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青青第二日就随着娘亲在村子里露了面。
因为要去好几家,岳氏便没带着两个小的。
“三窝棚村原也是个一百来户的大村子,哎,你看看这地都落荒了,都走喽。”
如今村里仅剩三十多户人家,大多数都是没办法走,或者无处可去的,但凡有点能耐,谁愿意在这里挨饿。
“娘,这些人都是投亲戚去了?”
“哪那么多的亲戚让你投奔呐,当年我们家还有呢,不也是跟没有一样?”
岳氏想起了当年逃难的事。
那时候青青才八岁,她记得当初从蜀中出来的时候是大舅大舅一家带着她们的。
突然有一天娘便带着他们离开了那一家独自上路,这次后青青再没见过大舅二舅。
“娘,我大舅和二舅现在还是没有消息吗?”
“哼,莫要跟我提起他们。”
二人正在外面,青青不好多问,她也想知道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她们母女两个说话间已经走到了村长家门口。
红杏正在院子里喂鸡,看到门口的二人,忙将人往屋里带。
“娘,我岳伯娘过来了。”
“快进屋,阮嫂子。”
一路走来,阮青青只看到了一处带砖瓦的房子,就是村长家。
“娘,吴婶家里真敞亮。”适时地表达一些完美,还是很有用的。
“呦,这话要是别人说来我信,青青,你可是见过大世面的,我这屋房估计都没有人城守府的厨房大吧。”
吴婶说完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瞧吴婶说的,咱们农户家跟城守府有什么可比性?我不骗您,从淮南郡一路过来,像你家这样带砖瓦的房子可不多呢。”
漂亮话谁都会说,青青只不是不愿意听吴氏三句两句离不开城守府的话。
而且她这一路过来多是无人烟的大路,要不就是沿路的县镇,正经村子都没看见几个,村里有没有瓦房谁知道?只嘴上却不能显露出来的。
“还是青青会说话,红杏,还不过来叫人。”
“青青姐姐。”
“好妹妹,昨天听吴婶提起你来,我就知你定是个漂亮姑娘,没想到竟真这样好看。”
“青青啊,莫要再夸她了,我们红杏虽然在村里看着不错,可与你比起来可就差的多了。”
“吴婶此言差矣,我这胖的我娘刚见我都吓了一跳,可不如妹妹苗苗条条的好看。”
“胖什么,那是福气。”
吴氏还真挺喜欢青青的身型,关键人长的也好,那面皮嫩的仿若能掐出水来。
整个人白的就不像农家姑娘。
她昨天从阮家回来就寻思了一遍,不知道娘家哪个侄子合岁数,若是能娶到阮家青青,娘家人定会满意的。
岳氏和青青自是不知吴氏心里的打算,岳氏只问了一句,“村长兄弟不在家?”
“他带着红博去镇上了。红博原来那先生投奔郡里的女儿家,今儿相公带红博去别的私塾看看。”
这两年家里几乎入不敷出,幸亏前几年家里存了点底子,要不然可养不起一个读书人。
“这话是,到什么时候读书都是大事。”
岳氏又与吴氏说了一会儿话,留下东西就离开了村长家。
整个过程红杏也没说上几句话。
“闺女是个好闺女,就是娘不省心,我听说那吴氏想要给红杏说到镇上去呢。”
“娘,人往低处走,水往高处流,这是人之常情。”
“哼,娘还不知道这个道理,可吴氏先前给红杏看的那个男人,是个鳏夫。”
“娘,红杏不是吴婶亲闺女吗?”
“怎么不是?我打量着她是看上那家的聘礼了,听说那男人在镇上有两个铺子呢。不过人家给的再多也无用,村长不会同意的。”
母女两个又走了两家,可挨着她家的那户却愣是没去。
“娘,隔壁不去坐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