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是一个集体,是一个纪律单位,是集体荣誉感胜过一切的部门。萧强要是以一个普通平民、还是个不到二十岁学生的身份,对着满屋子的军人指手画脚,从情理上也讲不过去。
所以,他穿着一套军装,一身中校军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现在是军方的临时代表。
不过,在座的,国防科工委那些资深的老科学家,哪一个不是大校以上的技术级别?还有好几个老科学家,肩膀上都扛着金星,是将级技术军官!萧强一个小小的中校,在这么多将官的包围下,也显得微不足道了。
但是军队讲求的就是服从。
作为军方的特派军官,他的中校只是个军阶级别。临时的行政级别,则只要周主任不干涉,这里就是他最大。
萧强趁着大家统一认识的时刻,立即就把任务分发下去。
他的任务,是打造一支真正的试验部队,一直以现有科技为基础,努力再现他记忆中高科技部队的实验性部队——一支纯粹的数字化部队!
当然,这只能是一支技术极为粗糙的数字化部队。
不可能有现成的gps定位系统,也不可能为每一个士兵都配备这样一套系统。
他的打算,就是将定位的任务,交给每个班都会有的、专门的步话机报务员。由这么多科学家,对我军现有的步话机系统,作了全面地改进。
撤除了许多沉重粗大的电子零件,只要能用集成电路代替的,统统采用集成电路!
步话机上,加装了一台肩扛式监视镜头,这东西现在还没法做小,在厂家的努力下,也足有一块板砖大小,重达三公斤。
监视镜头传输的电信号,经过专门的芯片加密,再高度压缩之后,用军用放大器对外放送,类似于电视台现场直播一般,但只有配备了解密芯片的接收机,能将之还原为视频信号。
这样的视频图像吗,只能说马马虎虎,凑合着用,总还是比没有要强多了。
经过改进的特制步话机,达到了语音和视频信号同步传输的能力,总重量达到了二十五公斤,其中军用电池就重达十五公斤,没办法,要支持放大器正常工作,电池的消耗也比普通步话机大得多,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班用定位器,限于功率,所传输的距离只有二十公里,并不能涵盖整个战场,在深入敌人后方之后,更无法传递回及时的信息。
这就需要一个中继系统。
萧强的中继系统,非常有意思,他选择的是一架军用运输机,经过改装之后,它可以充任战场信息传递节点。
而且,更有趣的是,按他的说法,那不是飞机,而是卫星!
国内的卫星数量还有限,达不到为一个演习专门调拨过来的奢侈程度。但在萧强的坚持下,大家接受了他的观点——我们扮演的就是外军,我们没有这么多卫星,但外国有,他们的卫星遍布整个外太空,连接成网。
我们没有足够的卫星,但可以采用土办法,模拟卫星的存在,让飞机在一万五千米天空盘旋,形成对地信息传递中继的作用。
定位系统,其中心思想就是定位。
这个,萧强想的也是土办法。
他知道后世的卫星定位系统,以特制的卫星,在全球形成网络,通过信号的角度差,以特殊算法,确定信号的精确位置。
这个定位,在国内要解决不是难题。
难就难在,哪里去找这么多卫星来定位?
萧强找到了陆航团,调用二十架直升机,经过改装以后,将之变成二十个信号接收中介,转发给高空的中继飞机(卫星)。中继飞机,又把这些信息,传回地面指挥中心。
地面指挥中心,才是这次定位系统的重中之重。
他从国防科工委,找到了研制出中国386的长城公司,请求他们的协助。
长城公司第一个扬名的产品,叫长城0520,其实就是基于大名鼎鼎的286芯片组,全套模拟ibm-pc的兼容机。
可别看萧强前世的时候,什么显卡、声卡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有配套卡件购买,自己买回来,像搭积木一样就能独自完成。
这个时代,所有的东西都没有现成的,显示驱动需要自己动手设计、板卡需要自己设计、主板需要自己设计,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长城集团把这些技术都吃透了,重新设计制造出来,让萧强得知以后,佩服之至。
他找到长城集团,并不是想要他们的386,而是希望他们,在国防科工委巨型机研究专家的帮助下,以几百块386芯片,搭建一套战场计算机中心。
为什么让长城公司为首,而不是巨型机专家来负责,就是考虑到长城公司已经把这种芯片的技术研究透彻了,只要经过巨型机设计专家的帮助,就能组建起一个有效的计算机系统。
巨型机,这是国内的称呼,在国外,都被称之为超级计算机。
当最后这套计算机系统构建完成之后,萧乾也给吓了一大跳:三个并行主机系统,足足需要三辆重型军用卡车来运载。
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巨型机了。
三个主机,各有任务:一个是资料信息库,在接到资料请求之后,传送信息库资料;一个是服务处理系统,对传来的服务请求,进行处理,需要提供资料的,从资料系统调拨以后,转发给服务请求方。
最后一个系统,才是中央计算单元,根据现有资料,在程序要求下,对战场的形态进行计算。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套系统,已经达到了准巨型机的标准。
它的主要职责,是接受中继卫星传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出每个信号源的所在位置,以及他们的识别编号。
同时,在战场,还有十个小型地面雷达站,它们扮演的角色,是敌人的预警机。
没错,虽然很让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