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阅读_论语力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部分阅读(2 / 2)

那我们下面分别来说一说,我们先来说说儒家,他在我们思想中核心价值是什么?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所提出来的核心的思想是:“仁爱”。“仁”这个字很简单,它的结构是左边一个“人”,右边是“二”,他的基本意思就是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构成一种仁爱的态度,仁爱的态度就是教人在社会之中怎样和他人达成一种美好的、融洽的、和谐的关系。

孔子的学生曾经问他:老师,要怎么样做,“仁爱”才算是做到呢?

孔子说:“很简单,只要你做到了5个方面,那么仁爱基本上就完成了。”

恭则不侮生命有尊严

他说的“仁爱”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恭则不侮。“恭”是恭敬的“恭”,侮是侮辱的意思,对人要恭敬,为什么呢?孔子说恭则不侮,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你对别人如果必恭必敬,有一个很美好的态度,那别人也不会轻易来欺负你,你希望自己的生命有尊严,那么就对别人尽量地友善。

那我想这是东方文化共有的传统,在日本,这种恭敬做得是很好的,恭敬不仅是古代的一种态度,它也还活在日本现代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都是恭敬的、友好的,他人的脸就是自己表情的镜子,你对别人笑,别人也对你和善,你对别人狠、发怒,别人对你可能也是怒目而视。

宽则得众受众人爱戴(1)

孔子讲的“仁爱”的第二方面叫做宽(宽是宽和)则得众。就是你对别人越宽容,你就会拥有越多朋友的信任和众人的爱戴。

其实人心怎么样才能够宽阔呢?宽阔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判断,宽阔和人住的房子是大是小没有太大的关联,但对人心的是大是小有很大的关系,关于人心的大与小佛家有很多故事:

曾经有一位弟子去问自己的师父,他说:“你看我们人身高都差不多,寿命也差不多,为什么说有的人心就大,有的人心就小呢?真有这么大差别吗?”

他的师父就跟他讲:“你现在闭上眼睛,用你的心造一座城池。”

这个弟子就把眼睛闭上,用心造城,造一座城,那么他在心里想象了很深很深的护城河,很好很高的城墙,在非常大的城里面,有很多的亭子、楼台,还有花草、树木,想得非常大也非常美好,也造了很久,于是他睁开眼睛跟师父描绘了他心中造的城池。

接着他师父又给他讲:“那你现在闭上眼睛,用你的心造一根毫毛。”

这个徒弟又闭上眼睛,想呀想呀,想了一根细细的毫毛,然后他睁开眼睛说:“我也造好了。”

他师父问他:“你刚才用心造了那么大一座城市,用的是你全部的心吗?”

徒弟说:“对呀,就是我自己的心造出来的。”

他师父又问他:“你造了那么小的一根毫毛,也用的是你全部的心吗?”

徒弟说:“对呀,我在造一根毫毛的时候也没法想别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我们可以用心造一座非常大的城市,也可以造一根很细的毫毛。有些心大的人,他这一生可以不断地完成很多事业,在世界上为他人创造美好,但也有人心会绊在一根很细小的毫毛上,想不开。比如说,爱人之间吵嘴了想不开,在工作上不顺心了想不开,或者是自己的薪水工资没有提上去想不开,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就会绊死在一根细细的毫毛上,所以一个在心里会为一点小事而想不开的人,他的生活会越来越窄,这样的话他再去跟别人交往的时候,也总会去看那些坏的东西,别人的坏的东西,别人的短处,他眼里的世界就越来越不美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座村庄,没有人进去过,不知道村子住的是什么人,但是村长是一个老人,他每天都坐在村边,看着过往的行人。

有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问老村长,他说:“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让我永远住下去的美好的地方,请问你的村子是这样的地方吗?”

老村长就问他:“那你先给我讲一讲你原来居住的那个村子里的人是怎么样的?”

这个人说:“原来那个村子的人非常非常不好,人跟人之间没有信任,每一个人都很自私,很阴险,他们都互相陷害,我就是因为从心里很憎恨他们,我才要出来寻找美好的地方。”

老村长听了以后就淡淡地对他讲:“很对不起,我这个村子里的人和你原来村子里的人是一样的,你继续往前再去寻找吧。”

这时候又过来了一个人,他也问老村长:“我正在寻找一个可以让我永远住下去的美好的地方,请问你的村子是这样的吗?”

老村长也问他:“那你跟我讲一讲你原来住的地方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人说:“我原来的那个村子太好了,所有的人之间都是相亲相爱的,每一个人都很善良,很正直,很关心别人,大家活得像一家人一样,但是我的那个村子被洪水给冲掉了,我才被迫要寻找新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洪水我永远都不离开他们。”

然后老村长又淡淡地跟这个人说:“那好,我这个村子里的人就和你原来住的村子的人是一样的,那你就住在这吧。”

其实大家想一想,那个村子究竟住的是什么人呢?究竟是和第一人他形容的村子那么坏还是像第二个人形容的那个村子那么好呢?这个村子其实就是我们居住的社会,没有完全的好,也没有完全的坏,关键是人怎么样去与人相处。如果他在历史上跟所有的人都不好的话,到一个新的地方也很难好起来,如果他过去对所有人很友善,到一个新的地方,也会很快建立美好的关系,这就是孔子说的宽容的人就会得到众人的爱戴。

信则人任焉走得更长久

孔子讲的“仁爱”的第三方面是:信则人任焉。信就是一个人守信誉,说话办事都有他的信誉,一定是要做到的,这样的人,“任焉”,就会不断地给他很好的机会,社会上很好的机遇,都会给有信誉的人。

那么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能有些人有非常好的专业技能,但另外一些人他虽然技术上不那么出众,但这个人办事很认真很老实,他有他的信誉,大家在竞争中一定是有信誉的人比单纯有技巧的人会走得更远,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用心灵去认真工作、待人的人,会比那些用脑子,用很多的技巧跟人相处的人走得更长久。

敏则有功打碎的罐子变宝贝

但是一个人如果只有信誉,没有智慧,他的工作就会没有效率,所以孔子讲的“仁爱”的第四方面是敏则有功。“敏”是敏锐敏捷的“敏”字,就是说除了我们的信誉还要用智慧去提升劳动效率,这就叫敏则有功,谁敏锐谁就会建功立业,做出很好的成果来。

一个真正敏锐有智慧的人是会在现实中发现各式各样的机遇,人受到挫折的时候,也会最先发现那些最有利的因素,去把坏的一件事情迅速变好。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兄弟两个人,他们的手艺就是做陶的罐子,手工罐子,在上面画彩绘,然后烧成非常漂亮的手工艺品,那么他们两个人就辛辛苦苦一个一个地做罐子,做了整整一年,有上百个都不一样,很漂亮的罐子,他们准备拿到城市里去卖,换一年的口粮。他们两个人把所有的罐子装在小船上,要漂洋过海去一个大城市,偏偏这一天,海上起了大风大浪,他们的船停靠上岸的时候,他们看见船上所有的罐子都打烂了,一个好的都没有。那个哥哥就嚎啕大哭起来,他说我们一年的心血全都白费了,我们这一年都会收获什么呢,我们往下日子可怎么办呢?他在哭着的时候他弟弟就上了岸,去看这个城市现在都流行什么?结果他发现这个城市正在流行房地产的装修,家家户户都在用新的装饰材料把家装得很漂亮。

这个弟弟回到船上的时候就抡起大捶子把剩下所有那些罐子全都砸成了很碎很碎的碎片,他哥哥说:“你是不是疯了呀,你为什么还在砸呀。”他弟弟说:“我们罐子卖不成了,我们可以改去卖马赛克,碎片的瓷砖,让大家贴在墙上。”

这就是一种敏锐的智慧,就是人在失败中可以发现更好的机遇,对我们每一个现代人来讲,生活不完全听从我们的意愿去摆布,我们可能遇到风浪,打碎了罐子,但我们可不可以把碎罐子变为马赛克换来新的价值呢?这就需要敏锐。

惠则足以使人调动他人积极性(1)

孔子讲的“仁爱”的第五方面是惠则足以使人。“惠”是恩惠的“惠”,这个是说给一般做领导的人,他说惠则足以使人,就是一个人有恩惠之心才足够调动别人的积极性,让别人为他所使用。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人,他要用一种慈善的、恩惠的心对他的每一个下属在精神价值上去肯定每一个人,在金钱和物质利益上去跟每一个人分享,谁有这样的心,才会让别人忠于他,他才会使用别人。

所以孔子说:仁爱,很难做到吗?如果你把这五点中的每一点都做到了,那么我们生活里面就把仁爱完成了。

他说的“仁爱”的五个方面里每句话都有一个核心的字。

第一个字是恭敬的“恭”,恭则不侮,对别人必恭必敬,就会保持生命的尊严。

第二个字是“宽”,越能宽容他人,就能获得更多人的爱和支持。

第三个字是“信”,谁有信誉,做事守诺言,谁就会得到他人的信任,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会一帆风顺。

第四个字是“敏”,谁用智慧提升自己的劳动效率,就会在世界上建功立业。

第五个字是“惠”,一个团队的领导用恩惠之心去面对他的每一个员工、下属,他就能够使用所有人做成大事。

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恭”和“宽”是教我们怎么样做人的,“信”和“敏”是教我们怎么样做事的,“惠”是教我们样做官的,做人做事做官这就是我们现代人一生基本上要做的内容,所以中国儒家的仁爱思想,我想他跟我们今天每一个人生命中的理想都会相关,他让我们有具体做事的方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角色。

我在日本的逍遥游

刚才我们说到的儒家教给我们在社会上这样与人交往,找到自己生命的坐标,道家是教我们在个人生活中能够有生命境界最大的自由。我们现在来说道家的智慧。

庄子在他的第一篇文章《逍遥游》里面给我们讲了一个神话,讲到在北海里面,非常深的海,有一条大鱼,这个鱼的名字叫做鲲,这个鲲有多长有多大?大家都不知道,它的后背就有几千里那么长,等到有风的时候,这条大鱼就可以变为鸟,飞上最高的天空,这只鸟的名字就叫做鹏,这个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之上,它整个的后背托着青天,然后它从北海要超越整个世界飞到南海去,这是它的理想。

它在从北海飞往南海的过程中,在地上不断地有很多小鸟不停地笑话它,指责它,不理解它,其中有小麻雀说,看我们也能飞,我们就是在野草那么高的地方上下地飞翔,这也就是

飞的极致了,你看那么大那么傻的一只鸟,它要干什么去呀,我们真是看不起它。

这很像我们今天的现代生活,往往有一些胸怀大志,沉默做事的人会被别人议论,有很多人不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永远只有麻雀笑话大鹏,但没有大鹏鸟笑话麻雀的事情。

所以《庄子》里面是给了我们一种辽阔的境界,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心灵能够飞翔起来,你会像大鹏一样自由,你会看见这个世界上无法言传的美好,当你的心胸无比辽阔的时候,会对很多小事不再计较,因为你有远大的梦想。

庄子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就说世界上至极美好,最最美丽的东西都不是我们用语言用文字可以说得出来的,它靠我们用心灵去整个的世界、自然中去慢慢发现。这些大美是什么呢?看我们自己的心能不能去发现。

我在前两天刚刚去过秋田,在秋田的时候看到像童话一样厚厚的积雪,非常非常厚,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风景,到了那里的时候,就感觉到,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天地之间的大美,你不到那个雪地里面是不能想象出来那种神话世界。

我从又秋田直接飞去了冲绳,我在那里看到了满树樱花,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早晨还在冰雪中,但下午已经在樱花的海洋里,其实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天地大美,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风景我们是来不及看完的,当我们看见的时候,它会照亮我们的内心,它让我们的内心像孩子一样快乐、天真,会在花中、雪中让我们一直在欢呼着。

其实如果我们仅仅做孔子,做儒家会每天都恭宽信敏惠,努力工作,穿着套装,但是累到最后自己会变成要去看医生的喜剧演员,所以在我们工作的时候做儒家,但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做道家,去看天地大美。

佛学有句话叫:“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说我们的一颗心是否有分别心,在乎与不在乎的区别。如果在乎,心似千江水,天上只有一轮月亮,但是千江有水千江印月,处处都有一个月亮,心一旦想开了,心似万里晴天。

乘物以游心尽量去潇洒

道家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乘物以游心”。“乘”,就像我们乘车一样,比如大家在东京要去一个地方办事,你可能要搭一段车,也可能要乘一段地铁,也可能会坐一段公交车,这些都是你的工具。“乘”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搭乘各式各样的东西,“物”就是你要搭乘的那个工具,就好像我们的一生,有的人是做生意的,有的人是做政治的,有的人是做学术的,每个人做什么行业都不重要,他就好比你是搭乘出租车还是乘坐地铁一样,它都是一种搭乘的工具,所有的这些搭乘,一生我们做过所有的事情,最终只为一个目的就是:游心,让我们的一颗心灵,在天空上飞翔起来,让我们能够快乐,能够让我们发现生命的激情,能够让我们永远有梦想,这就是“游”字。

所以我想中国的道家是让我们每一个人在自然生活中能够看见天地万物的美好,去感知四季的风花雪月,让我们觉得人生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你的工资上,在你的房子上,在别人的肯定上,你还有自己生命独立的价值,内心永远保持着自己。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你刚刚讲的儒家是要进入社会,要对他人好,而道家是在天地自然中让自己心灵自由,这个中间不是矛盾的吗?”

其实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只有一个角色,简单的说,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就做儒家,去努力做事,在自己的个人生活里,就做道家,去尽量潇洒,比如我们穿职业装的时候,就去做儒家,我们穿休闲装的时候就去做道家。

人每天、每个星期、每个月都会换不同的衣服,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能力换不同的心情,吸收不同的养分,让我们的生命中出现不同的角色,一个人就丰富了。

在这个信息丰富的时代,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我们可以读很多看我们想了解的信息,还可以用手机打电话和朋友谈心,但是,我们经历的这些信息,就跟我们所读的书一样,有哪些部分真正以生命的名义进入我们的血脉,经过血脉的流通,成为我们自己实用的思想,成为我们烦恼的救赎。

《菜根谭》中有一句说得很好:“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是说竹林一阵清风吹过,风从竹子中间很疏朗地穿过去了,大雁在寒潭上飞过时,留下了影子。说到“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是什么呢?就是说任何一个使命摆在你面前,需要你认真地去完成,但是,事情还是事情,终究会过去,不要老是把事情放在心上。

佛家有个故事:有个小和尚和他的师父出行,他们在一个河边看见一个姑娘想过河,但却不敢下水,急得没有办法。老和尚问她是想过河吗?我背你过去。于是老和尚就背起姑娘,将她背过河去。老和尚是位高僧,世人都对他敬仰有加。小和尚瞠目结舌地看着师父的行为,怎么也不明白出家人不近女色,师父怎么能背着个女人过河呢?一路上小和尚在心里嘀咕,走了20里路,心里还是想不明白。师父对他说,我把女人背过去,马上就放下了,可是你比我多背了她20里地,到现在你还放不下。

“乘物以游心”我们要找到天地人这三者的坐标,属于我们自己的坐标,我们今天的世界,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