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常年气温平均为十六度,而且风力柔和。每年十月,到次年五月,是最好的发射季节。据说,在西昌,常常能凭肉眼,清晰地观测到较洁的月亮.所以西昌,又有“月城”的美誊。
萧强跟着周主任。到达西昌的时候,是在四月一日,距离发射,还有六天。
发射场隶属于总装备部,这里从来都是不对外开放的军事管制区。
在这里,有众多的建筑,到处都能看到军人。但也有许多便装的人,这些人都是工作人员的家属。在发射中心,有配套的学校、饭店、百货公司等等生活设施,就和其他的大型军工单位一样。实行的是大而全的封闭式管理。
与其说这里是发射场,倒不如说是一个围绕着发射场的小城市!
萧强有周主任带着,加上他也换上了那身中校军装,跟在后面,还有些秘书的样子。
在一间戒备森严的厂房内,萧强跟着周主任,登上了钢架天桥,在上面,俯瞰到那颗令他心动的亚洲一号。
第一百二十七章同样的时间;不同的要求
萧强他们到西昌、是在凌晨三点。从西昌城坐车到发射场,有一个多小时。天还蒙蒙亮。
厂房的大门,是两扁向两旁移动的导轨防护门。里面*通明,为这个寒冷的山区夜晚、增添了一丝暖意。
在厂房里。外面看似高大的建筑,里面其实是拉通的整体架构、通透的空间,从屋顶到地面,足有五层楼高。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在作卫星检修的时候,有足够的空间。
因为,这次要发射的亚洲一号,其高度就达到了六点五米!它直立在厂房偏右的位置,即便是从上向下俯瞰,也是一个庞然大物。
只是现在还看不到它的庐山真面目、一张极大的遮幕、将它整个遮盖了起来。
萧强在第一眼看到这个大家伙的时候,心里就是一凉。
再听到周主任介绍的卫星数据,几乎就已经绝望了:直径二点二米。高六点五米,重量为一点二五吨!
这么大的一个卫星,就算它内部各种零部件之间,有许多空隙。把它的空隙去掉,压缩成一团,肯定也不止一个立方米啊!
他从上方看下去,在卫星的周围,看似随意地站着几个身着西服的西方男子,将卫星保护在中间。几个人的肩头胸背都显得鼓鼓囊囊,一看就知道是经过长期锻炼。
“他们就是美方派出的保卫人员!”周主任看见他盯着那些人看,提醒道,“他们一共分三个班,每八小时一轮换,全天二十四小时,
不间断守护,我们的科学家,想上去对卫星进行基本的检测都没有办法。”
在他的语气里。有些唏嘘的味道。
萧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在厂房的左侧,十来个穿着白色工作袍的工作人员,围在一个直立地空心圆筒周围。
圆筒的侧壁是活动的,这时正处于打开状态。在圆筒的表面,喷绘着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
那些工作人员。远远看着厂方左侧、幕布下方的卫星,指点着圆筒,嘴里说着什么。
“那是什么?”萧强奇怪地问道。
“那就是卫星舱。发射地时候,卫星就放在那里面。下面以托架支撑,以保护卫星不会因高温摩擦而损坏。到了预定发射高度,舱门会打开,实现星箭分离。”周主任很懂行地随口解释道。
两人在上面看了一会儿,周主任道:“怎么样,该看的都看了,我们下去吧。”
该看的。确实都看了。可是萧强看了以后.却更加失望了。
他来之前。就是考虑着怎么从中弄点好处。说不定,还能持亚洲一号也给偷出来。可是面对这样一个大家伙,他实在是有一种无处下手的失落。
从高处下来。周主任向那群围在卫星船旁地工作人员走去。那些人也都认识他,热情地向他打着招呼。
周主任和工作人员交谈的时候。萧强静静地在旁边听着。
从他们的谈话中。萧强才知道。这个所谓的亚洲一号,其原本的名称。并不是这个,而是叫“西联星六号”。它原本是休斯公司。为美国的西联通讯公司,所制造的一颗国内通讯卫星。
但在一九八四年。美园挑战者航天飞机,打算将这颗卫星,和另一颗印尼卫星在太空投放的时候。虽然两颗卫星都被放入太空,但都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启动近地点发动机。因而入轨失败。美国地保险公司为此支付了两颗卫星的赔偿。他们觉得有些不甘心,在征询了专家的意见之后,认为这两颗卫星,还有回收利用价值。于是,他们和美国航天局联系。于同年底,由发现者航天飞机,靠近这两颗卫星,伸出机械臂,将它们抓回。
卫星收回以后。经过修整。便在国际市场上寻找买家。
一九八八年,正好香港的亚洲卫视公司成立。想要购买卫星。这颗原名西联星六号的通讯卫星。其技术参数经过改造,以符合亚洲标准后,便重新被命名为亚洲一号。转手卖给了亚视。
萧强一听,在一边嘟囔着撇嘴道:“靠!派这么多人。像防贼似的防我们,我还以为什么最新科技产品,原来是颗回收的二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