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下坐坛玉真相托_李白全传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53.下坐坛玉真相托(2 / 2)

“你来的正好。”玉真公主道,“此前我一直在外云游,近日才回别馆。你既已开了餐霞之功,便想和你商量一下,能否助我一臂之力,使贫道心愿达成?”

李白不解,堂堂公主,当今圣上的御妹,尚有求于自己?开口答道:“在下李白能给公主效劳,不胜幸运之至。”

玉真公主放低声音道:“我这实属秘事相托。不瞒你说,普天之下,率土之滨,贫道遍找合适人选,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你最合适,你存交重义,身怀绝技,没人像你那样喜欢漫游名山大川,对我来说,定是有始有终最可信托之人。”

李白越发感到惊异,豪气冲天地说:“公主,诚如您所说,太白是义气中人,如此大遇,白某必精诚动天,直渡易水,不以为寒。”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玉真公主开心地笑了,说:“我果然没有看错。是这样,我想请你同炼餐霞阴阳丹,如此可驻颜、避谷、提神、轻体,以便身心无滞,更好地云游天下。其实这对你也是一样,来日你遍游名山大川时,自然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好处。”

李白笑道:“这有何难,何况我也是受益者呢。”

玉真公主道:“这是一件牵累人的事情,一旦开此功课,三五年便须同炼一次,才能将功力补足,并不断提高层次。否则便筋骨酸软,连走路都感吃力。所以,我们必须约定,不管将来仙游何处,都要给对方留好下一站的游踪。怎么样,你还说没有问题吗?”

李白道:“我们都是属意山川胜境之人,太白求之不得。”

玉真笑道:“如此,我们便就此结成生死之交,一人谢世,另外一人大限必到,你想过吗?”

李白道:“公主刚才一说,太白心里就有准备了。”

“那好,”玉真公主道,“终于可以问问你了,我方才看了胡道长的荐书,你可是来京城拜谒王公大臣的?”

李白点头道:“正是。”

玉真公主想一想,说出一番话来,直叫李白喜不自胜。有诗曰:

密事忍将心中藏,

一世相托安可忘

滚滚红尘遮红颜,

至今猜解费思量。

不知玉真公主说出什么话来,李白到京城还会有哪些遇际,拜谒王公大臣能否成功,请看下回。

【著后手记】

据说(源自百度百科名片),在宣城敬亭山下,地方政府给玉真公主修了塑像,还建了坟、立了碑,碑文如下:

玉真公主(?~七六二年),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明皇李隆基胞妹。降世之初,母窦氏被执掌皇权的祖母武则天害死,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抚养。受父皇和姑母敬奉道教影响,豆蔻年华便入道为女冠,号持盈法师,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封崇昌县主食租赋。入道后广游天下名山,好结有识之士,尤垂青才华横溢的平民道友李白,力荐李白供奉翰林为圣上潜草诏诰。李白傲视权贵遭谗言而赐金还山,公主郁郁寡欢,愤然上书去公主称号。安史之乱后追寻李白隐居敬亭山。后香消玉殒魂寄斯山,百姓将其安息之地称为皇姑坟,世代祭拜。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借赞美敬亭山的同时,蕴含着对玉真公主的深深怀念之情。

公元二00一年九月十日

许锡照撰文聂华军书程家仁刻

安徽省宣城市敬亭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立

此碑文多属荒诞不经,本回故事肯定不是本乎此。有材料称,李白初去长安,是先敲的张说及其驸马儿子张垍的大门,再由张垍派人送到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笔者细细研究,似觉如本回所写更合理些。此后,著者对李白循踪洒墨,玉真公主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线索人物。无论怎么说,李白与玉真公主,除了历史上实有其人,太白确实在玉真公主终南别馆住过,并写下几首重要诗作外,本回细节皆属虚构,虽然著者创作时如亲历其境,觉得事实也有可能就是那样,但臆想不一定是事实,读者只当文学作品欣赏可也,不必当真。

(本章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