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陆中州赵国。
南部山麓雾气弥漫,地势险峻,丛林茂密,连天的松树飘着淡雅松香气息,隐隐鸟鸣,清脆动听。
临近山顶处,一个褴褛少年手拄一根拐杖,在山路上慢慢地走着,这少年年纪不大,大约十二三岁的样子,相貌平平,穿着一身破烂袍子,袍子虽破,却也洗得干干净净,他走了一阵,有些喘气,看到路边有一块山石,便走过去坐到山石之上。
他人在半山之处,眼望远方,山下三里处,就是他的家赵家庄,他名叫赵恒,一家七口都住在这赵家庄。原本一家子有几亩地,另外租点地种,也能过日子。
没料到这几年大旱,田里几近绝收,因为七张口要吃饭,去年就把那几亩地卖了,总算过了一年,打算今年多租点地,没想到今年又是如此,连种子钱都搭下去了。
幸好那几亩地卖完后,还有一点钱粮,但要过活今年,却是绝无可能。
他父亲也懂过日子,眼看粮米不多,便立下一个规矩,每五天饱吃一顿米饭,其它时间,大家各自找食。
两个妹妹随着阿妈外出乞讨,两个哥哥随着父亲外出找点工做,赵恒年纪大小,找不到工。然而也不肯在家吃白食,便来到这山中,找些草根树皮过活。
三天过去了,还过二天,就能吃一顿好的。赵恒想,其实他也知道,就是这五天一顿可能也维持不了多久,这三天的草根树皮吃下来,连走路都没有力气,只好找了一根根枝做拐杖。
就在此时,“轰隆隆…轰隆隆”,一声声雷霆犹如大天劫一般,呼震长空,此时四周狂风顿起,天空更是眨眼间乌云密布,雷声虽大,却还没有下雨。
赵恒吃了一惊,在这半山之中,却没地方可避雨,他站起身,打算找一棵大点的树避雨,他抬头望天,却突然不远处的天空上见到一道长虹闪过,在雷电之中格外耀眼,那长虹正急速的呼啸而来。
赵恒身体哆嗦,这时突然有一种直觉,这东西竞真的是直奔自己而来,他张了张嘴,想大声呼喊,却什么也喊不出来,一双脚突然再也无法移动。
那东西靠得近了,赵恒这才看清,它声势浩大,却只是一道白气,只是看清的一瞬间,那道白气突然直扑他的额头,没入脑中。
赵恒大脑一片空白,一屁股坐在地上,过了良久,才清醒过来,他眨了眨眼,突然感觉这世界有点不同,似乎更清晰了一点,似乎自己大脑多了一点什么,就连饥饿的感觉,也已消失。
他在站起来的时候,突然发现大青石前有一个包袱,是的,就是一个包袱。
他擦了擦眼睛,那个包袱还在,他记得刚才坐着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一个包袱,但此时的他顾不上多想,狂喜之下冲了过去,双手抱住那个包袱,四下看看没人,一个箭步冲入路边的丛林中。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他在一颗大树下停了下来,他已经吃了三天树皮,这个包袱,自然给了他极大的希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望,这包袱应该是一个外出的人遗失的,那么,应该是会有一点干粮的。
最好还有几两银子,他美滋滋地想,没有银子,有点铜钱也是好的,赵家很穷,穷到一年几乎用不上银子。
一打开包袱,他就愣住了,包袱里只有一张长弓,三支箭,还有一本书,一本不知用什么皮子做的书,赵恒全身冰冷,没有吃的和银钱,意味着自己还要挨饿。
他把弓拿到手中,这是一张铁弓,雕花的弓弯,上好牛皮做的弓弦。赵恒虽然分不清弓的好坏,但凭直觉知道这是一张好弓,而且极有可能不是一般的好弓。
赵三叔,赵恒的远房堂叔,年轻时是这里方圆十里有点名气的猎户,后来被猛兽所伤才不再外出打猎,这赵三叔,就曾有一张好弓。赵恒懂事时,三叔的这张弓早已卖人,但三叔经常给他和小伙伴们讲过去打猎的事情,总要提到弓箭。
“一张上好的弓,值几十甚至上百两银子,”三叔说:“我那张弓,虽不是上品,却也卖了个好价钱。”
想起赵三叔的话,赵恒不禁心中又涌起了希望,几两银子也够了,在这里,一个五口之家,五两银子就能很滋润的过活一年,赵恒一家七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年也用不了几两银子。
赵恒喜滋滋地想:如果能卖十两,可以天天吃米饭了,还可以三两天吃一次猪头肉。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把视线从那张铁弓上转移开来,看着那本不知道什么皮子做的书,他打开这本书,里面的文字却不是他认识的文字,他怔了一怔,仔细一看,却发现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清楚地认得。
赵恒心中奇怪,这么古怪的文字,自己居然全部识得,不仅识得,还能了完全了解这文字的意义,就算是本地的文字,他也识不得几个。
此时,赵恒才明白那一道奇光和这包袱的古怪之处,但以他十二三岁的年纪,任他如何想也想不出其中的道理。
既然想不清,那就不想,他拿起书本仔细看了起来,书中首先介绍的,就是这张张弓,这弓叫灭天弓,赵恒一个凡人,不知修仙界的事情,他见了这么有气势的名字,心中欢喜,心想应该会多值几个钱。
文中告知他,这灭天弓是可以折叠的,他按书上的图示,将弓折叠成三段,这灭天弓一折起来,它就不象一张弓了,象一根木棍,奇怪的是,这弓折好之后,体积好象小了许多,还如没有折时粗细,可以直接装到口袋里,赵恒心中不信,又将弓打开,然后再折好,折后的大小还如没折时一样。
他又去看那书,介绍完长弓后,书上开始介绍几种修练的功法,赵恒心中狂喜,他想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武功秘笈,赵恒虽然没练过功夫,但也曾听说本镇几个武师的事迹,心中极为向住,他也听说过武师们有拳谱和刀谱。
但这皮书上首先介绍的是一种灵目术,这是提升视力的功夫,然后就是聪耳术、疾行术、控弓术
(本章未完,请翻页)
和锻体术。
他仔细看了一下,锻体术需要大量的大补之物配合,看到人参和灵芝等物事,他就没看下去了,他现在天天啃树皮,哪来的人参灵芝,锻体术是练不了的。
他又去看灵目术,这门功夫一共有五层,每练成一层,都有莫大的好处,能看得更远更清楚,练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依书上所示,将丹田之气运到双目之处,再依法练习即可。
他按书所示,气运丹田,果然隐隐发现丹田有一股雄厚的可控之气,他心中大喜,却不知道,这丹田之气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需要长期修练才成。
而他丹田之气,却是刚才那没入大脑的白光所造成的。
赵恒不知原由,坐在大树下修练起这灵目术来,一个时辰过去了,他突然睁开双眼,他虽然从来没有练过功,但此时却心中感应到这灵目术的第一层居然练成了。
他睁大双眼,看看四周,果然发现视力大增,很多以前看不清的东西,如今看得清清楚楚,他抬头望那大树,那树上的每片叶子,居然看得极为分明,灵目术果然能看远看得更清楚,虽然他目前也想不到有什么实际作用,但总不会是一件坏事。
赵恒把书收起来,这时突然发现,书下还有一个小布袋,也不知道是什么布料,这布袋极小,装不了什么东西,可能是有钱人装金银的,想到这里,他用手捏了捏,袋子是空的的。
他心中失望,这东西虽然没什么用,但这些东西出现的方式太古怪,他也知道可能不是凡品,千万不能扔掉,万一价值连城,他哭都没地方哭去,所以他把小布袋子收了起来,那包袱也收了起来。
赵恒站起身来,这时感觉到肚子有点饿了,那神光进入他大脑之后,原本饥饿感突然消失,但现在练了一个时辰的功,肚子就有点饿了,他打算去挖点草根来吃。
他走到草丛旁,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在这不远处,有一株铁瓜树,长了几个铁瓜,这铁瓜树,是本地特产,树长得极高,树干又极不易攀爬,而且就算爬上去,瓜长的位置离树干又远,也采不下来。
这铁瓜,就连成人,也是摘不下的。铁瓜树干坚硬如铁,就连铁锯也极难锯倒,也不是没人尝试过,但这树一棵才长二、三只瓜,在这深山之中,五六个大男人拼足老命,花好几天时间,弄坏五六条铁锯,勉强将树锯倒,就为了这二三个比木瓜大一点的铁瓜,实在是不值得,因此这山中的铁瓜树,常人都不会去打主意。
但就算是这样,今年是饥荒之年,长在显眼处的铁瓜树上的铁瓜,也要被饥饿的人千方百计想办法弄下来,赵恒所知道的那颗铁瓜树,长在隐秘处,他在山中久了,偶然才发现这么一株。
赵恒心想,我既然练了录目术,又有长弓,何不将铁瓜射下来,铁瓜比木瓜要大要长得多,象个中等的东瓜,皮极厚所以谓之铁瓜,但开皮之后,吃起来和木瓜其实差不多,一个也够一家七口吃一顿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