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情非得已_古道迷情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情非得已(1 / 2)

1

班卓收拾完东西,把小庙的门锁上,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小庙。他跟着文耀策马下山来到和千总的家。和夫人是一位仁慈而祥和的女人,看到班卓,上前拉着他的手一直“孩子孩子”的叫着,很是亲切,弄的班卓怪不好意思的。

“你以后愿意,就叫我阿妈。”和夫人微笑着说。

班卓不好意思起来,拱手叫着:“和夫人。”

文耀看着他们的样子,感觉很是别扭,就叫着他的阿妈,让他阿妈把做给班卓做的新衣服拿来。和夫人笑着走开。

阿宗让着班卓到客厅里喝茶,满是笑意的看着班卓说:“真没想到,班卓是文耀的弟弟,以后你就叫我阿嫂。有什么需要的,你招呼一声,我一定给你办好。”

班卓被这两个女人的热情弄得不知所措起来。

和千总来到堂屋,正襟危坐。看着坐在下面的班卓说:“从今以后,你就是和家人。不要拘束,也不要见外。文耀你们从小认识,彼此也很熟悉。文耀他妈,是一个本本分分、勤勤恳恳的女人,你也不用忌讳她什么。阿总你们也早已认识。所以你以后把这里当成是你自己的家。”

班卓微笑点头,轻轻地嚼着茶水中的茶叶。在他心里,一直很矛盾。他一直把小庙当家,把格西师傅当成亲人。现在由于血缘,他试着把这里当家,把屋内的人当亲人。但他心里总是隔着一层东西,使他对这里、对这里的人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和千总把一张纸递给班卓说:“茶马古道,一直是我们这里重要的生存之道。”和千总特意停顿了一下,喝了一口茶继续说:“我们这里土地贫瘠,主要靠这条古道做些买卖,养家糊口。也通过这条古道得知外面世界的消息。我让你接替你都吉大哥走马帮,也是情非得已。我依稀地感觉这太平日子快要结束了。我想好好让你在外面见见世面,锻炼一下。如若今后遇到大事,你能帮着文耀出出主意,化解一番。”

和千总说着说着哀伤了起来。

班卓看了一眼和千总,花白的头发下面藏着一双满含泪水的眼睛。让人看了不禁心疼起来。班卓把和千总递给他的纸张打开,上面是一列列的官职和名字,不解地抬头看着和千总。

“这上面是你路途经过的大小地方官员的名字,记着每到一处,先去拜访。这一路千山万水、悬崖峭壁、披星戴月、风雨交加,甚至大雪封山,饥寒交迫,说不定还要遇上狼群、强盗和土匪。”和千总擦了一下眼泪满含深情的看着班卓继续说:“孩子,我是真的舍不得让你去遭这份罪。”

班卓微微一笑,看着和千总说:“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我要像都吉大哥一样,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做的,我也一定能做好。”

和千总鼓励的眼神看着班卓,随后说:“我嘱咐你几点。

第一:一路上,遇到坏天气,找到休息的地方多休息,不要赶路。

第二:遇到强盗和土匪,尽量不要发生冲突,能用钱解决就用钱解决,人命大于天。

第三:遇到地方官员,要客气说话。如果遇到讽刺和不尊重的言语,一定要忍让。

第四:与其他各路走马帮的人要和平相处,尽量能够成为好朋友,互相帮助。切不可与其他各路马帮抢生意。大家走马帮,都不容易,要互相帮衬。

第五:在沿途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尽量获得各路消息,同时把消息弄清楚和准确,然后判定事件的未来趋势。一定要随机应变,整个马帮的命运都掌握你的手里。”

和千总看着认真在听的班卓,班卓随意拿着笔在一张纸上记着,他跟着格西师傅这么多年,一直有着记笔记的习惯,格西师傅也很多次的为此而夸赞过他。

和千总又喝了一口茶说:“这最后一条最难,整个马帮的命运都掌握在你的手中,没有可以商量的人,任何人也都不可相信,只能靠你自己的判断。我让你走马帮,就是要锻炼你这方面的能力。”

班卓认真地听着,用心地记着。

和千总咳嗽了两声,压低声音对班卓说:“务必想尽一切办法,多弄几杆枪。”

班卓皱了一下眉,带着疑惑的眼神看了一眼和千总。

和千总再次压低声音说:“记得都吉和格西师傅的死了吗?”

班卓努力的点着头。

“世上的事瞬息万变、白云苍狗。我们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些什么,为了以后能够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我们只能先把自己武装好,以免被动而挨打。”

班卓再次的点着头。

那天晚上,班卓睡在自己父亲的家里,心里升起了无数的涟漪。睡觉之前,和夫人拿来了精心为班卓做的衣服。班卓知道,这一夜过后,他将要脱掉作为僧人的红袍,穿上普通藏族人穿的衣服,尽管衣服很新,班卓还是有着一丝的不愿意。

第二天起来后,班卓穿上了新的衣服,把自己的红袍小心翼翼的叠好,放在自己行李最安全的地方。那件红袍里,藏着格西师傅的舍利子和玛丽修女送他的十字架。

经过一番分别前的叮嘱,一只装备完美的马帮开始了它的征程。他们先顺着澜沧江南下,到达维西,然后途经剑川、洱源,最后到达大理喜洲。

班卓到了喜洲后,跟着两个以往的老师傅学习识货、讲价、进货等一系列的事情。这两个老师傅以前是都吉大哥的得力助手,和千总也比较信任。临走前嘱托他们帮助班卓,让班卓尽快学会这里面的道道。他们两个也算是有家有业的人,做事稳重踏实。虽算不上富裕,家里也算过的殷实。其中一个名叫扎西尼玛,四十岁上下,不胖不瘦,不高不低,圆圆的脸上总是堆满笑容。他特别会算账,做着马帮里会计这个活。另一个叫斯那都杰,跟扎西尼玛年纪差不多,瘦瘦的,下巴上留着不多的胡须,此人口才很好,特别会讲价。

班卓看着他们用流利的汉话跟茶农打趣、讲价,同时从茶农口里获得各种信息。经过两天的游走,班卓在心里对马帮的事情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觉得有意思。他尊称扎西尼玛和斯那都杰为老师傅,认真的学着马帮里所有的道道。扎西尼玛和斯那都杰由于从小看着班卓长大,也曾受过格西师傅的医治,再加上班卓又是和千总的私生子,就毫不保留的教着班卓。把各种茶叶的特性、品级、价位,以及如何识别茶叶等都认认真真的教给班卓。甚至亲自用开水冲泡茶叶,看茶叶的汤色来判断茶叶的好坏。还教着班卓要通过手感判断茶叶的干湿情况。

两位老师傅时不时的会说:“我们走马帮的,挣得都是血汗钱,说不定就死在了路上。茶叶的所有情况都要符合要求,才能入手。断不可以投机取巧,最终害的只能是自己。茶叶不好,买主就不高兴,以后再做买卖就难。以次充好,下次买家就不跟你打交道了。我们走马帮的,一走就是一年,宁愿在这里多呆几天,入手到满意的货,最好还能便宜一些,这样才能上路。”

班卓依旧用纸做着笔记。两位师傅就劝班卓,以后做生意,还是要学会心算,哪能事事都用笔去记。你要学会根据眼神判断茶农内心的真实想法,还要懂得观察别人的表情来盘算自己的生意的情况。

班卓开始学着察言观色,通过眼神和表情会意别人的意思。还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不通过眼神和表情显露出来。这个人生大课,几乎把班卓变成了另一个他。

人总是要变的!只要一切时机成熟,你会跟着环境改变的你都不敢认识你自己。

经过几天的转悠,班卓也试着跟别人做起来买卖。讲价、杀价、断价,本来见人就害羞的班卓,也成了脸不红、心不跳的生意人。

货也差不多入手完毕。按着老规矩,走马帮的人在入完货开始上路之前,要去解解馋。两位老师傅知道班卓是喇嘛,不好开口说。就让一个跟班卓差不多年岁的马帮徒弟去跟班卓说。

班卓听后,脸刷的一下拉了下来。他确实不知道这些规矩,看着眼前这个只会赶马的年轻人,他不知道他的话是不是真的。

班卓微笑着对他说:“你去叫扎西尼玛和斯那都杰两位老师傅来。”

那个人像是受到了羞辱,耷拉着头来到扎西尼玛和斯那都杰的身边说:“我就知道我去不行,还是要你们两个去说才成。”

两个老师傅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好意思的来到班卓的房间前,敲了几下房门。

班卓站起来,开门后,微笑着让着两位老师傅进来并端上刚泡好的茶水。

“我第一次走马帮,很多规矩不知道,所以请两位一定要多多指教。我刚听说咱们马帮的兄弟在上路之前都要去解馋,我不知道是真是假?想问问你们两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