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有了。还需要准备其它东西。
王书舟让二虎拿着十文钱去买了些东西。他在家准备烧制煮盐用的陶锅,唐朝对铁、盐管制的很严格。大铁锅民间是没有的。
找了许多地方才找到合适的粘土。用了三天时间,才烧制了一个勉强能用的。打磨刷洗干净,两人买了一百斤卤水。
“猴子,你这是要干什么?”二虎已经问了有二百遍了。
“明天你就知道了。”
二虎觉得现在有些不认识这个光屁股长大的好友了,以前他们之间可是有什么说什么的。
晚上回到家。王毅爹问:“听说你买了卤水?是要煮盐吧。儿子,卖私盐,这可是死罪。何况卤水煮盐,处理不好人吃了会中毒的。”
王书舟知道这事也瞒不住,于是直接承认,“爹,你放心。我煮的盐比官盐要好出很多。咱们村里不都是买的私盐吗?不拼一下只会受穷。”
他爹娘虽然唠叨了很多,最后却也没有阻拦。
次日,二人继续。
二虎说:“猴子,你胆子真大。不过你怎么学会煮盐的?”
王书舟认真道:“二虎,你听好了。煮盐的是我,与你无关。到时我会付你工钱。”
二虎听了涨红着脸:“你…你这是何意?”
王书舟缓和道:“不要意气用事,一个人顶着就好。”
二虎隐隐明白自己的这好友什么意思了。
卤水倒入陶锅中,大火煮开再小火慢熬,不断搅拌、添加,期间王书舟不断加入准备的其它分离杂志的材料。慢慢的卤水变得粘稠,渐渐稀出结晶。随着二人换班翻动,雪白的食盐颗粒逐渐显现。
“这是盐!”二虎看着像雪一样的盐有些发愣。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盐。
王书舟把锅里还带着水汽的盐盛出来,摊开晾晒。
等最后盐完全干透,二人得到了三斤多的精盐。
“好了。这些盐就按三十文一斤卖给咱们村里人吧。”王书舟道。
“三十文?这么好的盐只卖三十文?”二虎有些不明白。
“嗯。都是乡亲,自然要便宜些。而且可以赊账。你要明白,这事瞒不住村里人。不给好处谁替咱们隐瞒此事。”
盐很快到了村里人手中。晚上村里许多人都找到了他家里,看样子每家都来人。
“王毅这孩子本事很大!”
“嗯。从小我就觉得他与众不同。”
“这孩子有出息,定亲没有?”
……
乡亲们都恭维着。王毅爹娘脸上乐开了花。
王书舟明白,和自己计划的差不多。这些乡亲被自己搞出的食盐调动了积极性,他们看到了钱。
村里理政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爷子,这时站了起来,让大家都静下来,说:“都到了,我也不绕弯子。三娃子,你家王毅不错,这种盐我从来没有见过。想来此皇上吃的都好。”村民听了都哈哈大笑。老头等大家不笑了又说:“这么好的盐,如果卖到外头会怎么样?”
“肯定值钱!”有人喊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王毅带着我们一起卖吧!”有的更激进。
老理政点点头,说:“值钱那是一定的。可这是私盐,官府知道了会怎么样?”
一时,场面变得十分安静。
王书舟听了头上也冒出了冷汗。他还真没有想到这方面。这种提纯技术独一份,还不是一查一个准!吗地,可自己也不会煮次一点的盐啊。
果然,老理政看大家都明白了,才道:“这样的盐人们从来没有见过,正因为这是独一份,如果官府查起来可躲不开。王毅,你说老夫说的对吗?”
王毅站起来施礼道:“爷爷,您老说的对。不知以您之见,这事该怎么办?”
“嗯!”老理政点点头,嘴角微微勾起,“大家都散了吧!”
乡亲们听了,都赶紧告辞,毕竟这事说不好要脑袋的。一开始大家可都没有想到这一点。
等人都走了,老理政坐下来喝了口水。王毅爹赶紧凑到近前,说:“二叔,您是看着娃长大的,可得想想办法。”
王书舟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位理政,心里盘算着他会干什么。
“放心三娃子,有我在没事的。”老理政拍拍王毅爹道。又看向王书舟,见他冷静似水看着自己。心说:“这孩子怎么如此老成,不知道能不能把制作方法给我。”
王书舟已经预感到不好,心里盼着这老理政别太过分。
“王毅,这煮盐的方法你从哪里学的?”
王书舟看着他闪烁的眼神,略微思索一下说:“去年那个瞎道人教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