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者,其大为广,罗为网,意为包容诸有。
大罗承天地之气,正大之名,继前朝三万载气运绵延,平千年祸乱,驱妖镇魔至蛮荒地,摄仙敕神名山大川中,承道尊儒,立法尚武,得万民拥赞,于不周山封告天下,以中土神州一朝,辐射五洲四海,驭压三十二路诸侯,而今已享一千四百年国运。
大罗天朝极东之地,踏足于东极道州,疆域广阔,万民富庶。
在这极东之地,临近东海之畔,有一诸侯祖上随大罗天帝征战八方,平定四海,建业后,天恩浩荡,受封于齐。
齐国境内,接壤东海,齐国之西有一山,名曰通天!
通天山脉绵延不知几何,纵有大修行者站在万米高空也难一窥全貌。
何谓通天,世人对此闭口不言,单凭字面上来讲,站在山下,抬头仰天望去,只觉得有一座山峰高耸入云霄,下临东海,上指青天,海天一色间,便是一柱擎天之峰,白云环绕,终年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齐国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凡夫俗子,在面对此山时皆会有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颤栗,加上古老相传的神异事件,无数修行者前仆后继的一去不复返,皆为这通天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在那擎天之峰上,并没有外界之人想象的那么的恐怖,相反,这里反而是四季如春。
云雾缭绕之处,百花齐放,绿草丛生,平静湖面上,一株株荷花拔地而起,出淤泥而不染,荷叶为白,花苞为青。
一座古老的道观坐落在此地,看起来荒废了许久,也不知何人何年何月建起,门口旁的两座石像已经倒塌许久,长满青苔的石阶,阴暗的大殿。
观前上面那道雕刻满岁月风霜的门匾,依稀可以认出,无为观!
一阵急匆匆地脚步声打破了这种宁静,少年迈开大步,急匆匆的向着道观跑来。
少年身穿一袭青衣,长发披散于肩头,随着大步迈开,长发随风起,露出他那挺拔的鼻梁,菱角般线条分明的脸庞,白皙透亮的皮肤,再加上那双清澈明亮的双眼,散发
(本章未完,请翻页)
出迷人的气质,一眼望去便沦陷了。
少年名叫宁文,乃是这山上而今仅存的最后一个活人,在三个月前,他的养父宁桥大限已道,临终之前将宁文叫至床前,说了一些话后,便撒手人寰了。
宁文大感悲伤,将宁桥埋葬在一处风景秀丽的山谷中后,在那里简单搭了一间简陋的茅草屋,为他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守了三个月的墓。
而今三月之期已到,宁文心中再无甚牵挂,最后一次拜别养父后,一路小跑来到了这座破败的道观前。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
再过五个月,宁文就已经年满十八岁了,见识到养父临终时的不舍,这也更加让他坚定了内心当中的那一点念头。
他要修行,他要修成大长生,让自己不再饱受生离死别之苦。
长生,在养父宁桥的嘴里,曾说过,在山下有着数不尽的修行者,他们随手一击,便可让山岳破碎,一剑劈出,江海分流。
据他所讲,在他年轻时也曾是山下一名修行者,在一次与敌战斗时被人伤到了根基,自此仙道无望,为躲避仇家追杀,心灰意冷之下躲进了通天山脉。
一次偶然,他在一处山洞中捡到了尚在襁褓当中的宁文,看了看,四下无人,便将宁文带到了自己身边,以自己为姓,单名一个文字。
8岁那年,他自己跑出来采药时,偶然间发现了这座道观,当时也并没有多想,也只是将这里当做了自己的一个秘密基地。
来过几次之后,无聊之下,少年心性的他开始慢慢翻腾起这座破道观。
一来二去之下,竟然还真的让他发现了一点儿东西,在道观内供奉的不知哪路神仙的莲花底座之下,赫然摆放着两本上面覆满尘埃的书籍。
少年心性的他并没有和同年龄的熊孩子一样,毛手毛脚,而是跳下台去,整理整理衣衫,对着那座石像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养父教导过他,山野间奇人异士无数,倘若遇见香火道观,得其所助,定要念上一段供词,磕下三个响头,算是让天上神仙开开眼,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还了愿!
一切事了后,宁文拿起摆放在左边的书籍,拿手轻轻拭去上面厚重的尘埃,上面写着由上而下,标注着四个大字,先天一气!
明亮的大眼睛眨了眨,眼见四下无人,伸出手便将这本秘籍藏在了自己的胸口处,他重复着同样的运动拿起了另一本秘籍,只是拭去灰尘后,上面迷迷蒙蒙的,任凭宁文怎么看去,也只能依稀辨认出混沌二字。
少年宁文又惊又喜,打小听养父讲山下那光怪陆离,道法昌盛的世界,少年孩童哪里有不羡慕之理。
他旁敲侧击的向着养父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没有料到,养父宁桥沉思片刻,而后抬起头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便教起了他修行。
据他的养父所讲,山下之人求长生,流派众多,纷杂繁琐。
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最基本的九大流派。
一道二魔三仙四佛五儒六鬼七妖八神九方外!
可能是觉得自己终身无望复仇,所幸一门心思用在了教导宁文身上。
六岁那年,养父宁桥把他叫进了草芦内,两人相视,而后宁文跪在了地上,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法不可轻传,得了宁桥的因,有朝一日便要去了结宁桥留下的果。
养父宁桥郑重地传给他一部《玄妙仙经》,告知他此乃山下仙道重典,立下嘱咐不得外传。
《玄妙仙经》共有三卷,养父说此经包罗万象,涉及广阔,寻常人穷极一生也难见几分皮毛,而养父宁桥说道,这第一卷讲的是人道,具体为何,却没有在讲,只是让他日后多加修行。
孩童宁文似懂非懂,可内心长生的种子已然是悄然发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养父宁桥的指点下,宁文修行的速度一日千里,加上山上充沛的灵气,而今已经是十七岁的宁文,早已定了修行之基,准备着下一步的最后程序。
走上布满青苔的石阶,宁文的脚步放缓了许多,来到大殿中央,宁文蹲下身来,盘膝而坐,而今最后一丝牵挂逝去,心境无垢,他也终于可以真正步入长生大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