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儿,”岳氏流着眼泪,拍着一个大大的包袱说,“这里面都是些干净衣物,要注意随时穿换,冷了热了,要多注意点!”
“母亲,”李白把包袱打开道,“儿子出门在外,行无定所,不便带上仆人,还要照顾吴指南,拿不了这些,带上几件要紧的就好。”
李白留下几件衣物,把包袱重新打好。父亲领着梁二又过来了。
“白儿,我已经安排好,让梁二叔送你出蜀,他早年在三峡做过艄公,一路山高水低,总得有个照应。这是三十万两银票,出蜀以后,所有的大钱庄都可通兑,你都带上吧。咱们虽名为布衣,所幸并不贫贱。大丈夫出门在外,就当豪气冲天,不要吝惜金钱,何况你此去是鹏程万里,胸怀壮志呢!”
多开明的双亲啊!李白拜过父母,带上斗笠与包袱,和梁二上路了。走到很远很远,回头看看,家人还在目送着他——母亲和月圆分明在抹泪,父亲在王宗之的搀扶下,怔怔地站在那里,见李白回头,立即抬起胳臂,扬了扬手。李白停下来,挥了半天手,最后一狠心,拐向大路。
陇西院看不到了,站在陇西院大门前的亲人看不见了,脚下是踏向中原的漫漫长途,前方有魂牵梦萦的云梦大泽,有壮美如画的名山大川,有各路名流豪杰之士,有施展辅弼之能的都城长安……
李白和梁二走到峨眉山东北的清溪驿,已是晚上。
“梁二叔,”他指着东边说,“刚才坐船过来的时候,我看见那里有个船行,你去雇一条快船,不妨多给他几个月的租金。”
“好,我就去。”梁二接过李白递给他的银票,匆匆地走了。
李白按王宗之、月圆说给他的住址,叩响一家院门。门开了,门内站着一位三十多岁的男人。
“我是青莲居士李白。”他施礼道,“请问……”
“哦,我知道了,请进来说话。”
李白跟在后面,匆匆走进房间。那人将门关好,才及寒暄,并请李白坐下。
“你是来找吴指南吧,我是他的从兄,常听他说起你,非常感佩。”
“那……我能见见他吗?”
“很不巧,他昨天夜里就走了——捕快们好像发现了什么,前来搜查一次,他险些就被发现,连夜逃了出去。”
李白心里一顿,着急又担心地问:“他说没说去往哪里?”
“估计你能前来找他,临走时嘱咐我告诉你,他去了乐山一位族叔家暂避。”
李白一听,问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明住址,立即起身告辞。天上挂着半轮孤月,秋夜的风吹在身上,让人感到有些凉意。他来到江边,梁二还没回来,只好焦急地站在那向东张望,一艘快船正好逆流划过来,近前一看,正是梁二。
李白登舟,顺流而下。梁二果然是个好艄公,稳稳地把着舵,船像箭一样,向前疾行。可是,到乐山又扑一空,那位族叔告诉李白,吴指南见捕快追查得紧,又去渝州了。
“指南临走的时候留下话说,你若去找他,就在渝州码头附近的高地上等候。”
李白谢过那位族叔,重新登船东下,直奔渝州。天上挂着半轮冰蟾,船行月随,银辉随江水向前哗哗流淌,在千万朵浪花上不断闪跳。李白站在船头,任江风扑面,口中轻轻吟道: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船终于行到渝州地界,两岸虽万木凋零,望去却天高地阔,云淡风轻,别有一番苍凉的壮美,水中岸上,不时有又高又亮的渝州民歌声送入耳中。那音律,那节奏,那歌词,无一不令人陶醉,可李白寻人心急,还没等船在码头停稳,便跳上岸去。让梁二把船舶好,认准一个高|岗地走去。站在上面向周围看一圈,并未看到吴指南的身影。可他又不敢离开,只好坐下来等候。眼前江水悠悠,一浪追着一浪,不停地向东流去,仍有渝州调民歌不时传来。李白忽觉有人在他的肩头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看,不知吴指南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已经站在他的身后,衣服虽然还算齐整,但面色苍白。老朋友相见,悲喜交集。
“指南,你真的要逃出蜀地吗?”
“是的,家乡我是藏不下去了。”
“好吧,我此次也是出蜀东游,正好带你一起走。”
“李白兄,”吴指南见李白身上除了挎着一口龙泉宝剑,只有一个斗笠和小小包袱,眼里噙着泪花说,“你虽然有意东游,可不是为了我,不会走得这样匆忙。”
“好朋友不要说见外话。”李白拍拍他的肩头说,“瞧你瘦成这样!从现在起,高兴起来。只要你一出三峡,就鱼归大海了。我们天天在一起,无忧无虑,游览名山大川,多快活啊!”
“哎,只怕我这身体……”吴指南摇摇头,岔开话题说,“看,这里的景色多美啊!我有很长时间没留意这些了。一见到你,心情就轻松起来,你说怪不怪?你听,那边巴女唱得多好听!”
李白侧耳倾听,不觉出神。听了一会,望着江上的行舟,不觉仿照巴女歌词吟道:
巴水急如箭,
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
郎行几岁归。
“真好!浅显如话,而又情真意美。”吴指南由衷地说。
可李白心里却对养育他的蜀中山水充满眷恋,对亲人更是难舍难分,这如箭的巴船就要将他带出蜀中去了!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巴女,实际上却寄寓着另一层情感。
忽听坡下有人大叫道:
“他在那!别让他跑了,抓住他!”
两人往下面一看,一伙捕快已经抢上坡来,刘胜冲在头里。李白赶忙将斗笠戴上,尽量把脸遮住,拉起吴指南,拔出宝剑,所当者靡,眨眼跑上码头。梁二早把一切看在眼里,已经把船划过来。二人跳到船上,顺流而下。著者有诗吟道:
李白出蜀去,
义气重如山。
远游重一诺,
大志鼓征帆。
不知李白带领吴指南出蜀还会遇到什么麻烦,请看下回。
【著后手记】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他曾东涉溟海,畅游扬州等地,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这些钱肯定都是从家里带出来的。李白辞亲远游的原因一定极其复杂,除了大丈夫胸怀四方之志,还当有其他一些足够理由。本书由此展开想象,铺陈描述,尽量使其“顺理成章”,符合逻辑。本回所录李白两首诗,原题分别为《峨眉山月歌》、《巴女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