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_重生之科技巅峰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4章(1 / 2)

“好好,你们随便看。”邵延杰也真是忙,他此时身份不比以往,一个个老前辈他都要照顾到,许多生意往来的朋友,也要应酬,实在是脱不开身。

其他人看到邵延杰对萧强的亲密,都很奇怪,这个少年明显不是他们行内的,怎么跑到二楼业内专门的交流会场来了,而且看邵延杰和他非常熟悉的样子。

有人向邵延杰问起,他脑筋一转,回答道:“那是一哥小朋友,是一位香港鉴定大师的弟子,帮我鉴定过很多古董。”敷衍了过去。

这时候,古董收藏才刚刚形成气候,专门的鉴定师极其稀少,大家都是凭着故老相传的经验,来判断古董价值,听说萧强是香港古董鉴定大师的亲传弟子,许多人看他的眼光立刻就不同了,一些人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萧强还不知道,他一转身,就成了一位鉴定大师的弟子,带着林怡,挨个展台,细细把玩评点,乐在其中。

“小强子,这边上怎么这么多休息室啊。”林怡成天埋头学习,很少在外面玩耍,更没见识过这种场合,奇怪地拉拉萧强衣袖,小声问到。

“那啊,是收藏爱好者私下交流藏品的地方,不是真的休息室。你看到‘请勿打扰’的牌子没有,这是为了保护双方的,交流完毕,不管双方是否达成了交换藏品的交易,大家都会避而不谈。古董这玩艺儿,价值是由收藏者的喜好决定的,有些本身价值并不是很高,但因为喜好者众,所以价格抬得比较高。而且古董收藏,问不得来历,大家互相之间交流可以,但大声嚷嚷出来,对谁都没有好处。”

萧强低头看着一件汉代的玉佩,对它温润的玉质很是喜欢,随口答道。

制作古董“赝品”这么久,为了和邵延杰交谈时不露出马脚,他恶补了不少古董方面的知识,秉持多看少说的原则,在邵延杰面前还糊弄得不错。

这个休息室本就是他的创意,为的就是今后和收藏者交换藏品,不至于被人发现同一件古董,竟然在他手中有那么多重样的,而避免出现意外。

“这位小兄弟说得不错!看来也是行家。听说你是香港鉴定大师的弟子,不知道是否能为老朽鉴定一下所收藏的一件藏品?”一个老头子的声音在萧强耳边说到。

他茫然地抬起头来,见到一位胡须直达胸口的老头子,对着他吟吟笑道。

第四十七章三个条件

老头子像古代人一样留着长胡须,这在现代已经很少看到了。

在他旁边,还有一个老头子,看年纪略比他小一些。

邵延杰陪在老老头和小老头身旁,神态恭敬,小声地在小老头耳边轻声说着什么,似乎对他更为看重些。

萧强有些莫名其妙,眼瞅着邵延杰,用眼神询问他是怎么回事:“我可不会鉴定,我就是来看热闹的。”

邵延杰也是暗地叫苦,他和萧强的关系,并不希望外人知道,就是在他的小团体里,也直说萧强是个鉴定师,专门帮他鉴定收来古董的真假。

所以刚才旁人问起的时候,他企图用同样的方法,掩盖他和萧强合作的事情。

但没想到,这两个老头子,听说萧强是香港顶尖的鉴定大师弟子,非要让他给引荐一下,说自己手上正好有难以判断真伪的古董,想要请萧强邦他们鉴定一番。

邵延接待要推却,可这两个老头子,其中一个是他得罪不起的,不得不带他们过来。

他还有些心存幻想,作为一个顶尖的造伪者,他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古董识别能力,这种人,通常一眼望去,就知道该物件所属年代、地域文化,如果是历史上有记载的宝物,还能说出其历史渊源、历代收藏者、由此引发出来的故事。

可是,古董鉴定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古董的种类太多了,随着历史朝代的更替,当时人们的喜好也各不相同,新石器时代是玉石、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汉朝的玉器、隋唐宋的瓷器、宋明清的字画,都非常有历史特点。

这要求鉴定人不但要熟知历史知识,还要清楚地了解铜、玉、瓷、字画、钱币等等诸多的鉴定方法,由于每个时代造假的人数不甚数,他还要熟悉各种造假手段,其难处可相而知。

一个出类拔萃的鉴定师,他本身就相当于国宝级的人物了。

邵延杰心中哀叹,想想当初第一次见面,萧强一口就说出他摆出来的唐三彩是赝品,也只有期望他肚子里确实有料,多少鉴定出一两样,不至于太难看,这样他也能帮着圆圆场,用他年轻为借口,糊弄过去。

见到萧强冲他使眼色,邵延杰苦笑着指着小老头介绍到:“这位是省博物馆馆长盛秋砚老师,他老人家是我省文物界的泰山北斗,桃李满天下,现在文物管理部门的领导,大多都是他老人家的弟子。至于这一位……恕我眼拙,应该是盛老师的朋友吧。”

其含义很清楚,我们想要做民间收藏的龙头,得到他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老老头和小老头都是人老成精的人物,如何不知道两人的眉来眼去,拈须微笑,故作不知,听到邵延杰对老老头不知其名,盛秋砚馆长笑道:“这位是我的师傅,博汉生老先生,现在北京居住,听说我对馆里最近收藏的一件藏品有所疑问,便从北京赶来,同时也带来了一件字画,也是收藏多年,有所怀疑的作品,想要和我共同研究一下。谁知我俩对两件藏品,都有不同的见解,各自争论不下,恰巧碰上这次收藏爱好者交流会,我俩就携带宝物而来,希望有行家能够不吝指教。”

萧强和邵延杰面面相觑,都傻了眼。

盛秋砚的老师,那该是八十岁的老头子了吧,盛秋砚是本省文物界的泰山北斗,老老头就是泰山上的一棵老松树,他们都不能确定的藏品,谁敢胡言乱语。

“这个……小子学习鉴定时日尚短,不敢多言,还请两位老先生海涵。”萧强在两个老古董面前,不由自主地也咬文嚼字起来,冒充斯文人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