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
吴昊抱着竹书箱来到了胖婶娘家。
远远的就能闻到鸡肉飘香。
吴昊将竹书箱亲手交到了吴沐春手上。
除了吴沐春这个长子,胖婶娘还有一个女儿,比吴昊还小一岁,取名知秋。
加上三叔吴大茂。
一共五人一起在夕阳下吃着晚饭,唠着家长里短。
吴沐春这次回来是拜别父母,他已经是秀才了,被县里推举,要到郡城里去读书,进行考取功名。
吴家村离郡城可是好几百里外。
到了那里吴沐春可就不会轻易回来了。
一次次考试考出去,吴沐春只会离家越来越远。
吃完饭后,吴沐春换上长衫,头戴方巾,一副秀才打扮。
让吴昊陪着在村中散步。
看到吴沐春这一副秀才打扮,村里的老老少少比平常更热情的过来打个招呼。
这就是人情世故,村里人都知道吴沐春会读书,说不定过两年考上举人,能有官做,可就和县太爷一样威风了。
两人转悠半个村子。
吴沐春这样做可不是为了显摆自己的学识,而是为了照应吴昊。
吴昊五岁就被父母留在村子里,还有个磨好剑去找他们的约定。
在村里人看来,吴昊就是被遗弃在村里了。
这在小村里是常有的事,别说吴昊这种小屁孩。
村里男人出去,有的一辈子不回来都是常有的。
要么发生意外,客死他乡;要么有了新欢,早就忘掉村里的糟糠妻,留下孤儿寡母在村里...
总之,什么都有可能!
这十里八乡的,哪个村里没有这样几户人家。
只要有村中长辈出面,愿意说句话,做个公证。
女人就可以改嫁,小孩让合适人家收养,那种愿意大小都要的自然是最好的。
其实在村里人看来,吴昊就是吴大茂家的养子了,只是没有告祭祖宗,在族谱上改上几笔。
村里的老村长是愿意当这个公证人。
只是吴昊不愿意,还想着与爹娘的约定,吴大茂也不在意这些名分。
后面也就没人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