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_宦谋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64章(2 / 2)

邬晓波递了一支烟过来,问出一句令孟谨行吃惊的话:“你有没有考虑过,和葛家人分道扬镳?”

“邬老?”

“你不要这么吃惊地看我。”邬晓波道,“你和雷云谣要离婚的事,江南已经告诉我了。既然是雷云谣主动提的,我觉得你应该可以考虑,你们总不能一辈子做丁克吧?尤其现在她的母亲、大哥接连出事,你只有和她离婚,才能不受任何影响。谨行,你的路还很长!”

烟在孟谨行手里被捏成了两截,“我不会因为这同意离婚!邬老,我一直敬重您,从我参加工作开始,您和雅沁给了我许多帮助,没有你们,可以说就没有今天的我。我相信,您和雅沁一样了解我,比起一己前途,我更在乎家人的感受。过去这几年,因为我对于理想的坚持,云谣没有少受罪,不孕不是她的错,反而起因在我!她把痛苦埋在心里,一心支持我,家里遭逢这么大的变故,她首先想到的还是顾全我的前途,我如果同意离婚,就是雅沁在天之灵也会彻底鄙视我!”

有一丝痛色在邬晓波脸上划过,他为女儿的眼光高兴,又为女儿的薄命而神伤。

邬晓波把手覆在孟谨行的手上,捏了又捏,又不时仰头让眼眶中几欲落下的泪流回去,他的语声低沉伤感,“云飞不及你一半啊!雅沁没有雷云谣的福气,我多希望她活着,哪怕她这辈子也不能生孩子,至少她能在我眼前活蹦乱跳!”

“对不起,邬老!”孟谨行深深后悔来找邬晓波借钱,这等于是挥起刀子又在邬晓波的心上划出一条口子。

邬晓波摇下手,“不用道歉。你说得没错,我和雅沁都了解你,如非我在你心中有足够的正派,你断不会深夜来找我借钱。”他说着起身去了书房。

不过数分钟,邬晓波出来时,手上已然多了一张支票。

孟谨行接过支票,鼻腔泛酸,眼眶湿润地望着邬晓波,“谢谢您!”

“去吧!”邬晓波朝他点点头。

孟谨行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筹钱的事办好,回家与一直没能入睡的父母又商量一番,带着支票和父母白天提取出来的二十万现金,盹都没打一个,又赶往申城。

雷云谣看到双眼血红、去而复返的孟谨行,再接过支票和现金,一时间百感交集,痛哭失声。

她的哭声惊动了葛云状,披衣而来,见到一旁安慰女儿的孟谨行和床上的现金、支票,顿时明白了原委,老泪纵横,悄然回房。

太阳在雷云谣的哭声中渐渐升起,一夜未眠的孟谨行好不容易将妻子哄入眠,下楼煮了一锅粥,刚端上桌,葛云状顶着大眼袋也下楼了。

孟谨行去客房叫醒潘平,翁婿二人相对吃完早餐,潘平洗漱完过来也简单吃了,并抢着帮忙收拾桌子,去厨房洗碗。

孟谨行趁这工夫对葛云状道:“爸,云谣睡着了,我来不及跟她说,您转告她一下,回头我妈会把卖房子的钱过到她账上。我估计,连同她手里的存折,几下里加起来,应该能把钱全退上了!”

女儿为孟谨行义无反顾的付出,令葛云状每每想起时,也常有些不平,总觉得孟谨行为人虽不错,但在感情上总是有负自己的女儿。

这一刻,葛云状突然完全理解了女儿,孟谨行是值得女儿为他付出的,这是一个在关键时刻有担当的男人!

“你让我转告,是因为急着要走?”葛云状收拾起心情,问女婿。

孟谨行歉意点头,“对不起,爸!这个时候,我本应该留下和你们一起面对,只是,我不能抛下广云的工作,眼下两项引资工作都在关键时刻……”

葛云状没容他说完,挥下手道:“你能这么来回奔波为你妈筹钱退赔,这番情意就是红云也未必做得到!去忙你的事吧,卫红的案子不复杂,接下去的事就由法院去决定,咱们都不掺和了!”他说着关切地看孟谨行一眼,“你眼圈都青了!睡一觉再回吧!”

孟谨行勉强冲岳父笑笑,“没事儿,潘平开车,我可以睡一觉。”

葛云状闻言不再劝,他自己就是从基层一路干上来的,知道孟谨行到广云时日不长,前段日子又刚从一场无形斗争中脱身,现在正是大力发展广云的时候,用分秒必争来形容孟谨行的工作也不为过。

所以,他点头说:“那你们抓紧回吧!家里的事,你不用再操心,我自己能盯着。另外……”他犹豫着看向孟谨行,“如果真不打算离婚,那就把云谣调你身边吧,生活上也好有个照应。”

孟谨行点头应允,与从厨房出来的潘平一起告辞出门。

第466章苍蝇馆儿

孟谨行连日奔波,精神极为疲倦,上车才不过两三分钟,就迷迷糊糊睡去。

许是装着太多心事,这个觉睡得并不沉,加之车子颠簸不停,他整个人感觉就像在大海之上遇到了风lang一般,晕沉沉地晃个不停,想要醒来又睁不开眼。

就在这种昏昏沉沉的感觉中,潘平驾着车过了都江东城收费口,轻声叫他两声,提醒他快到酒店了。

孟谨行睁眼坐正身体,看了看时间,上午十点三刻,“先找个地方把午饭解决了,你正好跟我讲讲容平的情况。”

潘平把车开到和平大街,这儿有许多平民化的小饭馆,都江人谓之苍蝇馆儿,潘平估计符合孟谨行吃个简单工作餐的要求,但具体选哪家,他又头大了。

正当潘平左顾右盼寻找合适的店家,孟谨行指着大街右侧一家门口停满各类车辆的小巷道:“就停这边,我记得巷子里有家小店,烧猪蹄和鸡米芽菜做得绝,带你去尝尝。”

潘平立刻在路边找个位置停妥,与孟谨行下车往巷子里走。

都江的老巷子大都又窄又深,青石板的路面走在上面会发出“啪嗒嗒”的响声。

潘平跟在孟谨行后面,不时观察着两侧高高的院墙,墙皮斑驳趴满了厚厚薄薄的青苔,诉说着这条巷子的悠久历史。

“头儿,这儿的门牌怎么这么乱啊?”潘平忽然问。

“哦。”孟谨行回头看他一眼,“这儿以前是一户王姓人家的老宅,49的时候举家弃屋去台,解放后老宅收归国有,住进了几家干部,为方便通信加编了几个门号。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大宅住的人家越来越多,门牌号也就越添越多,顺序也不是按空间来,而是按各家搬进来的先后位置,这就有了你现在看到的,2、3、4号都在中间,1号在半腰等等情况。”

潘平笑了,“有意思。这该算是历史缩影了,下回我得把相机带来,把这儿拍下来,搞不好哪天真成历史记录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