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的照片必须让人看出是殡仪馆,但是又不能让人看出是殡仪馆。”
刘馆长听了“噗嗤”一笑,说道:“那是觉得殡仪馆的环境显得丧气是吧?咱们就是出殡的地方,你让它喜庆谁还敢来?”
于是,这位长头发就问我:“你工作的环境哪里最美?”我说:“我馆里环境最美丽的地方就是火化炉外面的长廊收骨灰的地方了。”说着,把他领到那个位置。
果然,他举起照相机看了看附近的环境,说道:“这里,往里面照是火化炉,往外面照就是九曲长廊。有点意思。不过,这又显不出殡仪馆的特征了。”
我说:“如果不是殡仪馆,怎么会发生尸体上佩戴黄金首饰的事;不发生这样的事,你怎么会了采访我?这种事,我们都不怕,你怕什么?殡仪馆就是殡仪馆,光明正大!”
他想了想,说:“也对。但是,你得给我找一个漂亮的女同事做陪衬,不然的话,这照片就太缺乏美感了。”
我马上想到了黑牡丹,就说:“我们这里有一位长发女郎。你看怎么样?”他马上说:“叫来我看一看,长发女郎,别显得妖就行。”我就把黑牡丹叫来了。
摄影记者一看黑牡丹,就说:“够靓,够靓。”接着却又问我:“你们俩平时怎么配合工作?”
我说:“她是化妆师,我是火化工,哪里有配合?除非是特殊情况下,她配合我推一下尸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于是,他就让黑牡丹、金毛、烂眼几个人一起与我推尸体车。集体照了一张工作照。我以为这样就可以交差了。
哪里知道,报社总编审核不通过,说是照片说明里出现“尸体”两个字不雅观。我想,这种事真是没办法,我明明是殡仪馆炉前工,你不出现“尸体”怎么能说明我的职业?
但是,刘馆长却来了好脾气。说道:“刘君子,咱们别着急。除了推尸体,火化尸体,咱们还一起打扫卫生呢。打扫卫生时,谁能看出是殡仪馆?”
于是,我们就来到长廊那里,几个人开始打扫卫生。记者不住地指挥我们往这里站,那里站。聪明的黑牡丹似乎是看出什么门道来了。
就主动与我靠在一起,抢着擦拭长廊立柱的一条龙的浮雕,记者似乎是满意了,提醒我们“面对阳光,笑一笑”,最后总算是按下了快门。
几天后,《德州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组照片,通栏标题是《青年楷模人物掠影》上面出现了四张与我有关的照片:
一张是我与香港同胞阿文握手的照片(当然是后来补拍)一张是我端着骨灰撮子走向长廊的照片。
还有一张是我与黑牡丹一起为尸体挑选化妆品的合影,不过,照片说明却是:刘君子与同事研究服务产品。最后一张是火化班一起在长廊打扫卫生的集体照。
而与《德州日报》的谨慎相比,《齐鲁青年》报道就来的简诘、明快了。他们直奔主题,通讯标题是:青春,在哪里都闪光——记武陵县殡仪馆火化班长刘君子的事迹。
在与文字配发的照片里,直接出现了火化炉、告别大厅的场面,我们几个人和推尸体车的工作照也直接说明:刘君子与同事们一起向火化间运送尸体。
特别是为了突出人们的观感,他们还从首饰商店拍了闪闪发光金项链、金镯子的镜头,出现在杂志封面、封底。
那时还没有打广告的风气,杂志社这么做,就是为了突出宣传效果。德州团市委就大量购买了这一期《齐鲁青年》杂志,作为宣传我这个先进典型人物的官方资料。
因为名扬天下了。县民政局首先带头,组织民政局系统全体共青团员听我做了一次先进事迹报告。
接着,酒厂、粮油加工厂、各机关事业单位,邀请我作报告的单位络绎不绝。我怕影响殡仪馆正常工作,不得不婉言谢绝。
于是,这些单位领导就找到孟局长,请他出面找我说情。当然,凡是孟局长答应的,我就不敢推辞了。
一直到团县委推荐我作为特别代表,参加了团市委的共青团戴表大汇,我的报告会才告一段落。
一个人一旦成了先进典型,他的一切就不是他的了。譬如,我的报告稿,虽然以县广播站站长的原稿为准。
但是,每逢到新的单位作报告,稿子都要重新准备,而且要经过领导审查。我觉得这样有失人格,但是,为了宣传,又有什么办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