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的日子在张玉京的亲事过后才渐渐恢复平静。
可在离望江郡一江之隔的兆兴郡却发生了一场人间悲剧。
兆兴郡与望江郡隔北江相望,在程旭元和张玉京他们没有过来之前,兆兴郡的百姓生活一直都比望江郡强。
可仅仅不到一年的功夫,望江郡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兆兴郡的城守为了要业绩,便号召了郡里的一些大户,让他们想办法去建作坊,开铺子,地方他给解决。
按说这种事情明面原因虽然是一种不甘心的竞争,可做好了也算是为兆兴郡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用青青的话来说,可以拉动兆兴郡的gdp,也可以让百姓们多一份收入。
而且程旭元只是掌管北地九郡程的吏治问题,这种涉及到经济的事情,直接归由朝廷户部管着。
兆兴郡的大户不少,城守郑临将这些人聚集到一起,还特别认真地将他们的想法写了下来。
“城守大人,咱们也不能光建作坊开铺子…”
“你有其他的想法?”
“大人,咱们郡城里街面上有不少乞丐和流民,这些人不处理,郡里时不时就会发生抢劫盗窃这类的案子,闹得百姓怨声载道,不如咱们也效仿帝都那边,建一座善堂,将这些人都移出城外来…”
“吴义,你说的轻松,善堂简直是个大窟窿,咱们拿什么往里边添?”
“大人,不是可以设置专项吗?郡里的大户每人每年捐上个千银子也就够了。”
其他人一听就不太愿意的样子。
建作坊,开铺子,还是自家的,这善堂可算是城守的政绩,他们不过是做了冤大头罢了。
一千两不多,却也不少,何况这善堂若是开起来,以后随着里边人数的增加,他们捐的银子怕也要增加。
可城守大人听了却十分受用。
当场就定下了此事。
事后郑城守与吴义颇事夸赞了一番。
“今日做的不错。”
“不过是为大人分担了一点烦恼罢了,不值一提。”
原来这件事是郑临提前授意给吴义的。
其他人若是知道肯定连郑城守一起骂。
终归是要听郑城守的话,兆兴善堂还是在两个月后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