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见到朱瞻垲后,拱手道:“在下应天府都察院监察御史于谦......”
不等他说完,朱瞻垲猛然起身,急促地问:“你是于谦?”
于谦愣了一下,有些搞不懂朱瞻垲的反应,不卑不亢地回:“在下确实是于谦于延益。”
好家伙!民族英雄于少保于谦!
见到真人的朱瞻垲有些不能自己,连忙压了压情绪,有礼道:“于大人见谅,初见文秀有些失礼了。”
于谦可不敢受朱瞻垲的礼,再怎么说他一个正七品的御史可不能狂妄自大,皇孙的礼是受不得的。
“殿下折煞在下了,当不得殿下大人之称,殿下唤在下表字即可。”他避过朱瞻垲的拜礼,温文尔雅地说:“殿下应该早来李府的,整个南京城唯李伯才是忠于王事。”
这话虽然说的有些过头,但是朱瞻垲却不觉得突兀。
毕竟就那些文官而言,心里花花肠子太多。
“延益说的不错!”一旁的李隆重重地点了下头,表态道:“其他勋贵某不敢保证,但是某襄城一系绝对是与太子爷共进退的。”
听到这话,朱瞻垲有些心惊,感觉这两人应该是猜到了什么。
他露出不自然的笑容,尬笑道:“呵呵!我们都是为陛下办事的,可别乾坤颠倒了。”
于谦不留痕迹地点了点头,很是欣赏这个十五岁的小皇孙,能在这个年纪做到如今的程度已经算是很出色了。
“殿下不必惊慌!”他一脸正气地说:“陛下御龙而去,太子爷得位端正,些许魑魅魍魉成不了事。”
咳咳!好一个于少保,人在南京居然能推测出朱棣的死讯。
朱瞻垲收敛心神,肃穆地说:“这事千万别泄露出去,太子已经有了全盘打算。
只要稳住南京局势,等先帝灵柩入京就一切尘埃落定。”
他没打算继续瞒着李于二人,毕竟从后世历史上就能看出于谦是守正的忠臣。
能被于谦看中的李隆想必也差不到哪里去,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
“哈哈!师弟,某输了!”此时李隆大笑道:“八皇孙果然如你所料全盘脱出了。”
于谦埋怨地瞪了他一眼,有些局促地冲朱瞻垲道:“殿...殿下!我与师兄不过是玩笑话罢了,您可别往心里去。”
年轻的于谦还做不到无视皇室,算计一个日后注定封王的皇孙可不是好事,最要命的是还被人当场点破。
朱瞻垲并没觉得有什么,被鼎鼎大名的于谦算死不是很正常嘛!
他见于谦那不安的举动,连忙笑着说:“延益神机妙算,丝毫不比已故的诚意伯(刘伯温)差。”
“殿下缪赞了!”见他不似作做,于谦切入主题道:“殿下可是担忧宗人府宗正?”
可不是嘛!没来李府前他除了李隆外,最担心的就是代表勋贵的宗正史鉴。
此时军.政两方大佬都摆平,那么难点就剩下与汉王勾勾搭搭的勋贵们了。
要是朱棣的死讯被汉王提前获悉,这群南京的勋贵在其授意下很可能玩一出城头王旗易帜。
任何时代都不能小看勋贵的能量,他们世代相传,与军伍、地方、朝堂都有着很深的牵扯。
自古以来藩王夺嫡,最先拉拢的一定是勋贵。
更何况南京城中大多数勋贵都是靖难时期站错队被贬到这来的,他们更热衷于通过从龙之功来重新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