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已经正式交给了朝廷,来接手的人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刘大人,没想到陛下竟派了您亲自过来。”
程旭元陪着刘祭酒在书院里走了一遍。
“大人,书院还是有些简陋了。”
“哈哈哈,程大人太过谦虚,塾学很是不错,我倒没想到你的这个塾学竟有这么大。”
“地方是不小,就是学生不太多。”
“肯定是俞老那人挑剔。”
“你个背后说人的鬼,我挑剔的是人吗?我那是为了书院着想,品性不好的孩子怎么能招进来?咱们书院以后可是要招夷族的孩子,万一将他们带坏了,或者是欺负了他们,程县令不好做,我这个院长也失职啊。”
“俞老说的是。”
见着俞老本尊,刘祭酒就像是老鼠见了猫似的。
“陛下身体怎么样?”
“陛下身体康健如前。”
“刘祭酒,陛下让你过来可是有交代?”
这位老翰林虽几十年没挪过地方,可他的工作却是经常接触皇上。
对这个天启帝还算是有些了解的。
“什么都瞒不过俞老啊,陛下打算在蜀中、北地、南地、以及西北几个地方建立塾学,供家境贫寒的孩子或者是天启王朝的异族孩子念书。”
“理想很远大啊…”
就是实施起来有些难。
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程旭元这样既聪明又有干劲儿的官员。
塾学正式改名为天明书院。
为了鼓励夷族孩子上学,程旭元跑了无数次山上,鞋子都破了好几双,脚底磨出了血泡也不吱声,给青青心疼坏了。???.BiquKa.coM
“老族长,寨里的孩子都去塾学?”村民里有人问道。
老村长点点头。
“咱们村里总共就十来个孩子,最小的也达到了招生的年龄,老牦,孩子是咱们寨子的未来,咱们没有机会,他们却不一样,不花钱能读书,可能就这几年的事,不抓紧了怎么行?老牦,不要管其他寨子的人怎么想,我们要抓住机会。”
“可村民那边恐怕是要再劝一劝的。”
他们不下山去,孩子就得住在塾学里,村民就是因为这个事情犹豫。
老族长同样难受。
金达和养达已经下了山,他再走了,这个寨子怕是就不复存在了。
程县令让他们下山,并不是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一个寨子,而是将他们分散到县里的各个地方去,唯一的好消息是金达和养达两兄弟在同一个村子。
他们分得了土地,房子,可能不是村里最好的,倒是比寨子里的条件要好很多。
两兄弟如今都在帮着程旭元跑腿,每月也有进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