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就小品了_干翻娱乐圈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一章、就小品了(1 / 1)

其实有些东西早在回归之前就已经像是成了约定俗成的x规则了,比如沿海靠港地区有不少人游过去混的出人头地。又比如内陆城市的小市民们都对神秘的hk充满好奇和向往。

那里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祖国未收回土地,那里有着整个东南亚最发达的文化产业,培养了数不清的艺人明星。这些明星即使是在往后的几十年里也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奉为一代女神或是白马王子。

在这年代更是如此,特殊时期虽然过去了挺久但大陆的精神文化需求却还有不少空白急需填补,而港岛却在那个时期没受多少影响的同时还迅猛的发展了起来,就那么点大的地方竟然成了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输出基地,什么霓虹湾湾棒棒这些地区那全都是票仓。家合的大佬更是卯足了劲想要走出亚洲到好莱坞闯出个名堂。

对大陆来说,回归前的那些年实际上盗版碟片和磁带就早已泛滥,两地之间的合作已经有不少是摆在台面上了。比如八十年代就已经出现第一个来大陆拍片的港岛明星,就是那位惨遭湾湾封杀之后只能摆摊维持生计的梁影帝,或者是当时票房爆炸的少林寺其实幕后很多工作人员也是港岛的从业人员。而后,张敏敏走上83年的春晚唱了一首‘我的中国心’让一号首x长都表示认可,而乐坛年轻一代比如家驹和他的三位小伙伴也到帝都开完演唱会还爬了一趟长城。

到了九十年代就更多了,罗闻跑来大陆开了一场演唱会,哥哥来拍了一部让哲学陈够吃一辈子的霸王别姬。就好像92年大陆歌手的那句1997快些吧...此时的内地民众无不渴望港岛早日回归,两地之间的交流更多更顺畅。这些交流让大陆的人们慢慢熟悉了港岛流行文化的同时,也让港岛不少人对大陆有了一个‘落后’的认知,这也是直接导致港岛影视从业人员在回归后能在大陆耀武扬威多年的最大原因。

如果说没回归以前大陆人民对港岛还有种向往的情绪在,那现在真的就是‘哦,一家人嘛,就住隔壁罢了。’的那种感觉。但偏偏

(本章未完,请翻页)

港岛有那么些个天龙人,即使是在回归之后也为两地合作和融合方面的进步蒙上一层阴影。

回归之后,新鲜感没有褪去神秘感却已经慢慢没有了,这个时期有越来越多的港台艺人到大陆来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影视从业人员北上寻找机会。

追星文化可以说就是基于这个年代开始的,早期刘天王那一批的年轻港岛艺人算是国内最早的顶流爱豆,比起二三十年后棒棒和国内的那些小花小肉们他才算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爱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爱豆这个词翻译过来是偶像,而能被标榜为偶像的存在必然是集各种美好于一身,几近完美的。就算是二三十年后刘天王都还没翻车,就很能说明问题。

虽然总有人说他舞跳的没玩车的郭天王好,外形不如模特身材的黎天王帅,连歌都唱不过被做成表情包的乌蝇哥,但他就是这么在圈内坚挺了几十年,业内对他也基本上都是点赞和好评。即使步入中年,还有女粉丝为他要死要活折腾的一家人都跟着受罪。这事情听上去挺负面的,但也能侧面证明刘天王确实把偶像这个职业做得足够好了。二三十年后的那些个货,几年功夫就能换了一茬又一茬的,那是真的有点侮辱‘偶像’这个词的定义。

崇拜刘天王的人可以从他的身上看到很多优秀品质,比如敬业,勤奋还有自律等等。但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的,不管是什么时代也不管是在哪儿都值得尊重。

鲁迅先生说过,不怕你立人设,你要真能立个几十年不翻车我绝对认!就怕没那个底蕴非要折腾个匹配不上的人设,哪天要是塌方了就真的没得救了。前脚还在夸夸其谈,后脚就被爆出来放飞自我,网络时代的记忆和隐私总是会在最需要的时候被披露的格外清晰。

九三年央妈台庆晚会上就有部小品叫做‘追星族’,还是赵老师带着年轻的杰森斯坦森和蔡·人工智能·明一起演出来的。

这小品就很有借鉴的地方,不过苏陌觉得这个小品的力度不够。他想讽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可不是追星追到数典忘祖的这么个特殊群体,而是将整个文化自卑的慕洋犬都给骂一遍。所以从追星这个更属于年轻一代人的视角和话题去切入回归这个大主题就太小了。

想了一会儿他动笔写下一些大致的设定,时间就是今年年中,背景就在校园。人物大概三到五个,慕洋犬两只,一只老师一只学生。巡查的校长用来升华主题,另外两个学生虽是吃瓜群众却坚持着最基本的民族尊严,自信即使现在不如人家只要肯努力上进也终有一日可以迎头赶上。剧本就是回归前海龟回国教书,去过港岛的慕洋犬老师给学生上课时,学生问起港岛回归的话题他就开始以他自身‘经历’为基础的‘西学东渐’。

事实上苏陌最憎恨这类人群的不是他们慕洋也不是他们恨国。有很多时候他也因为看不惯一些东西而心里憋屈但他绝对不会紧跟着来一段‘如果是在国内巴拉巴拉的..’。简单说就是你单方面在那儿宣传你的‘外国的月亮哪里更圆’没事,或者我自己一个人关起门来天天骂‘一点也不圆’都可以。

但是你作为公众人物凭什么敢在大众传媒的平台上将两者进行比较然后大放厥词?哪个好哪个坏需要你来评判?

更恶心的就是这类群体偏偏还都镀了金,社会地位那是一个比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不是套着海龟的经历就是出身书香世家的模板,履历无比的光鲜背地里干的全都不是人事儿。所以贴近事实给剧本里的大慕洋犬一个‘教师’身份完全合情合理,但苏陌还是有点担心过不了崔老师那关就得毙了。

毕竟教师的身份意味着教书育人,如果上梁都歪了能指望下面的出淤泥而不染?这么骂是不是骂的太狠了?

不管了,就这么写吧。

爱过不过,怎么高兴怎么写。

想点紧跟时事又搞笑凑趣的段子往对话里填,再整点时下流行,贴近老师学生日常关注的玩意儿弄成梗会让剧本质量更高一些,

(本章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