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itil》虽然销量不错,资资格也比《电影手册》老。可人家《电影手册》从主编到下面的影评人,可走出了不少牛人导演啊,甚至法国新浪潮电影里还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做“电影手册派”这是绝大多数杂志都无法做到的,简直就是法国的电影圣经。
而《positil》杂志,最多如今也只能从销量想些办法,看能不能压《电影手册》一头。
戛纳电影节结束的第二天,法国的各大电影和娱乐杂志纷纷报道戛纳电影节闭幕的盛况,不过大都是以主竞赛单元的获奖影片为主。特别是获得金棕榈奖的《稻草人》,它的导演、演员成了各大杂志的封面。
菲利普和艾玛这对恋人是从巴黎来的,两人正准备买几本电影杂志在回程的火车上慢慢地翻看,可是这些杂志……
“噢,见鬼,内容都是一样的。”菲利普随处翻了翻,都是千篇一律的报道,唯一不同地,或许就是杂志上的影评人署名不一样,但报道的篇幅几本集中在《稻草人》上面。即便不是主要报道《稻草人》,也是讲的评委会大奖得主或者最佳男女演员。
但关于这些电影和明星的报道,菲利普和艾玛早在几天前就看腻了。
“嘿,亲爱的,快过来看看这是什么。”艾玛拿着一本杂志喊道。
“噢,《positil》疯了”菲利普看清了封面内容,“他们居然敢把影评人周大奖得主拿来做封面,不怕卖不掉吗”
相比于主竞赛单元的获奖者,影评人周在其他杂志上出现的内容也就是一笔带过,没多少人会去关注那些年轻导演。
“就买它吧。”菲利普说着又习惯性地买了一本《电影手册》。
从戛纳到巴黎坐火车用不了多久,也许一闭眼的功夫就到了。菲利普上了火车后,先是翻看《电影手册》,即便内容大致雷同,但作为法国电影圣经的《电影手册》,里面每篇文章的撰稿人,可都是些电影名家,写出来的水平自然和普通杂志不一样。
而艾玛呢,则不得不捧着《positil》来翻阅。
这个东方导演很迷人,艾玛看了看封面上王梓钧举着奖杯的照片,下意识就寻找着目录去翻他的专访。
《从街头混混到新星导演一一一只蝴蝶的美丽蜕变》!
看着标题,艾玛脸色有些古怪,《positil》杂志里的文章怎么向八卦娱乐杂志靠拢了,电影可是个严肃的东西。一
左右无聊,艾玛耐着性子看下去,越看越是吃惊,同时又觉得有趣。
反正采访的时候王梓钧和白沐阳都是添油加醋的,文章内容更是离谱。先是说了一下王梓钧的父亲在反法西斯战场上作战英勇,乃是《喋血孤城》最后突围出去的一个战士的原型,又说王梓钧进入帮派是为了反抗高年级坏学生的敲诈勒索。一边当混混一边自学音乐创作和观看电影,乃是努力学习的典型。什么爱国游行中枪啊,他的电影、小说和歌曲获得多么大的成功之类。
而最重要的前提是,他所获得的一切成功,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买杂志的大多是普通人,自然而然的会把一个白手起家的成功者看成自己的同类,甚至引以为荣,称誉为平民英雄。
看完整篇文章,艾玛只觉得这位华人导演身上的光环成几何数不断放大,闪耀得自己眼睛都睁不开。
“亲爱的,我觉得你可以看看这个。”艾玛朝菲利普说道。
正文207
王梓钧盯着竹内看了老半天,说道:“竹内先生,贵公司的价码并不低,但我个人不喜欢束缚。即便是五五分成,我也不会和任何一家公司绑定。所以,很抱歉。”
“是这样吗那真是太遗憾了。”竹内还想说些劝说,不过终究没有开口。现在是王梓钧迫切需要打开日本电影市场,而他东宝又不会因为少了王梓钧的电影就活不下去。说得太多的话,反而好像是东宝求别人一样。
王梓钧说:“不如这样吧,《酒干倘卖无》再过两天就要在台北上映,竹内先生是否愿意一起去观影呢””也好。”竹内点头道。
竹内宽仁回到酒店里,立即给公司打回去了一个电话汇报情况。
而白沐阳这边,也兴冲冲地进来,高兴地说:“老板,拿下了。”
由于王梓钧的成名,一些有能力的人才纷纷加入公司。最近又去党营的台制厂挖了一个叫做杨兴民的高级管理人才过来,担任公司的副手。
随着公司规模逐渐扩大,如今各种人员加起来已经有两百多人,五六部中小成本电影同时开拍。白沐阳也渐渐觉得不能再用老一套,事事都经过他过问,岂不是要被累死。因此这几天他将部分事务都转到了杨兴民手里,而自己则全力去购买三家电影院。
王氏原先手下只有一家200个座位的中等影院,还是公司前身所有的。想要成为一家大型的电影公司,没有自己所属的院线可是远远不够的。像邵氏,不仅在香港有大批的影院,就连在台北部有五六家。
如今台湾的物价比年初增长了大概40%到50%.原材料太贵,生产出的产品又滞销,去年的红火景象一去不返。许多工厂已经入不敷出,准备倒闭了。
台当局也意识到不对劲,采取了各种方式来压低物价,只不过仍1日是扬汤止沸,物价不但没压住,反而越来越高。
王氏电影公司去年赚了不少,前些天又在欧美拿回了四百多万美金,手里大大的富裕。
这次白沐阳一次性买下了三家电影院,两家500座的大影院,一家150座的小影院。这三家电影院的老板其实是同一个人,此人是台湾的大商人,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