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氏也正在帮着闺女使劲儿。
这几日她连着来岳家村走动,为的就是能说服更多人种植甘蔗。
“堂嫂,青青正是做生意的料子,您不知道,我家里的点心生意,程家的程记,村里的作坊,我们村现在的松子买卖,都是她想出来的路子。你们跟着她种甘蔗,肯定亏不了,若真的亏了,那丫头也绝不会不管你们的,再不行还有我在呢。”
“秀娥,咱村里你堂哥已经说服了六七成村民,剩下的,凭咱们说肯定也是不信的。”
“堂嫂,你娘家那边呢?”
安氏娘家离岳家村不远,也是个不大的村子。
“我娘家一些近亲也都同意了,其他的还是不行。”
岳氏看起来比青青还上火。
“瞧瞧你,一有点事还不如青青稳当。”
岳氏没出嫁前就和安氏认识,说话也没那么多忌讳。
“亲家两口子在北凌郡做官,这边只有程老爷子和程老太太在,我又带过来几个孩子,闺女女婿的负担不轻…”
“我倒是感觉他们两个能处理好,不信你再等等看。”
安氏的话音刚落,岳氏回家后就从青青那里听说了动用军田的事。
看来她这状元女婿颇得皇上赏识。
一千亩,那得是多少地啊。
青青却不觉得多。
与此同时,县衙直接下发了一项政策,不管是田税还是人赋,皆可以银代替。
“村长,听说了没?赋税降了!”
孟村长正在与岳全明说话。
“咋呼什么?你岳大伯与我说了。岳族长,您继续说。”
“田税是每亩地十五其一,赋是成年男人每人二十文,孩子不交。”
“如此说下来,光省下来的银子就够咱们过个好年了。”
“是啊,总算是有点奔头了。”
“岳族长,您对种植甘蔗这件事怎么看?”
“你是担心赔了?”
“不瞒您说,我是心里没底。”
“你是不知道,青青那丫头的夫婿有能耐,竟然说服了陛下,给青青那丫头弄来了一千亩的军田种甘蔗。”
“这…岳族长,您老不是诓骗我吧…”
“我骗你做什么,那边就等着秋收后交接呢。”
孟村长心思活络,若县令夫人真的能动用军田,那他是不是再努力说服一下村民?
说实话,他就担心县令夫人的这个制糖作坊开不起来,毕竟郡城的高家可不是一般人家。
干面铺子开业,干面作坊也开工了。
这边的人也是李毅那边给送过来的。
青青忙的顾不得老人孩子,几乎天天泡在作坊里,干面铺子不像别个,入口的东西,一定要要保证干净卫生,青青对这方面的要求一向严格。
程老太太吃着作坊里的第一批干面,立马对青青竖起大拇指。
“我觉得比京城做的好吃。”
“是蜀中这边的米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