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脸上、手臂上、腿上被叮咬了许多小疙瘩,又痒又疼,难过极了。李柯笑道:“奶奶,这儿蚊子太多了。怎么住人啊?”
老婆婆笑道:“柯儿,是啊,草丛中蚊、虫甚多,又多香气。眼下桂花未去,芙蓉又至,两股香风混在一起,其味更浓。这儿人烟稀少,外人不至,正是咱们藏身的好地方啊。咱们先在树下歇歇,吃罢早饭就搭房建屋,就在此住下好了。”
静儿笑道:“书呆子,没有见过世面,这算什么啊。”
玲儿已经找到一片平坦的山坡,这里是一个小山岗,登高远眺,周围的风光尽在眼底。
老婆婆坐在一棵古柏树下假寐,李柯在一边扑打蚊虫。妙儿、玲儿、静儿三姐妹忙着做饭,不多一会,一片清新的云气,裹着炊烟在林间袅袅升起。
太阳爬上了山岗,新的一天开始了。
且说老婆婆带着李柯和三个小孙女在这无名山住下之后,一连忙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建好了一个崭新的家,一共有三间草房。老婆婆和三个孙女住一间,李柯住一间,另外一间做厨房。不久,又在山坡两边种上一些蔬菜,在一块洼地里栽上了水稻,一家人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半年后,荒山成了美丽的家园。这儿没有喧闹、没有烦恼。早晨,仰望蓝天,白云飘飘。傍晚,欣赏青山,烟霞蔼蔼。山风吹过,宛如一幅画卷。
老婆婆带着李柯和三个孙女儿早起晚归,习文练武,采药制药,生活的非常幸福。
且说这天早晨,李柯和玲儿、静儿两姐妹从山坡上锻炼回来,妙儿早已做好了早餐。李柯一看那米粥,红红的颜色,非常好看,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入口绵甜。李柯是从来也没有吃过这种粥,就问妙儿是什么粥?是用什么东西做出来的?
妙儿对李柯说,道:“奶奶说,此粥唤做黄精莲子薏米粥,是奶奶祖传的一种食谱。米粥是采用黄精、莲子、薏米三种原料煮成,具体方法是先将黄精煮汁去渣,再入莲子薏米同煮成粥,调味服食。能补中益气、清心健脾,对脾胃虚弱、神疲气短、咳嗽气促有效。今天是奶奶特意让妙儿给小哥哥煮的黄精莲子薏米粥,平时连奶奶也不舍得吃呢?听奶奶讲,经常服食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奶奶祖传的延年益寿百草丹中就以黄精为服食要药之一,当初,我们和奶奶在罗浮大峡谷时,就是以黄精当饭,而坚持活下来的。”
妙儿又道:“黄精味甘、性平,是补药的一种。具有健脾、补肾、润肺、生津等功能。临床上常用于脾胃虚弱、肺虚咳嗽、病后精血不足等病症的治疗。黄精常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如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精神疲倦、少气无力时,常与常参、白术、山药、山茱萸等药物配伍。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头眩眼花、头发早白、腰膝酸软时常与枸杞子、当归、熟地、女贞子、何首乌、菊花等药物配伍使用。治疗肺虚咳嗽、咯血、咳嗽痰少时,又常与白及、百部、麦冬、沙参等药物配伍。与黄芪、山药、天花粉等配伍,可治疗消渴病。听奶奶说,黄精是老年人较理想的补养之品。因为老年人不仅阳气较弱,而且阴液多有不足。黄精其性平和,作用缓慢,可作久服滋补之品,既有补脾气,兼补脾阴,又有润肺生津,益肾补精的作用。并且无大补温燥之品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比人参、鹿茸还要好呢?”
书中代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精含菸酸、粘液质醌类、有机酸、毛地黄糖甙、多种蒽醌类化合物及皂甙等物质,能增加冠状血管的血流量及兴奋心肌的作用。对治疗高血压及冠心病有一定疗效。此外,黄精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常用黄精的酒精浸液外涂患处用于治疗体癣、脚癣等症。同时也常用于对结核病的治疗。这是闲话,一笔带过不提。
李柯听了妙儿的这番言语,知道奶奶非常疼爱他,李柯心里非常感动。就对妙儿说,道:“妙儿妹妹,知道什么地方可以采到黄精吗?”
妙儿说,道:“黄精,生山谷,三月生苗,高一、二尺以来。叶如竹叶而短,两两相对。茎梗柔脆,颇似桃核,本黄未赤。四月开细青白花如小豆花状。子白如黍,亦有无子者。根如嫩生姜,黄色。二月采根,蒸过暴干用,现在正是采黄精的好时候。”
李柯接着对妙儿说,道:“今天天气晴朗,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事情要做,不如一起去山里采些黄精回来留做以后煮粥吃。”
妙儿和铃儿、静儿一说,三个小姐妹就决定和李柯一起去山里采黄精去了。妙儿带上竹篓和小药锄等工具,大伙就朝山里走去了。
妙儿前行带路,她们几个紧随其后,山径崎岖,沿途荒树蔓草,怪石险峰,都是人迹罕到之处,一路行来步履维艰。他们几人翻山越岭,全累得大汗淋漓。
翻过这座山就是无名山的主峰,妙儿用手帕擦拭脸上的汗珠,气喘吁盱地说,道:“主峰山顶有个望月崖,我记得曾经见过那上面长着一片黄精。如果赶紧,天黑前咱们还来得及返回家中。”
“好!那咱们就爬这座山。”她们几个答道。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无名山主峰之下。此山名曰无名山,逶迤在群山之间,绵延数十里,现在只有老婆婆一家人,无名山的名称的确是名副其实也。无名山三面是悬崖峭壁,只有南面有一条小道可以上山,站在山下,仰面望去,但见奇峰拔地而起,云雾半腰,山势陡峭,险峻异常。
妙儿嘱咐她们几个说,道:“现在先歇息一下,喝点水,小哥哥请你务必紧紧跟在我的身后,顺着我的脚步往上攀登,这样比较安全。千万别慌。往上爬时,踩稳上一步再迈下一步,不能着急,不要往下看,眼睛始终盯着上方,要弓腰伏身,双手攀住头顶牢固的石快,小心攀登。”
于是她们一前一后地开始向上攀登。妙儿攀爬在前头,时不时地回头瞧一眼她们几个的状况,生怕他有什么闪失。她们几个则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地踩着妙儿的脚印随后跟进。登山,尤其是攀登绝崖峭壁,对任何人的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那李柯因为在罗浮山也生活了一段时间,也有了一些登山的经验。所以,这次爬无名山倒非常顺利,终于攀上了顶峰。他们站在高山之上,眺望四野,绵延起伏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大湖,森林田野,心里非常高兴。
望月崖上倒很是开阔,由于人迹罕至,它保留了千百年来的原始状态。老树枯藤盘根错节,奇花异草琅琳满目,令人恍如置身仙境。此处生长着几种草药为它处所无,妙儿前些时候曾经跟随奶奶采药来过几次。她记得这里长着许多黄精,一簇黄绿带锯齿的草本植物生长其间。
李柯笑道:“妙儿妹妹,奶奶是如何知道黄精是神奇的仙草的啊?”
妙儿笑道:“关于黄精的由来,还有着一段故事。当初奶奶刚到罗浮山时,一次在大峡谷里迷路了,怎么也找不到出去的道路了。几天来奶奶没吃过一点东西,身子非常虚弱。奶奶见身边长着密密麻麻的野草,黄梗细叶,叶子狭长,开着些白花,便顺手揪下一把草叶,放在嘴里嚼了起来,放在嘴里一嚼,觉得又香又甜。奶奶又拔下一棵有手指粗细的草根,大口吃了起来。打这以后,奶奶便每天挖草根过日子,一边寻找出去的道路。太阳升起又落,月亮落了又升,转眼过了大半年。一天奶奶顺着一棵非常长的葛藤爬上崖顶,看到悬崖下面是一个深水潭,就是那个锁龙潭。由于奶奶水性好,奶奶纵身一跃,一个空中翻,轻轻跃入寒潭,然后奶奶就顺着流水游出了大峡谷。”
那少年正聚精会神的听妙儿讲婆婆与黄精的故事呢?忽然听耳傍有人说,道:“你个呆瓜,都什么时间了,还不快些采黄精啊。”
原来玲儿让静儿妹妹给李柯送来了一根粗壮的新鲜黄精。那李柯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接过来就吃,不多一会,那李柯就把那根黄精吃完了。那李柯觉得口也不渴了,精神也足了,就和小姐妹们一起去望月峰采药去了。
话说妙儿对李柯讲了奶奶祖传食谱的原料后,李柯问妙儿说,道:“妙儿说的何首乌是一味补药。有关它来历的传说和故事很多。今天没有什么事情,咱们就说说故事听,好吗?”接着妙儿就讲了起来。
原来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因为吃了千年何首乌才修炼成功的,在一个深山里,有一座庙宇,张果老与他的师傅在这里修炼,每天都随师傅一起到深山里采药,有一天黄昏,夕阳西下,张果老与师傅采药返回庙中,走到一个山头上,突然看见一男一女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在下面长满青草的山沟里嬉戏。他停下脚步细看,只见那男孩儿大大的脑袋.圆圆的脸蛋,一双明亮的眼睛;那女孩儿呢。扎着一对翘起的小辫子,桃花一般粉红的脸蛋,水
灵灵的大眼睛,十分逗人喜欢。
张果老心里头纳闷:在这荒山野岭之中。除了我们那座庙宇外,方圆几十多里没有人家,况且,现在又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即使有人在这山中路过.也不会单独让小孩子在山谷中玩耍。他们到底是谁家的孩子呢正在他运神之际,两个小孩儿朝东边山坡上跑去,一眨眼,连影子也不见了。
张果老心想,两个童男童女肯定有些来历,当下便拿定主意。在一个隐蔽的山洞里面躲藏起来.以便再次观察他们的动静。
张果老在山洞里面呆了一天一夜,果然不出他所料,在第二天黄昏的时候,这两个活泼的童男童女又跑出来在原来的青草地上嬉戏,夕阳西下时,他们又朝东边的山坡跑去,一眨眼不见了。
张果老心里面暗暗高兴,第二天上午,他回到庙中,悄悄取了一根细细的、长长的红绒线.把一端安放在东边山坡上的草地里,另一端牵到了他躲藏的山洞里面。然后,在山洞中观察小孩儿的动静。
第三天黄昏。一抹斜阳照在山谷里面,景色十分优美。那对童男童女又跑到草地上嬉戏来了,阳西下时,他们双双手牵手朝东边山坡走去了,一眨眼又不见了。
躲藏在山洞中的张果老见状,立即跑步下山.在山谷的草地上找到了红绒线,然后,顺着红绒线一直寻找到了东边的一座山坡上。他看见红绒线缠绕在一根青枝绿叶的树藤上,他挖开树藤下的泥土一看,藤下竟然有两块粗壮的根,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张果老十分高兴,他断定这就是传说的仙草千年何首乌。
张果老与师傅一起就把那两棵何首乌挖了出来,一心想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当晚,
张果老与师傅一起在庙里生火,煮起了那对何首乌。这时张果老的师傅被朋友请去喝酒去了,就让张果老一人留在庙里烧火,张果老很快就把何首乌煮好了,一阵阵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庙宇,张果老几次跑到庙门外看看师傅回来了没有,结果一直等到中午,张果老的师傅也没有回来。
张果老是实在忍不住了,望着这两根白白嫩嫩的东西,馋得连口水都流出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手拿起一根,直往嘴里塞。越嚼越有味,几口就把手里的何首乌给吃了,把煮何首乌的一大锅药汤也给妙里的驴子喝了,张果老害怕师傅回来骂,就骑着那条小黑驴离开了,因为张果老害怕师傅追上,就倒骑着小毛驴,张果老倒骑驴就是这么流传下来的。正是:
人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人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人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人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人人都晓神仙好,可是凡人做不了。
今朝读罢神女传,倒骑毛驴满处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