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外面的小厮听到了动静,马上推门而入,恭敬地站在了床的一侧。
看着眼前穿的青枣布衣,年纪不大的男子,方羽问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回大人,鸡已经叫了三遍了。”男子说道。
“差不多该起床了。”说着,方羽伸了个懒腰。
一边的男子低下身子将藏在床侧的布鞋放在了方羽的面前,然后对外面喊道:“伺候老爷洗漱。”
不一会儿,几个奴仆便鱼贯而入,他们有的手上拿着猪毛牙刷,有的手上拿着毛巾,有的手上端着铜盆,铜盆中是冒着热气的温水,有的则拿着吐水用的铜碗。
在多人的伺候下,方羽的脸上被打扫的干干净净。身上的正二品锦鸡官服也由下人服侍穿在了身上。
坐在铜镜前面,镜中是一个国字脸,三寸胡须,年约五十的男子模样。
看着镜中的自己,方羽脑中随即涌入了这个世界中自己的信息。
在这里方羽叫刘光国,字宾卿,河南省上蔡县人,明穆宗隆庆二年进士及第。去年作为都察御史的他被皇帝任命为陕西巡抚,巡视陕西各地。其探察民情,解民之难,勤政爱民,颇受陕西百姓爱戴。昨天,他才从上一个地方来到渭南,今日原打算是去渭南县衙看卷宗的。
而在他身边伺候的男子名叫刘胜。刘胜父亲原来是刘光国的书童,一直伺候刘光国。前年其父亲因为年纪太大被刘光国送回家乡安度晚年,而刘胜则被他的父亲送到了刘光国这里继续伺候。
吃完早餐后,方羽坐着八抬大轿向渭南县衙进发。
······
在轿子里面闭目养神的方羽忽然感觉整个轿子在剧烈的晃动着,轿外人声鼎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掀开轿帘,方羽只看到外面狂风大作,漫天的灰尘遮天盖日,让人看不清四周。
还没等方羽说什么,轿子就跌落在了地上,强烈的撞击让方羽胸口一闷,眼前顿时一黑。
等到方羽醒来,他发现自己正处在一个陌生衙门堂上。在其前方,一个相貌威严,手持白玉手板的男子正笑眯眯地看着方羽。
看到方羽醒了过来,男子快步上前说道:“吾乃渭南县城隍,今日冒昧请刘巡抚过来,实乃是治下有一冤案,希望得到刘巡抚的帮助。还望刘巡抚不要怪罪。”穿着红色官服的城隍客气地对刘光国说道。
明太祖朱元璋曾于洪武二年正月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其中县城隍封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依照品级乃是正四品,而作为刘光国的方羽乃是正二品都察御史,官位比城隍高,因此城隍才如此客气。
原来是城隍请人,难怪原本阳光明媚的天气忽然大变,方羽心中暗自想到,口中则对城隍说道:“天下四时有分,阴阳有序。阴间之事自有你来管,我阳间之人如何判的了阴间官司?”
“回大人,阴阳有别,下官自然知晓。只是这官司是阴间之魂告阳间之人,且冤情甚大,下官恐判案不公,有伤天和伦常,因此才出此下策,请大人过来。”说着,城隍竟然跪在了方羽面前。
“你这是做什么?”方羽吓得连忙将城隍拉了起来。
“不瞒大人,此魂乃我县一书生,其生前虽然行为放浪,但天性淳朴,从未做伤天害理之事。在世之时,常行教化之举。无论人鬼精怪,只要其虚心好学,他都会收入门下,倾囊相授。我渭南县教化之风盛行,多是他的功劳。后他被奸人所害,我于心不忍让其留在城隍庙中,不入轮回,就是希望一天能够帮助他沉冤得雪。”城隍看着方羽,脸上满是真挚。
“罢了罢了。”方羽将城隍扶起,帮助他理了理衣服,说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冤魂生是我大明之民,死也是我大明之鬼。虽说人鬼有别,但作为百姓的父母官,我自然不能坐视有冤而不理。今日,我就审一审此案!”
“多谢大人。”城隍连连拜谢,接着将方羽迎上了公案桌后的太师椅。自己则坐在了方羽的左手下方,充当本案的书记员。
“带冤魂陶望三上堂!”城隍高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