七、_一诺万顷之恭迎世子妃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七、(1 / 1)

娇俏的面容,魅惑的消炎,一双上扬的狐目直瞟向阴嘉月,缓缓走过来。

闻轻秋看见来人,皱了皱眉,笑容微敛。

也许是直觉,阴嘉月看见闻春寒过来,心里一阵不耐,还不等闻春寒走进亭子,站起身拉起闻轻秋:“走吧,我们去走一走。”

好似没看见闻春寒一般,从她身边走过。

闻轻秋忍住笑意对闻春寒一点头,被阴嘉月拉走了。

眼睁睁看着两人从自己身边走过,闻春寒瞬间扭曲了面容,狠毒的目光直直射向那两人的背影,连带着把阴嘉月也恨上了,神色不定,又好似想起了什么,轻哼一声转身离开,随手扔下一团被揉出汁液的花朵。

直到走出好远,阴嘉月才觉得稍稍减去些厌烦,偏头正欲与闻轻秋说话,看见少女微微泛红的脸颊,呆了一呆,这才发现他竟一直攥着少女的手走了这么久。

怔愣了一会儿,一下反应过来,急忙松开手,怕唐突了少女,却见少女并无不悦的意思,心一横,刚松开的手又一把抓紧了,惹得少女心头一跳,抬眼看去,正对上少年满是炽烈爱意的眼,心跳猛地一停,继而狂跳起来,脸颊绯红,不敢抬头,只盯着自己的脚尖。

阴嘉月见少女没有抗拒的意思,心中狂喜,俊逸飞扬的脸上竟露出呆傻的笑容,一双眼紧紧盯着少女姣好的笑颜。

不远处的树下,一个俊俏少年看着那边执手相看的两人,无奈的叹了口气,最后看了眼扔下自己会佳人的义兄,决定还是不打扰那两人了,转身朝反方向走去。

走了没多久,瞧见树下坐着的无聊少女,眸光一闪,唇边噙着一抹笑意,朝少女走去。

感觉有人走近,闻令仪抬眼看去,果然又是那紫衣少年,在心里叹了口气,到:“你那义兄又把我大姐姐拐到哪里去了?”

游嫮生弯了弯眼:“那两人眼里只有对方,又怎会在意被撇到一边的弟妹。”

闻令仪扯了下嘴角,随手捻了片落在身边的叶子,想着苦雨怎么还没回来。

游嫮生看了看少女脸上的百无聊赖,静了一下,忽然道:“你那二姐……”言至一半忽觉不妥,住了口。

提起闻春寒,闻令仪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嗤笑一声,漫不经心道:“那也是个不安生的,老是盯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还总觉得自己命比天高,也不知哪来的自信。”说着,瞥了游嫮生一眼,又道:“若是你那义兄把持不住,与那些乱七八糟的人搅在一起,就别想与我大姐姐再有任何可能。”

游嫮生忍不住笑了起来,调笑道:“你应该知道,情爱之事由不得人。”

闻言,闻令仪眼前忽然出现华英的面容,心中不由有些刺痛,垂了眸子,不再言语。

游嫮生虽存了心刺激少女,但见少女眼神一黯,沉默不语,他也没了恶劣的取笑意思。

两人就这么沉默着,直到苦雨回来。

看见那紫衣的少年,苦雨惊艳一瞬,便收回了视线,将一沓书放在桌上,又把臂弯纯白的披风盖在闻令仪背上。

就好像刚才低落的人不是自己一样,闻令仪扯扯把自己全部包裹起来的披风,笑道:“我已经大好了,作甚还这般小心。”

苦雨看她一眼,板着张清秀的小脸:“大好了也不能随意作践自己的身体,早春时节乍暖还寒,小姐还想不想出去了。”

闻令仪状似无奈的叹了口气,游嫮生却看见她满目笑意。

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多余,正想说些什么,却听远处传来一声清亮鸟鸣,游嫮生眼神一动,笑吟吟道:“看时间也差不多了,我去找找他们。”

闻令仪抬头看他,心中一清二楚,刚才那声鸟鸣必然有什么名堂,不过她也不想知道,随意应了声,便不再搭理游嫮生。

游嫮生笑着走出一段距离,瞥见四下无人,身形一闪,便没了踪影。

与此同时,正与闻轻秋闲谈的阴嘉月也似有所觉,看了发声之处一眼,收回视线,并未让闻轻秋察觉,只是眸中寒意微闪,在看对面少女时才有回暖。

午时不久,花瑾颜着人来叫他们去饭厅吃饭。

苦雨收了收东西,叫人送回院子,便跟闻令仪到饭厅去了。

刚刚坐下来,就见游嫮生也进来了,从闻令仪身边走过,坐在了闻令仪的对面,在季王妃旁边。

那人从她旁边过时,闻令仪嗅到一种她未曾在花园中嗅到过的味道,就像是森铃中潮湿的气息。

闻令仪突然好奇起来,看了游嫮生好几眼。

游嫮生也抬眼看过来,微微一笑。

闻令仪颇觉无趣,挪开了视线。

游嫮生一笑,摇了摇头。

两人这番来回动作并未引起花瑾颜的注意,然而季王妃却看到了,不由多看了闻令仪几眼。

两家这一来一回,阴嘉月和闻轻秋的婚事就算是坐实了,所以当朝中传出两家定亲的消息时,也并未做出反驳。

是以,当早朝结束闻清被梁丞相叫住时,他也并未觉得意外。

同在官场几十年,闻清一看对方那张老脸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梁丞相瞄了几眼周围状似不在意实则个个竖着耳朵听了个仔细,于是就问道:“闻大人,您家大女真的与季王爷的义子定亲了?”

闻清也并未隐瞒:“两个孩子看对了眼,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能阻拦不是。”

这话说的极有内涵,周围听得人便觉得闻清好像不是很满意这门亲事,于是心思便活络了,当下劝慰起闻清来,言语间有意无意提起自己家的儿女。

莫说闻家已经与季王府定亲,就是闻家那一双极出色的儿子,结这门亲也不亏。闻家长子完全继承了闻清的才学,尚未加冠之时就已经有了第一才子的名号,而小儿子虽然年纪尚小,也没有闻家长子那般有才学,却在武学上极有造诣,从小便在军营摸爬滚打,闻清也并未着恼,只嘱咐小儿子好好习武,将来为国效力。

众人七嘴八舌,吵闹不已。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