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听到奏报,那天宝阁为赈灾之事,今日捐出了一百二十万两银子!”
“天宝阁心念苍生,忧劳家国,捐纳巨银,解朝廷之困救灾民之急,实乃陛下之福,亦属百姓之幸也!”徐恪拱手为礼道。
“是要赏!朕会赏赐他慕容远山一个大大的名分!”李重盛点头说道。
皇帝此时,大约也是吃喝得差不多了,说完便站起了身子,在这酒席边顾自踱步他一边缓缓地走路,一边又徐徐地说道:
“不过,无病啊你且想一想,我大乾天下,有谁能做到,一出手就是一百二十万两银子!这可不是一个小数,我大乾国库,方今也只剩得七十万两,你身为户部经历,这个想必是知道的天宝阁此次捐银之豪举,其心可奖,其势亦可忧啊!”
见皇帝起身,徐恪也站了起来,垂手肃立一旁。他暗自心道:“想不到慕容阁主如此深明大义!我徐无病前番只是随意一言,他慕容远山竟当真慷慨解囊”
李重盛见徐恪兀自沉思,便当他心中存疑,又道:
“无病,你可知这天下门派,有‘一塔二山三阁四门’之说?”
徐恪道:“回陛下,臣略略听说一些,但不知详情”他想起,那日在太湖捉妖大会上,书仙也曾与他讲起这天下门派之说。
“哦?你且说来听听”李重盛见徐恪年纪轻轻,竟还懂一些江湖见闻,不禁微露诧异,便挥手让徐恪道来
“臣闻:那‘二山’,乃是‘北有少山南有蜀山’,据说少山门徒,不下千万之众,下设‘外四堂内三院’,算得上是江湖第一大门派”徐恪回道。
李重盛摆手说道:“那少山派么徒以人多取胜,门中却乏高手更谈不上什么‘江湖第一大派’了倒是那蜀山派,据闻他门中弟子俱是修仙习道之人,想来必不简单。不过,近些年,江湖中从未听闻有蜀山弟子现身之事至于那‘蜀山四仙’么,朕也是徒闻其名,未见其人”
徐恪想起那一夜,自己与慕容嫣在玉山古庙旁猝遇黑熊精,正当性命堪忧之际,幸得一女子飞剑相救。事后听慕容嫣说起,救他二人性命者,乃是怡尘与怡清两名道姑。他心道那两位姐姐道法高深,能凌空御剑,或是蜀山中人也未可知。只可惜,缘铿一面,当时她二人匆匆离去,自己竟无缘得见,今后,也不知何时能有缘得以当面拜谢
李重盛负手独立,仰首看了看殿柱上端的蟠龙,又道:
“江湖盛传:一塔为尊二山称雄三阁翘楚四门不凡这‘一塔’么,就是‘司命塔’不过,那司命塔到底在何处,朕也是不知这‘二山’么,自然是北有少山南有蜀山这‘四门’乃是天山剑门蜀中康门南海药王门与湘西鬼门”
徐恪不由心中暗道:“你乃大乾天子一国之君,怎会对这些江湖门派了如指掌?”
李重盛恍似看出了徐恪的心思,笑道:“你莫道朕只是一个天子,朕早年学剑,之后亦常修炼一些养身之术是以对这些江湖琐事,也略知一二”
一旁的高良士也道:“万岁爷非但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一位至圣明君,这一身的功夫,亦是独步”
李重盛将手一摆,那总管便立时禁声不敢再言。皇帝又道:
“这些个‘一塔’‘二山’‘四门’都是远在天边,朕也无暇去劳心不过,这‘三阁’么,乃是无极阁神王阁天宝阁却都在朕的眼皮子地下。除了神王阁乃是我大乾的拱卫柱石之外,其余两阁,都在我京畿重地天子脚下,朕不得不防啊”
徐恪问道:“那天宝阁,之前臣也有所闻,并已去过两次只是陛下说的无极阁,臣却从未听说不知是在何处?”
李重盛道:“这无极阁朕早年进去过虽是在京城附近,但很难找你也别去找了眼下,你只管替朕盯住天宝阁即可!”
顿了一顿,李重盛又道:
“古语云‘尾大不掉’如今,我大乾半数以上的兵器,已全赖那天宝阁供给,兵部的军器司工部的少府局,都已形同虚设。据边疆奏报,他天宝阁所制的大马刀双角长弓等器具,已然出现于萧国与楚国的军列之中今日,他竟一气拿出一百二十万两巨银,如此实力,朕不得不忧也”
徐恪心中却不禁暗叹道:“如今,天下大旱,灾民不计其数,朝廷急需买粮赈灾,京城中却无人肯捐资纳粮。天宝阁于此国势艰危之时,挺身而出,带头捐银却不料,他慕容阁主有心行善,却无意惹来皇帝猜忌,竟致‘尾大不掉’之疑咳!做人,何其难矣!”
高良士见徐恪脸上忽然现出忧容,他心知徐恪定是念着与慕容嫣之情,难以取舍,遂道:
“徐经历万岁爷的意思,只是让你盯着点儿你可也别想多了”
李重盛却笑道:
“‘徐经历’?高良士,自今日起,你可得叫他一声‘徐百户’了”
高良士不由得满脸欢喜地看着徐恪,徐恪却是一副不知其所以然的表情只见皇帝突然脸色一正,沉声说道:
“徐恪听封!”
高良士朝徐恪使了一个眼色,徐恪急忙躬身跪倒。只听得皇帝抑扬顿挫的声音高高传来:
“户部经历徐恪,天性纯良,志虑忠贞,智足用命,才堪大用,朕特擢尔为青衣卫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