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旭元出府时已经是五六天之后的事了。
他出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的殷家。
看着跪在儿子棺材前烧纸的程大人,两口子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好。
“殷大哥,两个孩子先不要入土,我定会还给他们一个公道。”
又是这句话,张大人走时也说了,可五六天过去,却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大人,十天后是个宜下葬的日子,孩子们已经够可怜了,我们只想让孩子们入土为安。”
“那我便十天内将这件事查个明白。”
程旭元敢承诺,就一定会做到。
张玉京回了郡城后,正打算直接让人将作坊控制起来,没想到黄家两兄弟的动作更快,他们俩在出事的第一时间就关闭了作坊的大门,这几天出去的也只有殷家人。
“张大人,我们正在摸查作坊里的工人。”
“可有什么发现?”
“咱们作坊的工人多是自己过来的找活计干的,查起来比较慢。”
“那我便派人和你们一起查。”
五六天下来,还真让他们发现点东西。
“有问题的只有这三个人了。”
黄老大将三人的具体情况写了下来。
张玉京粗略的看了一眼。
周有林,原籍帝都,四十五岁,擅雕工,来时只一人,未见亲属。
赵三,原籍淮北郡,三十出头,做过护院,力气大,在作坊里做的也是力气活,自称孤儿出身,未见亲属。
最后一个是个叫郑前的,他的嫌疑也最大,他原是在刘城守的庄子上做过下人的,据说是后来自赎自身,出来后才来的望江郡。
他若是哪个大户家里的下人,可能都不会牵扯到他,唯独这个刘城守府里出来的很值得人深思。
这件事在郑前来作坊时并没有提,要不是有一次被来找何平的王鹏遇见,何平也不会知道。
他一个做掌柜的根本就不认识庄子上的下人。
倒是他那个原来在刘家庄子上做工的妹夫认得不少。
所以这次出事后,黄家两兄弟一问起来,何平最先提的便是此人。
淮北郡…城守府…
这线索可够明显的。
那人的心思挺深的,就算是想对元弟和青青出手,也不该如此明显吧!
程旭元来时,张玉京正在作坊里的一间闲屋子里审问这几人。
他并没有进去打扰,而是站在门外听着他们的对话。
这次审问的是赵三。
“大人,小的就是力气大,没有什么手艺,也是听了城里的百姓说,作坊这边要招收这些能干活的,小的才过来的。那场大火与小的无关啊…”
“我又没说别的,你慌的什么…我问你,你在淮北郡时在谁家做的护院,又是什么原因离开的?”
“大人,小的原来是在淮北郡辖下的松江县一个刘姓的大户人家做护院,后来是因为小的娘岁数大了,身体不好,小的便辞了工,回家的。”
“库房着火的时候你在哪里?”
“库房着火那日我吃坏了肚子,跑了好几次的茅房…与我同住的几个工友都能帮我作证。”
“行了,你出去吧。”
赵三走到门口,碰见了程旭元,他忙低头给程旭元请安。
“你认识我?”
程旭元可没见过这个人。
“大人和张大人没少在郡城里走动,小的看见过。”
赵三能感觉到后背的目光。
“旭元,你怎么来了?”
“我想查清楚这件事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