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昔黄帝始创奇门,四千三百二十局法,乃岁按八卦分八节,节有三气,岁大率二十四气也。气有天地人三候,岁大率七十二候也。候有五日,岁大率三百六十日也。日有十二时,岁大率四千三百二十时也。一时一局,故奇门四千三百二十局也。
【正文】
话说张角兄弟三人得秘术道法率领黄巾军起义,可谁知汉虽衰败而未亡。从此东汉末年各诸侯群雄争霸,不断争夺土地城池,多年战乱导致此方世界阴阳失衡。酆都大帝不得不将鬼煞临凡此地,以保阴阳均衡不会损害到此方世界继续发展更迭。
(注解:鬼煞又成除鬼行动,是指阴阳失衡导致阴盛阳衰,滞留在人间恶鬼数量增多,会危害到小世界导致人间无人,鬼差误入的境地。鬼煞临凡由于鬼煞之子特殊性,酆都城传言到只要有鬼怪可以解开鬼煞在人间肉身之迷,便可脱鬼化妖增寿百年,摆脱地府追查。不过鬼煞之子乃是地府七十二位夜叉之一,在人间阴历满十四岁可知前因后事,觉醒一半神法,满二十四岁可获得全部神通。解开鬼煞秘密之前,即可协同其他夜叉完成捉鬼行动。鬼煞之子临凡,肉身在世,无论白天黑夜都可以行动自如。鬼煞也是东方桃止山鬼蜮独有调节阴阳平衡之方法。)
荆州边境有名张道长俗家姓赵,年纪轻轻就掌握了奇门道术,熟练运用遁甲功法。不过生性散漫,放荡不羁,告别师长离开洛阳。喜好云游四海,所到之处驱鬼行善。这天他被浓烈的阴气所吸引,来到吴境大邱山附近。大邱山西侧有着百里竹林,竹高近二十米。走进竹林深处发现地上有一个白色包袱,甚是显眼。道士小心翼翼走过去打开包袱,里面竟是一个不足月的男童,那孩子大大的眼睛甚是招人喜欢。道士急忙叠好包袱抱在怀里环顾四周,正想如何快速离开这个阴气过浓的竹林。
“此子与你有缘,就取名赵冬生吧。跟你俗家姓氏,教他一些护身道法,以保十四岁之前平安无事。”不远处的竹林深处站着一个人影,说是人影道士虽然看不清他的脸,凭借自身修为颇高,就能看出他身上的鬼气。那不是一般的鬼气,一般大鬼都做不到能把整片竹林笼罩在鬼气之中。此时已是傍晚时分,太阳西斜阳气衰弱,又有竹叶绿荫遮天蔽日。道士虽有把握,却没有小视与他,此等大鬼百年难得一见。悄悄便把孩子放在一大块青石后面,以免受伤。右手浮尘插在身后,顺势抽出腰间宝剑。那宝剑虽相貌平平,可剑锋冷气十足,拔剑瞬间声音划过整片竹林嗡嗡作响。
道士掐指念咒,上下挥舞宝剑。剑气一阵又一阵,吹的鬼气有些摆动。
“赵道长我识得你,劝你不要与我动手,在下只是来为这个孩子取个名字而已。”
“鬼话连篇,废话少说,看剑。”道士说罢挥剑,脚踏七步冲向那个人影,而后担心有诈左手掐指,口念六字真言。
“风起!”道士将剑指地面,风沙吹起两道旋风一左一右直奔人影前去。
那人影见状纹丝未动,身后鬼气汇聚变成一只大鬼,足足几丈高,长嘴獠牙,双手用力将风撕散。
道士心中一惊,看此鬼好生厉害,迅速思考对策,将宝剑放回剑鞘。从身前布袋中取出提前画好的符咒在空中一字排开,符咒悬在空中。
道士掐指,口中念着口诀,忽然左手一推符咒道:“风起。”
林间枯叶被风四散吹起,这风厉害的很,东西南北来回吹,让人睁不开眼。鬼气幻化的大鬼也被吹的分散成黑气。
风势稍弱眨眼间道士却不见了,那黑影只听得身后有人言:“火起。”
地上枯叶下显现符咒瞬间起火,火势立刻变大,牢牢包裹住了整个黑影。道士见时机已到,抽出宝剑,对着地上的符咒念道:“风来。”
一股旋风伴随着地火冲了过去,火借着风那是越烧越旺,周围柱子被烧得嘎嘎直响。
道士暗自窃喜,心想这可不是一般的风火。此乃奇门道术奥秘,专杀邪魔恶鬼,直到烧尽,火才会熄灭。
正当这时,见那鬼气冲天直接冲散道士设计的风火,一瞬间整个林间都笼罩在浓郁鬼气当中。竹林间更是伸手不见五指,道士紧张的盯着自己周围的一切,防止那种大鬼突然袭击。冷汗不住的往下流,这也算是他修道以来少有可以令他如此这般的鬼怪。
隐约发现黑气中飘着两团碧绿色的鬼火,道士左眼以修成道法名为观眼。紧闭右眼,闭住呼吸仔细观瞧。忽然寒意布满全身,那不是鬼火,是大鬼的一对眼睛。突如其来的压迫感,让道士全身的汗毛树立,手心里的汗剑已经令他无法握紧剑柄。虽然此怪异常强大,但也不是无法斩杀,只能请神驻场一搏。
“赵道长果然名不虚传,世人只知奇门遁甲。可谁也没想到道长所修乃是奇门,三壬,太乙这三门。道法无穷,近可观风水,定吉凶,通阴阳,知前后。远可斩妖鬼,避天命,续阳寿,断因果。”
“你...你到底是什么鬼?”
“吾乃鬼帝主阅。”
(注解:阴间把大千世界鬼混分为五山分别管理,东方桃止山,西方嶓冢山,南方罗浮山,北方罗酆山,中央抱犊山。五山一共十一位鬼帝,隶属于酆都大帝,凌驾于十殿阎罗王之上,拥有共计七十二名护法夜叉。鬼主阅系数东方鬼帝与蔡郁垒,神荼并称东方鬼三帝。人称除鬼护法大将,鬼曰东先生,座下共计十二名护法夜叉协助主阅,掌管七百八十七方小世界。清理顽固残留在人间的鬼混,以免重蹈罗酆山覆辙,避免让一方小世界变为无人之境。)
“夜走千万鬼,鬼煞走第一,要问领路人,鬼帝主阅君。”道士立刻跪倒在地:“您就是东方鬼帝,除鬼护法大将东先生。”
“不错,正是在下,此子与你甚是有缘。还望道长传些道术,助他迎接这一世鬼煞。”
“难道此子就是鬼煞之子。相传鬼煞之子临凡,大鬼要想借助鬼煞成为妖,免受鬼差抓捕,避轮回,长久与世,就必须铲除鬼煞之子。”
(注解:赵冬生为鬼煞之子临凡,也是十二位护法夜叉之一幽通夜叉,也是唯一一位肉身护法夜叉。其他鬼帝均在小世界留有二重身,便于在人间行动。)
“天机不可泄露。”言罢东先生鬼气散去不见踪影,头上月光照在青石上,冬生在地上一阵又一阵嘤嘤啼哭。周边小鬼仗着道长在此,不敢轻易靠前。
若干年后鬼节过后返回幽冥界的东先生带着一只小鬼来到孟婆庄上。
“鬼帝东先生今天带了个落魄小生来我这儿,不知所为何事啊。”孟婆身披青纱慵懒的坐在雕花玉桌前,手托着下巴望着玉桌上的一副汤匙。她与东先生也算是旧相识,自然不用那么拘礼。
“孟婆可曾认识与他。”东先生拉起跪在地上的葛生。
(注解:孟婆与鬼主阅在一方小世界中钦国相识,阴司第一绝色美女。二重身曾在大秦化身孟姜女哭倒长城,找到爱人尸骸。在忘川河边奈何桥旁有座庄院,鬼仆高达上千只。为过往投胎鬼混送上孟婆汤,清除记忆准备轮回。)
孟婆刚参加完酒宴归来,醉眼睁开,上下打量了一下葛生心里念叨着:这小生长的到是仪表堂堂,可身上的衣物补丁实在是太多了些,还穿着一双破了洞的鞋,也未免穷酸到家了。
“没见过,这小鬼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吗。”孟婆拾起桌子上的汤匙,细细把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