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_重生之科技巅峰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44章(2 / 2)

萨达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兴奋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只是拉着比亚诺维奇的手,不断地用俄语,说着“谢谢”!

比亚诺维奇也是非常感动,他已经开始相信,自己会来到伊拉克,确实是国内在暗中布置。因此。他也非常真诚地说道:“总统阁下,面对这次大规模轰炸,您打算怎么应对?”

萨达姆想也不想,就说道:“当然是做好准备,给美军以迎头痛击!”

“不!”比亚诺维奇诚恳地说到,“我劝总统阁下,还是忍痛承受下来,可以让人员躲避。现在每天都有四到五枚导弹改装完毕,我们的计划,即将实施。在关键时刻。这个窃取敌人行动方案的最关键渠道。千万不可断掉。只有这样,您才有可能,给美军以沉重打击,让他们接受失败的命运。”

萨达姆极为痛苦。

他就是提克里特人,那里都是他的父老乡亲。而且,也正是这些提克里特人,给予了他极大地支持。如果他不知道这个消息。他当然可以不必心中愧疚。但消息千真万确,却让他故作不知,在他这个强人心中,也是感到万分不忍。

不过他也知道,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一旦浪费,以后可能就不会再有。

他咬了咬牙:“我会通知当地人躲进防空洞,这没有问题吧?”

比亚诺维奇笑着说道:“只要是正常的应对措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那么。总统先生。们就要说告辞了。,我没有机会在伊拉克到处游玩。希望等我下次再回到伊拉克的时候。能到科威特去看看。”

“什么?你要走?”萨达姆一听就急了。

眼看计划就要实施,苏联人却要跑,这怎么行!

比亚诺维奇也是一脸遗憾:“非常对不起,这是上面的命令,我也必须遵守。上面说了,在计划实施以后,我们能够给予贵国的支持通道,也必将受到美国的重点关注。为了不引起国际舆论的哗然,我们只能暂时撤离。不过只要两三个月,我们还会返回来,带回来更多的物资。”

他打开了电脑上一个文档,指给萨达姆看。

萨达姆只看了一眼,就感到心头发热。里面地武器装备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他也不禁觉得口干舌燥。这些武器,足够他重新装备二十万地精锐部队,而且比之战前,更加精锐!

上面的报价非常公允,并没有因为在特殊时期,而抬高价格。而且,按照苏联一贯卖简装版的习惯来说,这样的“豪华装备”,依然照老价钱支付,这实际上是降了价!

为了购买现在的物资,他已经花出去了五六亿美元,但现在看起来,每一美元,都花得值得!

这份一百多亿美元的订单,萨达姆是一千个,一万个愿意给啊!

他直起身,紧紧地抱着比亚诺维奇,这才是兄弟之邦啊!

比亚诺维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总统先生,这次军购,依然是照老规矩,先支付百分之二十的定金。您知道,我们国内现在地状况也不太好,所以,无力垫付这笔款项,还请您理解。”

双方已经打过好几次交道了,萨达姆当然理解。

三十来亿美元虽然不是小数目,但对方所提供地每样武器装备,也都是苏联的制式装备,这也不是假的。从各种迹象来判断,这都是一支苏联的秘密援助团,无可怀疑。

如果说最初,萨达姆还有些谨慎的话,当他看到比亚诺维奇提供的一套萨姆10、一套萨姆13,还有全装备复存在。

三月二十六日,所有地“苏联军事代表团”成员,悄然离开了伊拉克。

比亚诺维奇在临离开之前,将电脑地操作密码告诉了萨达姆,让他可以继续接受传来地秘密电子邮件。

通过这些电子邮件,伊军几次躲过了多国部队越来越疯狂的轰炸,保存了有生力量。

萨达姆对于胜利,充满了信心。

四月一日凌晨一点,西方愚人节,伊拉克军发动了突然地大规模反击,三十辆移动导弹发射车,全部出动,一口气发射了七十多枚飞毛腿、侯赛因导弹,随后撤离阵地。

美军的主要兵营集结地,遭到了狂暴的导弹海袭击。

海湾战争,进行到了第二阶段,也是关键阶段。

第一百六十六章冷战深化受益者

由于美军在宰赫兰导弹袭击以后,就以安全为由,将新闻记者集中在总部新闻中心。/进行了新闻管制。因此,在一九九一年,伊拉克愚人节导弹攻击,与其后多国部队展开的“沙漠军刀”行动。其具体战果,始终无人得知。

世界各国所知的,是在这次大规模地面进攻以后,美军退回到了出发地,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攻入科威特。

这次沙摸军刀行动,美军宣布多国部队阵亡九百多人,“医治无效”死亡三千多人,轻重伤七千多人、损失坦克三十多辆、飞机十余架、武装直升机二十多架。取得了消灭伊军五到七万人的战果,估计催毁伊军坦克上百辆、飞机四十多架,并舍糊不清地说,多国部队还催毁了伊军的防空导弹阵地两处,遏制了某超级大国介入中东战事地企图。

而伊拉克也是在电视上大肆宣扬,他们通过电视画面,展示了还在冒烟的mlal。挑战者等坦克装甲车地残骸、坠毁的美英军战斗机、跳伞的飞行员等,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震动。

萨达姆还在电视上,得意洋洋地宣布,由于得到了某超级大国先进武器的支持,他们在美军冒进地时候,设下陷阱、围歼了美军一个坦克连,将随后前来救援的美军击溃,共消灭美军上万人。

他的话显然不尽不实,夺大其词。

但双方都表明、有某超级大国介入了这场战争,而这个超级大国,指的当然应该是苏联。

多国部队之所以退出地面战斗,应该也是为了避免和苏联正面冲突。

这样地局势变化出乎了所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