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阅读_论语力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部分阅读(2 / 2)

孔子是教育家,深深懂得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从政者不可简单地用刑法来制服人,应该用道德规范来教化人。他说:用刑法来制服人,百姓只能产生畏惧之心不敢去做违法的事,但不产生羞耻之心。也就是说,他们只能被动地去服从,而不是主动地去遵守法规。如果把统治方法变一变,首先用道德规范去教化他们,知道怎样做就是正确的,怎样做就是可耻的,对是非荣辱分辨得十分清楚,那么,百姓就好管理了,就归顺于你了。富与教、德与刑都是缺一不可的,应当相互兼顾,互相统一。

这种兼顾和统一,目的在于使百姓服从统治者。不过,有时百姓不服从统治者是因为别的原因,即统治者重用什么人的问题。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我怎样做事百姓才心服呢?”孔子明确地告诉他:“你要注意用人问题,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位居枉道者之上,百姓看了就高兴,他们就服你;反之,坏人当道,你把枉道者举得很高,压在贤人之上,贤愚颠倒,百姓看了就生气,他们自然就不服。”这里说到的是一个治国安民的深层次问题,孔子考虑到了,国君往往没有考虑到。

治国安邦是一件大事,国家能否治理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国者的素质。正因为如此,孔子主张贤人治国,也就是他的贤人政治。

从政的贤人应具有什么样的品德呢?

孔子说要有五种美德。其一,从政者要给百姓带来实惠而又不需要从国库里拿出什么,其办法就是要百姓自己去生财,你看百姓可以在哪方面得到利益,就该允许他们在哪方面发展自己,得到实惠,不要干预他们。这样因利而利,国家并不花钱,只是个引导问题。其二,迫不得已要役使百姓的时候,要使他们劳而无怨,不因服劳役而怨恨统治者。其三,只想到自己如何做仁人君子,不贪求别的什么物质享受。其四,待人接物时,无论人家势力大小或从者多寡,都不敢怠慢,做到矜持而不骄傲。其五,注意自己的仪表、衣冠整齐,目光尊严、严肃庄重,让人产生敬畏,但又要人感到不那么凶猛。这五种美德的前两种都讲怎样爱护自己的百姓,对百姓采取正确态度,后三条是讲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不因为官而忘乎所以。

一方面应具备五种美德,另一方面还要去掉四种恶行:不教而杀;不事先打招呼,突然检查人家的工作成功了没有;开始懈怠,突然又要限期完成;昭示允诺奖赏,但在出手时又吝啬起来。

具备五美,去掉四恶,就算是贤人了。这样的人执政,就称得上贤人政治。不过,为官是一件辛苦的事,处处要起表率作用。孔子的学生子路问怎样从政,孔子告诉他:“当官的人要自己先干事,起好表率作用,然后才去叫别人干。”子路又说:“请再指点我。”“你要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不感到厌倦。”

为官者的表率作用在孔子看来是极为重要的,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孔子说,为官者的工作方法也很重要,不可操之过急。不要鼠目寸光。孔子的学生子夏当了地方官,来到老师的身边请教,探讨怎样开展工作的问题。孔子说:“不要性急图快,慢一点,莫把注意力放在有小利可图的事情上。你要知道,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要他的学生做事稳操胜券,想事从大处着眼。

看来,孔子的一套从政理论是有道理的,即使在今天有些理论也用得着,并未过时。可惜,孔子研究怎样从政很有见地,而自己却长期未能从政,这实在是他的悲哀。对这种悲哀当时的人也察觉出来了,有的人就大惑不解地问孔子:“你怎么不去从政呢?”孔子自我解嘲地说:“古书上曾说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这种道德正是我所提倡的,而且要形成一种道德风气,把这种风气影响到社会上,对转变社会风气、安定社会秩序起到好的作用,这不也是参加了从政工作?何必一定要做官才算参加了政治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孔子是东方的太阳(1)

——关于《论语》的对话

(荒井广幸:日本参议院议员、福岛广播《周末论语》节目主持人)

荒井与于丹、孔健广播对谈

孔子是东方的太阳

《论语》是亚洲的“圣经”

荒井:听众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荒井广幸。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论语的第一篇的名句。《论语》是中国伟大的圣人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集。今天孔子是东方的太阳,《论语》成为我们日本人人生最佳的汉方药。不过,在我主持《周末论语》播放的两年中,许多听众来信提问,其中提问最多的是:“孔子今天在中国还有影响吗?”“福岛会津市有孔子庙,每年举办孔子祭,那么中国呢?”“中国的中小学生在读《论语》吗?”总之,大家都在关心孔子,关注中国,喜谈《论语》。

一直与我主持《周末论语》节目,长年在日推广孔子文化的孔子直系第75代当主孔健先生,去年5月11日在东京的饭店为我引见了一位目前在中国最著名的《论语》演讲大师、国学美女教授于丹女士,我一见面与她握手时就不由自主地说出了“欢迎您,中国当代的女孔子!”

一年过去了,今天在孔健先生的邀请下,于丹教授终于又来访问日本,并且还做客我们福岛广播节目。下面我首先将于丹教授的简历介绍给大家:

于丹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2006年10月1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解读《论语》一周,受到中国亿万观众的欢迎。其播讲内容由中华书局整理成册出版发行。未曾想,一炮打响竟销售了数百万册,再加上“盗版”就有1000万册,随后她又讲“庄子”,《〈庄子〉心得》又发行了二三百万册。所以,我称她为“女孔子”。下面先请客人于丹女士登场,并请孔子的子孙、第75代当主孔健先生,边参加节目边为于丹教授担当翻译。

于丹:日本听众好!我是于丹,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也是荒井议员的老朋友,去年,我们在东京相识。我们都是《论语》的爱好者,今天很高兴来到福岛广播做客,来跟大家打个招呼。

孔健:大家好!我是大家所熟悉的,与荒井议员共同主持《周末论语》的孔健。今天来到这里,我联想到与荒井先生共著的那本书的题目《扶桑聚友感悟人生》。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请于丹教授第二次访问日本,让我想起去年成田机场分手时的那段情景。于丹教授分别时对我说:“孔先生,谢谢你的热情款待。我不知你为何如此真挚,用心做到周到无比。”我回答说:“我应该感谢你,于丹!是你把我的老祖宗请回来,让《论语》重新回到中国人民心中。穿过2500年的空间,我是代表孔子来安排这次感谢于丹之旅的。”所以今天在此,我再次感谢于丹教授找回《论语》并普及到今天的中日两国及世界。

荒井:于丹女士的《〈论语〉心得》日前在日本由讲谈社出版了。见书如见人,大家读一下就会像见到了于丹女士一样,亲切无比,感人至深。孔健先生,这本书是二月一日起在全日本发行吧?

孔健:是的,历时一年的精心推敲翻译,终于与日本读者见面,明天起在日本全国各书店同时开始销售。

荒井:我说过,于丹是日本人最好的中华思想和中国哲学的料理大师。她让我们走近了2500年前的孔子,并为我们日本人提供了最好的人生教科书。下面请于丹女士讲一下,《论语》对中日影响的共同之处,利用《〈论语〉心得》她想向日本人传达什么信息?

于丹:我想中国和日本都是东方民族,对于儒教都有共同的亲切感,共有做人行事的道德水平。我们对于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即使不读《论语》,也是感知在日常的生活中。但是进入到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受到了很强的文化冲击,包括西洋的发达,生活方式的改变,电视播放的各种广告,消费种类丰富,物质更齐全,选择多样化,但我们心灵不见得很快乐!因此,就要为抚慰心灵、充实人生,去寻找有价值的文化精神来补充、强化。

荒井:物质越多,越眼花缭乱;选择越多,越心中迷惘。人颓废了、健忘了,当今时代信息泛滥,鲜活又亲切的庸言庸行,任谁都能学到。所以,今天日本人再读于丹的《论语力》,倍感真切动人之处,就在于她用朴素的哲理、感人的故事、动听的心语把孔子请了出来,与我们相互交流,她不是填鸭式说教和强行教育,而是对话式、情景式的活学活用的现时生活剧。我很想知道于丹教授讲《论语》要达到什么目的?

孔子是东方的太阳(2)

于丹:我们现在虽然已经远离孔子时代那种纯朴简单的古代生活方式,但没有离开那样一种情怀。其实《论语》告诉我们去穿越春夏秋冬四季的时候,就像看到日本秋田的那皑皑白雪一样,有着一种生命的惊喜,有着一种天真,可以让我们投入,可以让我们更有精神、有力量。在我看来,《论语》完成的是一种唤醒。就是说在我们中日两国或东方人心里一直埋藏着一种文化基因,在我们血液中一直融动着的文化传统,能够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去把它唤醒、激活,这就是我今天解读《论语》的目的所在。

荒井:于丹讲《论语》是那样有滋有味、有血有肉,让人一听即服,一听即成为孔子思想的俘虏,或者说像儒家的信徒一样。中国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日本人讲“左手算盘,右手论语”。讲《论语》或是讲孔子的哲学、儒家的文化,把日中两国人民融合在一起。所以说,去年福田首相访华,首选访问地是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福田首相认为,要解决好、沟通好、完善好日中关系,其关键或称作钥匙的就是《论语》,日中两国永远和好的最大中介人就是孔子。日中是无法改变的一对近邻,我们同在一列###上,它的牵引力就是《论语力》。

于教授讲天地人、讲仁爱、讲和谐,其实就是告诉中日和世界人民,不能再有战争,要永远和平。所以,这次中国奥运会的五个口号,全部选自《论语》,即: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礼之用,和为贵。

3德不孤,必有邻。

4四海之内皆兄弟。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想请问于教授,如果可以任选其中一句,你选哪一句呢?

于丹:北京奥运的五句口号,想必都是各位听众所熟悉的《论语》名句。刚才荒井议员讲的中日关系正是我们在血液中有这样一种缘源,所以有时我们因为《论语》而比其他国家更近一层。

在秋田我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为我穿针引线的是佐佐木正光先生。他对我热情友好,那种方式类似古老乡村的相识相交,让我非常感动。有一天闲聊时,孔健老师说:秋田的柿子好吃。我说,我最喜欢柿子饼。佐佐木先生得知后,马上让他夫人从家中赶赴机场,送来了许多自家亲自晾晒好的柿饼。

荒井:这场面着实让人感动。

于丹:是的,这样的朋友没法用金钱去衡量。这不是现代人的,也不是国际化的,但却是一种最恒久、最真诚的,这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中讲的最重要的一个字是“仁”,即二人成人。我们中日两国人,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颗心,就可以结成非常美好的仁爱关系。我想《论语》已经2000多年了,可能它是世界上唯一一本最长久的畅销书,世界还在发展变化,但《论语》一直随着时代发展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应用。所以我们今天应该以仁为本,以爱为纲,让每个人都感到生活在今天,是和谐的温暖,仁爱的火热,让四海之内皆兄弟。

荒井:节目录完之后,我带领于丹教授前去拜会了福田首相。于丹教授送上她的中日文版《〈论语〉心得》和她的书法作品——“礼之用,和为贵”;孔健先生送上了他的中英日译的《论语》和他的书法作品——“道”。看到一个“道”字,福田首相感慨道:“道不远人”,在日本也会和中国一样兴起《论语》热的。首相很真诚,平易近人地与我们畅谈了三十多分钟。在处理国家政务的百忙之中,身为首相出面接见来自邻国的女教授,可见他对《论语》、对孔子的感情。还是用他的题词作结束语吧:

“和为贵”日中携手共同双赢;

“温故创新”让两国发展得更强更好!

(里村:日本幸福科学出版社《心学》杂志总编辑)

里村先生访谈于丹(1)

——在中国为什么《论语》这么火?

里村:于教授你是如何理解中国现在兴起的“儒学热”的?为什么单单是你讲完心得,能让《论语》这样火呢?

于丹:你问我《论语》为什么这样火?同样,也有人问过我怎样看待“于丹热”。我同样以一种谦逊的态度来对待,讲《论语》本来就是我率性为之的东西,就是我本着快乐和真诚所做的事情。它在客观上可能造成了另外一种效果,但是没必要说一开始非要刻意如何的。我只能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抉择,是由本世纪初的特殊外在机缘和内在机缘的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