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白在人间
徐有贞领头复辟功成,即刻被任命为内阁成员,参与政务决策,奉命起草诏书告谕群臣,上皇复称英宗。由徐有贞向文武百官宣读谕旨:“土木一役,乘舆被遮,建立皇储,并定监国,不意监国挟私,易皇储,立己子,皇天不佑,嗣子夭亡,殃及己身,遂致沉疾。朕受臣民爱戴,再行践祚,咨尔臣工,各协心力。”
朗读已毕,群臣顿首听命。第二道诏旨又传下,逮少保于谦、大学士王文、陈循、商辂、尚书俞士悦、江渊、都督范广、太监王诚、舒良、王勤、张永下狱,总之改朝换代,朱祁珏朝的内外重臣被一网打尽,徐有贞还挟嫌把在他落魄时轻慢过他的也一并下狱。于谦等尚列朝班,由锦衣卫一一锒铛入狱。
京城保卫战前,在抵抗入侵还是迁都逃避上,徐有贞同于谦结怨;而京城保卫战前,于谦有恩于石亨,京城保卫战后,石亨同于谦因为道不同不相与谋而结怨,徐有贞、石亨二人以助英宗复辟成功为本钱,诬称于谦等人拥护景帝上台,是对英宗的谋逆,应该问斩。英宗正感念徐有贞、石亨二臣让他复辟成功,结束了囚徒生活,自然言听计从,不待群臣退朝,即按徐有贞、石亨事前拟定的名单将多人拿下。第二天即交徐有贞审讯。徐有贞对被审讯的这些人道:按照你们的动机就应当斩首。大学士王文还准备辩驳,于谦对王文说:“徐有贞、石亨只有封住我们的口,他们才会感到安宁,而只有挟私报复,杀掉我们,才能封住我们的口,他们的方针已经定了,再辩驳也是白费精神!”
徐有贞审问不出他们可以用作证据的东西,就将于谦等关进监狱。为拼凑证据,下令锦衣卫查抄于谦家,锦衣卫料想不到,身居兵部尚书高位的于谦,住的地方仅能遮避风雨,家中除掉像普通人家那样的生活用品外,居然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唯一一间稍微像样的房间,锁得很好,查抄的如获至宝,以为这下找到了证据,打开门一看,都是皇上给他的赏赐,于谦分毫没有动用过,往常心狠手辣的锦衣卫查抄官员也为之流下眼泪。
于谦在狱中审视了自己在京城保卫战中的所有决策,认为对得起皇上的信任,对得起苍生百姓,感到问心无愧,又回顾了自己的一生:还是学生时代的于谦,读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立誓以文天祥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于谦入仕后,被任命为江西巡按时,发现低级文武官吏是百姓的祸害,他上书报告皇帝,直陈这种祸害对于大明江山的危害,皇帝于是下诏捉拿这些祸害百姓的官吏,皇帝通过这件事,认为于谦忠于王事,就越级提拔于谦任兵部右侍郎;于谦巡抚河南、山西时,发现水灾、旱情,虽危害尚不严重,却立即上报、要求给予解决;于谦的仕途也遭遇过危机,他任职巡按回京未给在朝廷有势力的太监王振送礼,王振把他关进监狱,后又迫于压力虽然释放了于谦,但是将他贬官,百姓数千俯伏在宫门前向皇帝上书,恳求留任巡按于大人,连藩王也为留任于谦进言。于谦认为自己的一生坦荡磊落。
但是徐有贞在“意欲”上做文章,构陷于谦,入奏英宗,英宗对徐有贞道:“于谦确实在京城保卫战上立有大功,不应该判为死罪。”徐有贞嚣张得捋起衣袖道:“不杀于谦,复辟的事就不能名正言顺!”英宗无奈,只得同意徐有贞等给于谦的死罪判决。
临刑这一日,愁云惨雾,蔽满天空,道旁人民,莫不泣下。有人为于谦鸣冤说:“主张南迁的上台,保卫京城的死罪,奸臣当道,忠臣受难,天理不公!”于谦临刑之时,冥冥之中响起:“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