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_影子的爱情故事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1章(2 / 2)

彭盈在潘西的名声并不好,丢下老母多年不归的不孝女。

木母对她态度还好些,和她絮叨家长里短终身大事,木父却坐在一边盯着电视机看春晚,有时候木母点名,他都不一定说话。

大多时间都是木母在说,说完彭盈的终身大事便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彭盈坐一会儿就和两人道别,木母送她到门外,那神情,分明是有很多话忍着的。

彭盈看看天色,宽慰道:“伯母,文文明年就能回国,职位也很高,最近打电话还说会带男朋友回来,你们不要担心了,她只是太稳妥,凡事总要等到确切了才肯说给你们。”

“我知道,”木母拉着她手低叹,“我们是担心你。那些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以后要好好的。”

“我记下了,这些年谢谢你们照顾我妈。”

比起木父木母,洛雨家惨淡得多。洛父躺在躺椅里,双腿疼得完全不能起身。洛母在灯下补衣服,眼神儿不大好,许久也穿不上针。

彭简那枝梅,将彭家和洛家的关系一下子拉得很近。而彭简突然去世,两家一下子又变得十分尴尬,尤其是洛雨这么多年没有嫁人,甚至没谈男朋友。

三个人都没什么话,彭盈帮洛母穿好线,把棉袄缝补好,留下礼品便告辞了。

走出老远了,听到身后的雪地被踩得叽叽喳喳响。

洛母跑近来,把一捧米白的毛线织品交到彭盈手里,说:“只织了一条围巾,打算你们三个丫头谁来了给谁。没想到你还会回来……要不然,我该织绿色的,以前总看你穿绿色的荷叶裙……”

彭盈借着街边人家的灯光仔细看了看那条围巾,双手不自觉地紧了紧。

“小雨……好像是谈恋爱了,伯母你们不要再担心。”

“她在那边过得很好,有人照顾她。”

“是个捷克人,也是翻译,会说俄语、捷克语、英语和法语,现在在学汉语,学会了就会回来看你们。”

回去时特意去广场绕了一圈。广场上两根木柱仍笔直地指着天空,但秋千却不见了。红彤彤的树根大火仍旧燃着,但火坑在广场角落上,几个老人家围坐着,絮絮低语。

潘西不见了的何止“折梅戏”,还有“秋千会”。

彭盈在边缘站了一会儿,脑袋空空,折身往家里的茅屋去了。

虽然给叶秀寄了买房的钱,房子仍是她离开时的老房子。

其实那也不是真正的老房子。

彭家自唐宋时就是潘西望族,而潘西曾是烟州军事重镇。彭家出过状元郎,也出过大将军,战争年代为国捐躯的烈士在祖祠里摆了三排灵位。

只有襁褓中的小儿子存活下来了。

彭宅是潘西最古老的私宅。

但是在她十六岁时,失去了哥哥和父亲,叶秀带着她搬出了彭宅。

彭宅落在父亲的情人手里。

她在破败的茅草屋里准备高考,打点好永远离开潘西的行李。但因为顾梁翼一句话,她回来过一次。

顾梁翼说:“盈盈,你不想回去无所谓,但是,我想看看生你养你的地方,一眼就好。”

他来了潘西,向她仅存的亲人保证一辈子疼爱她,留下一夜浪漫的回忆,匆匆告别。

然而,这一别,竟是永别。

活着的永别,比死别更令人不甘。

这不甘,掏空了她。

屋子里有略显苍老的男声低声念:“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叶秀隐含笑意的声音传出:“这一则倒是印象深刻。哥哥自小就比女孩儿还白,模样也俊。三个丫头那年才七岁,大夏天的,小雨学了这个,撺掇着哥哥煮面吃,结果三个小丫头吃得浑身汗津津,哥哥脸上汗珠子都没见着。”

“小简那孩子确实静得住,可动起来也没人比得上。”

家里人唤彭简哥哥,唤彭盈妹妹,一直是这样,潘西人都知道。

确实是七岁时学的《世说新语》。

而这个男声,听完这则逸事彭盈就想起来了。他叫陈秉正,妻子去世后四处流浪,最后在潘西落脚。彭舜死后,陈秉正一直明里暗里帮衬着叶秀。上次回家,叶秀跟她提出要和陈秉正结婚。她以李清照再嫁之事相讽,并发誓叶秀若敢嫁陈秉正,她一定永远不回潘西。

那时候,她刚用兼职的钱还掉陈秉正资助的两年大学学费。

正想着,陈秉正又读了一则。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作驴鸣。”

“这一则也有典故。小雨学了母鸡咯咯的叫声,缠着哥哥,非得要他学公鸡打鸣给她听。”

叶秀停在这里,只听陈秉正催促道:“小简如何了结这桩悬案的?”

“哥哥告诉小雨,翌日凌晨他会模仿鸡鸣,叫小雨那时候仔细听。小雨赖在哥哥房里,瞪着眼睛瞧了哥哥半夜,天亮前睡着了,晌午才醒。为错过哥哥‘打鸣’,哭了一个下午。”

陈秉正大笑起来,待笑过了,评价道:“听你说了这么多公案,倒是妹妹最乖。”

叶秀却长叹了声:“哪里乖了,有委屈也闷在心里。哥哥在时偶尔还跟哥哥说一说,哥哥走了,就真成了闷嘴葫芦。十二岁时坐在路边不动,行人问她是不是病了,她只摇头。那天哥哥放假回家,看到了,才知道她急着去接哥哥,摔了腿。”

雪小下去,又渐渐大起来。彭盈站在门外,静静地听着叶秀和陈秉正聊天。

门是茅草和树枝扎成的,垫了蛇皮袋,门背后钉着整张的藏獒皮,任外间风雨夹雪也奈何不了屋内的人。

说一阵子,陈秉正就再读一段《世说新语》,叶秀总会想起一两个典故。两个人说笑一番,又开始下一个故事。

彭盈站得有些累了,便靠着桦树换个姿势。

白天问起镇里人:“叶秀大夫住在哪里?”

“还是那间茅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