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维修过程,不过几分钟。
在此中间,参与的维修工人极少,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计算机主控台,对机械臂可能的错误,进行人为干涉。
美方的调查人员,以为自己身在梦中,直到维修的主板被收走。他们还不能置信地揉着眼睛,想要判断,自己是不是眼花,看错了。
这里,简直就是一个超现代化工厂啊!
站在这里,他们有一种自己跨越时空,来到未来世界地错觉。
从维修车间出来,美方的调查人员。还有些恍惚。
而美方地调查团团长,已经隐约感到不安起来。一个维修车间,都有这么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那么主板生产车间……
他已经预料到可能看到什么。
但等他真地看到,他才痛恨自己的想象力,是如此之贫乏。
七八米高的厂房内,上方有一条条横跨其上的天桥。他们就是行走在天桥上,从上向下,俯瞰着整个流水线。
在流水线两侧,都各有两根一尺左右宽度地钢轨。
它的形状,并不是火车铁轨一般。而是类似车床地滑动轨道,精度非常之高。
一支支机械臂安装在移动台上,通过超精密步进电机,在流水线一侧做同步移动。一条一百多米地流水线上,共有二十多条机械臂,从流水带上取下需要加工的主板。按照预定程序。夹起一个个元器件,安放到位。然后为其上焊锡。
生产线里。只有几个技术工人来回走动,但看他们地职责,似乎只是负责维修机械臂。
在一个宽大地主控室里,二十多名技术人员在负责调整控制。
生产车间里,一片安静,只有流水带,发出均匀的声音。
站在车间上方的天桥上,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样先进而又现代化的生产线,这么多地机械臂,德国厂商当然不需要请那么多地工人。
工人再努力,能够像机械臂一样不知疲倦。始终如一的工作十几个小时吗?
就算他们坚持下来。他们还能一直保持最高的精度,工作质量到最后也和开始时那样高吗?主板的生产过程,不会出一点错吗?
不能!
参与调查的人欧美双方调查人员,都明白自己触及到了联合制造的核心,这就是联合制造地返修率如此之低。产量如此之高,价格如此之廉价的真相!
可是,又有谁。能够复制他们地成功呢?
美国的那些生产商们,他们能吗?
第二百一十八章机器人搞科研
萧强在欧洲的生产工厂,采用全自动化生产,本来是他的无奈之举,没有想到,最后的结果竟然出乎预料的成功。
作为一家大型企业,自动化工厂不但减少了工人数量,不用每月支付成千上万员工地工资。而且,由于自动化流水线的可靠性远远高于人手操作,始终以最高效率工作,结果,成品地质量也非常高,返修率一直保持在一个低水平线上。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
这套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在车间里。就是招进来普通工人,也没有合适他的职务。德国公司的所有工人,都并非泛泛之辈。
当然,这套自动化流水线能够建立起来,萧强出了大力。
流水线上,单个移动机械臂的体积并不大。全部都是他用异能重组出来的。
要不然,光是自动化设备地投资,就会让生产商们大叫无力承担。
他现在看到自动化仪器地效果如此突出,在欣喜之余,也不禁动起脑筋,考虑要如何挖掘它的潜力。让高精密自动化仪,在研究、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萧强一个上午,一份文件都没有批。坐在转椅里,面对着落地玻璃墙,望着外面的天空、公司发呆。
林怡看他这个动作。就知道他正在想事情。
每次他有什么新的举措之前,都会傻愣愣地面对着窗外,一坐一整天,或是连续几天发呆。
而当他从发神状态醒过来,便表示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一个什么科研项目,要从他的脑子里蹦出来了。
林怡悄悄地走过来,把他桌上地文件拿起来,准备搬到自己办公桌上,替他批阅。
结果。萧强这次的发呆只持续了一小会儿,并立刻行动起来。
“小怡。你通知奥斯丁、秦运强、姚灿、肖劲过来一趟。对了,让姚灿和肖劲把他们部门里。业务精通的专家也带一个过来;”
秦运强是公司学科协调委员会的主任。
公司八八年底成立以后,他连续被众人推举,当了五年主任。九四、九五年主任推举换届的时候。研究人员们想要选个新面孔上来,曾经被其他人代替过两年。后来公司的研究人员,感觉还是他的工作更出色,给科研工作者地协助力度更大,从九六年开始。又回到了这个位置。
肖劲是公司自动化仪器部门的负责人,曾经做过汪工地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