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嘉禾初战新艺城_签到香港娱乐1982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十四章:嘉禾初战新艺城(1 / 2)

嘉禾电影老板邹问怀最近有点烦,新艺城的的突然崛起,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1982年春节档。

1月16日,新艺城的大制作电影《最佳拍档》在金公主院线开画,上影之初,就好评如潮。

一周后,它的票房轻松突破800万港币,气势如虹。

《明报周刊》评价,《最佳拍档》是西方经典动作间谍电影007的香港本土化,情节设计精巧,节奏紧凑,桥段轻松诙谐,值得大家一看!

嘉禾电影一看,马上就坐不住了!

从1970年嘉禾电影成立,历经十年跟邵氏电影的殊死搏杀,到了1982年,嘉禾电影已经逐渐盖过了邵氏电影的风头。

1970年到1981年的12年里,嘉禾出品的电影有8次夺得年度票房冠军:

1971和1972年,两连冠,李小龙主演的《唐山大兄》和《猛龙过江》;

1974到1976年,三连冠,分别是《鬼马双星》、《天才白痴》、《半斤八两》;

1978年的《卖身契》;

1980年的《师弟出马》;

1981年的《摩登保镖》。

嘉禾电影一时风头无二,隐隐就要成为香港最大的电影公司。嘉禾电影的最大的弱点,就是拍片量没有邵氏电影多。

邵氏电影是大片场流水线作业,拍片速度飞快。

嘉禾电影主要是靠支持明星开“卫星公司”---也就是“独立制片人制”,拍摄电影。一堆的卫星电影制作公司,为嘉禾电影提供了很多片源。嘉禾电影主要负责投资和发行,收益双方分成。

这种新的运营方式,不但减轻了管理压力,也释放了明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大幅度地提升电影作品的质量,容易赢得高票房。

如果不出意外,凭借着制度优势,再过两年随着卫星电影公司越来越过,嘉禾电影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超越邵氏电影成为香港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

但是情况从1980年新艺城电影公司的成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新艺城电影刚开业就展现出了极强的竞争力。成立了仅仅两年,它出品的电影部部大卖,没有一部失手。

1981年,新艺城电影--这个成立第二年的新公司,出品的《追女仔》和《鬼马智多星》,就分别取得了当年票房亚军和季军的好成绩。

最可怕的是它有地产大亨雷决坤的支持,不缺资金。

电影质量好,资金又充足,这些优势让新艺城电影严重威胁到了嘉禾电影的地位。

最早,嘉禾电影为了狙击新艺城电影的上升势头,准备用他们的当红功夫明星程隆的《龙少爷》,硬钢新艺城电影的《最佳拍档》。

1月21日,电影《龙少爷》在嘉禾影院全面上线。程隆不亏是打入好莱坞的大明星,不负众望。

他的《龙少爷》第一周票房靓丽,狂收1100万港币,力压《最佳拍档》的700万港币。

然而电影《龙少爷》赢了票房,输了口碑。

新闻媒体对它一通猛批:

“情节潦草,有头无尾。”

“程隆是很拼,但是这部电影真的很难看。”

“整部电影只有踢毽子和抢蹴鞠是看点,其它一无是处。”

。。。。。。。。

《龙少爷》口碑的崩盘带来了它第二周票房的大幅度缩水,只取得了550万港币。

《最佳拍档》的票房,不但没降,反而略微上升,再收730万港币。

嘉禾电影见形势不对,赶紧收买新闻媒体报道电影拍摄时的辛苦、危险、搏命等等,想博取观众们的同情。

结果观众并不买账,直接开怼嘉禾电影:“消防员灭火也很危险,是不是灭火过程也可以拍摄下来,当成电影在院线公开放映”

嘉禾电影公关失败。

第三周《龙少爷》惨不忍睹,上座率只有2成,票房仅有143万港币。

2月13日,《龙少爷》上映了三周,上座率低于了3成,不得不黯然下画。最终《龙少爷》票房定格在了1793万。

《最佳怕当》表现良好,直到2月18日上映了五周才下画,最终票房2604万。

第一轮交锋,嘉禾电影被新艺城电影KO.

同样在春节档上映的邵氏电影《十八般武艺》,被嘉禾电影和新艺城电影虐得按在地上摩擦,票房只有可怜的991万港币。

4月份新艺城电影《难兄难弟》狂澜1672万的票房,碾压3月份被嘉禾电影寄予厚望,想打翻身仗的《提防小手》。

第二轮交锋,嘉禾电影再次被新艺城电影KO.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