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你觉得今天能过去吗?”
李白手扶剑柄,喝道:“我说斗笠人,你为何三番五次,如此这般?你到底是谁?为什么偏要和我过不去?”
“今天如果不了结心愿,以后恐怕更没机会了。”斗笠人阴沉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地说,“你是来开餐霞功法的吧,开了此功可避谷、轻体、驻颜,眼下,我唯一轻功能胜你一筹,对你下手,这是最好的地方了。看剑!”
脚下路如此险窄,李白果然不敢怠慢。只见斗笠人一个燕子抄水,挥剑向李白斩来。李白立好桩步,使一招迎风弹尘,轻松化解。但斗笠人如片树叶一样,借助两边的树身,在空中不断地飘来荡去,使李白一时无法脱身。李白心里渐渐烦躁起来,以为看准机会,翻身回点,谁知脚下一滑,身子失去平衡,向西侧的涧下坠去,多亏伸出左手一抄,及时拉住一根紫藤。斗笠人大喝一声:“下去吧!”可还没等斩向那条紫藤,一个身影飞过来,将斗笠人的剑疾速挑开。斗笠人定睛看时,是一位手使宝剑的道童,轻功绝不在自己之下。他见李白左手一叫力,已飞身跳将上来,不再恋战,提起轻功向山下去了。
李白摇摇头,也不追赶,向道童施礼道:“蜀中李白多谢援手。”
道童将剑入鞘,笑道:“不用谢,我本是来接你的,险些来晚一步。”
“你是……”
“跟我来吧,我师傅这几日一直在等你。”
“哦,你师傅是元丹丘?怪不得。”
李白跟着道童沿着羊肠小道往上走,愈接近山巅地势愈加平缓。走到一个林幽水静的地方,现出一座山居,但见:
青萝覆茅庐,芄兰上院墙。前有洗耳潭,后面叠高嶂。松风奏天籁,明月洗尘埃。柴扉虽常设,寂然久不开。闲来剪三径,唯待高士来。
太白看在眼中,心翳不免为之一净。道童笑道:“我师傅不知你今天到来,还没起床呢。”说着将李白领进山居,去将元丹丘唤醒。李白站在院中四顾,此时正是红霞满天,但见山居内外树色映人,附近深谷百鸟啁啾,已生几分贪恋之意。见丹丘急急整衣束带而出,笑着开口吟道:
故人栖东山,
自爱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
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
石潭洗心耳。
羡君无纷喧,
高枕碧霞里。
丹丘听后笑道:“好诗!看来太白似也有出尘之念,可为什么还以东山作比呢?”
有诗曰:
出世入世两难间,
龙盘虎踞剑啸然。
事君道成荣亲毕,
五湖沧洲卧东山。
听丹丘如此说,不知李白如何回答,在显与隐间如何抉择,开餐霞之功后给他带来什么,请看下回。
【著后手记】
本回收录李白两首诗,原题分别为《感遇》和《题元丹丘山居》。李白一生追仙好道,可济苍生佐皇极的观念又极强,导致他一生都在显和隐当中徘徊,此回可见一斑。写焦炼师是为下文设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