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制造总局就建在机场旁边的三公里外,并不会阻碍到机场的运行。
而在机场指挥中心有一位年轻人,这个人的名字也和地球上那位一样,而且从事的工作也一样。
冯如,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和飞行家,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
而在这个世界,也有一位冯如,从事同样的工作。
冯如是白澜在张毅统查的关内科学家名单中找到的人,而当白澜恰好知道他就在从事飞机研究事业的时候就将他拉了过来了。
冯如原本在梅利根从事飞机科研事业,有所成就后便回到国内想要为国出力,但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一巴掌,孱弱的大新根本没听过飞机,冯如就这样被赶出了大新的朝堂,自己也因此无法进入大新帝国的研究院。
心灰意冷的冯如没有放弃事业,他经常和他的一位助理在国内进行飞行事业,但经济的问题也让他即将放弃飞机事业,这时候情报局的人找上了他,给他了10万美刀的支票,说是给他组建一个飞机研究所,还有一张张工厂的图片。
起初那人说这是国内一个爱国军人建立的,他还半信半疑,不得以叫助理和那个人一起到照片的地方进行考察,几天后听到助理对那个地方赞不绝口,冯如也彻底的答应了下来。
冯如按照那个人给的地图,带着自己实验的飞机从天京飞到了哈市,那人说哪里有机场给他降落,本来他想就算有机场那个只是个小型的直线跑到,没有想到远远的就可以看到那两条长长的巨大跑道,一个高耸的建筑,建筑上还有指示灯一闪一闪。
在飞机场旁边还有几个大型的厂房,不过在他看不出来这些是什么厂,不远处的城郊排列着整齐的工厂,工厂的烟囱冒着黑烟,规模宏大的工厂区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冯如没有想到在国内还可以看到如此规模的工业区,恍惚中他还以为自己又回到的了梅利根,忍不住在上空盘旋了几圈,控制飞机平稳的停靠在机场上。
随后白澜接见了冯如,白澜带着冯如一起参观了周围的工业区和城区,冯如一路上不停的向白澜询问着,知道的越多对眼前这个年轻的女军阀佩服之心更重了。
冯如很不解,依照白澜的工业和军事能力,如果插手关内大新王朝,朝堂上的力量也不会弱,这样不是可以更容易对国内实行改革吗?
到了午饭时间,在饭桌上冯如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大帅,冯某有一事不明白,还望解答。”
“冯先生请说,陈绍一定知无不言。”
“我看大帅家业很大,为什么不起兵直接参与关内政治事业,最少拥有更多的发言权,这样不是对大帅的事业发展有一个更好的基础吗?”
“我问一下冯先生,你面对一个腐朽的大厦要怎么办?”
“推倒重建。”
“那建立一个全新的大厦第一步要做什么。”
“打好地基。”
“那现在大新国内就好比一个腐朽的大厦,里面还有一群人在争来争去,就算我加入进去,得到的也只不过是一个腐朽的大厦,以后要免不了到处缝缝补补。
所以我放弃了争夺大厦,而是在大厦旁边自己建立一个全新的大厦,来取代已经腐朽的大厦,而我所建立的工业基础就是新大厦夯实的地基,也是我中华华夏民族未来的希望!”白澜说的时候一脸自信。
听到白澜的一番言论,令在座的几个人陷入了久久的沉思,等大家都差不多回过神来的时候,白澜又接着说:
“我之所以请冯先生也是为了民族的将来,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空军,现在我的手下:
陆军已经颇具成果,海军也已经正在起步,现在就差一支空军来保卫祖国未来的领空,所以冯先生,我希望你能带领祖国未来的空军走向辉煌,而我也会鼎立支持,你要什么我就给什么。
你要是说机场不够多,我马上再建,制造厂不够多,我也马上再建,而且几天前我已经在哈市招第一批空军飞行学员,我们以后不但要建立陆军航空兵,更要建立海军航空兵,并且我希望冯先生和你的助理一起训练新的飞行员,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民族!这些总得有人来做。”
“.....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不会让大帅失望!”
冯如和助理想着白澜为他们画好的大饼,一边异口同声的回答。
第二天,第一批300人的空军飞行学员准时到达哈市,白澜为他们在飞机场建了一个新的兵营,开始了理论加实践的训练,理论知识在兵营里面学习,实践是在飞机场,用冯如带来的飞机改建成双座的教练机。
白澜把冯如安排在飞机场的指挥中心,专门研制新的飞机,同时将冯如的飞机交先给工厂进行批量仿制,这样才有飞机训练。
看着整个机场有条不紊的发展,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白澜心思这个地方要开始安排防卫力量,虽然位置偏僻,但也不得不防,干脆这次新训练完毕的预备兵团调两个营过来,以海军陆战队的方式开始训练,边想边带着警卫的回到了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