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旭元抱着久熙,阮峰抱着久瀛,青青捥着二嫂于桑的胳膊,跟在程老爷子和王村长的身后,浩浩荡荡地出了门。
村子边上就是田地,四月天地里的种子已经冒出了新叶,绿油油地已经半人高了。
“元儿,这边的天气可比咱家那边暖和啊。”
“爷,这边的田地可以种两季。”
“种两季?”
“是啊,程老太爷,程少爷说的不错。”
“那你们收回来的粮食可不少。”
“哎…你们不知道,我们蜀中赋税重啊。”
“赋税是朝廷统一制定,我记得百姓要交的赋税分为两项,一项是田税,这部分可以用谷物代替,还有一项是人赋,不满十五的孩童每年缴二十文,成年男子为一百文,对不对?”
“哎呦,程少爷啊,您说这个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现在早就改了。”
“改了?”
程旭元有些惊讶,他说的这个就是朝廷现在蜀中执行的,没道理朝廷都能记错吧。
“嗯,好多年了,如今所有的赋税全部以银代替,我们蜀中的粮食便宜,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刚好够缴税的,哎。”
“你们现在按照什么标准缴税?”
“田税每亩地二百文,赋是每人一百文,不分孩童还是成年人。我家总共十亩地,六口人,一年的赋税就是二两银子零六百文,粮食的话每年才卖四两银子,说句不好听的,我们百姓都不敢得病,一场病就能将几年的攒项花个精光。”
“你们这样交了多少年?”
“大概有七八年了。”
“王村长,你可知道其他县城的赋税是怎么交的?”
“都不一样,有比我们多的,也有比我们少的,程少爷,你不知道,我们这边就因为重赋税,百姓连孩子都不敢生太多,您看看我们村子,家家也就一个两个的,最多的也不过三个。”
“生孩子这个也能控制?你们这边有这种药物?”
“有的怀了就吃药流掉,有的生下来就给扔了,总之…谁也不愿意多养孩子,不是不想,是养不起,也养不活。”
青青和于桑两个在后边听着王村长的话,心情异常沉重。
赋税是由当地的县令收取后再送往府城郡城,那这个标准到底是郡城的城守大人下发的还是朝廷里的…
程旭元打算先给京城那边去信问问。
“王村长,你们这边的粮食怎么会卖的这么便宜?”
“我们这边多种植稻谷,粟,黍,整个蜀中基本都是这样,出产虽然还行,却运送不出去…”
送不出去?程旭元倒是头一回听说这种事情,他家在淮北郡出产的粮食随便往外卖,还能运送到淮南郡去呢。
“是郡城县城哪里不让?”
“都不让,说是为了西南军储备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