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0 部分_锦衣夜行(精校版)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 170 部分(2 / 2)

他们对那些对本民族有着潜在威胁的种族,直接的反应便是压制、隔离、制衡、戒备,却从未想过由利而文,全面的同化。而他们的办法,历史已经证明是破产了的:

汉唐是这么干的,最终破产了。辽国对女真也是这么干的,从辽国萧绰太后的时候起,就蓄意利用入贡海东青、北珠等手段,挑唆女真诸部为了抢夺入贡资源自相残杀;本来历史上的明朝还是这么干的,分封、挑唆、制衡、打压……

结果如何呢女真人不是白痴,他们岂能不明白你的用意,只是强权之下,他们不能不服从这样的命运。可越是这样艰苦的环境,他们就越坚强,在残酷的战争磨砺巾武力越强大当他们足够强大的时候积累的仇恨就爆发出来……”吞噬掉那个自鸣得意的统治者

辽亡于此,金亡于此,蒙亡于此,明也亡于此。夏浔憎恨后金攻入中原后对普通百姓的疯狂杀戮,憎恶他们落后的文化拖累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但是对于女真人的,对于努尔哈赤的“七大恨”,难道明帝国就没有一点自己民族政策上的错误李自成丢了驿卒的饭碗,跑去便造得天经地义,别人又如何

金反辽,蒙古反金,明反蒙古,后金反明,哪一次是突然冒出一个……先天圣人,大吼一声“我们要民族崛起!”,于是日子过得好好的升斗小民们就抄起刀枪跟着他的从一开始的歧视、压迫,再到一直以来的排挤、制衡,挑唆内部矛盾,这个爆发的诱因早就埋下了。

所以夏浔想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消灭外部潜在敌人的方法:同化他们。如果夏浔选择武力打击,或许千百年后,他也是彪炳史册、封狼居胥的英雄人物被人们屡屡称道而他现在所采用的这个方法,看似没有刀光剑影,可是这条路却更难走,而且很难留下他的身后之名:

这种润物无声的手段其效果要很久以后才能显现出来,那时谁还会记得他呢。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乘凉者只知树荫在,谁知栽树人

鼓再轰鸣,蹄声急骤。利箭穿云,人如潮涌。

屯兵一处的明军铁骑与游牧铁骑互不相让地正面冲锋、厮杀着,在纯粹的骑s上面,游牧民族是有着先天优势的,可是这场完全的骑兵对战,明军却打得有声有色,丝毫不落下风,由此可见明初时候明军的战斗力之强,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正面决战冲锋之前神机营的功劳:

神机营的火炮和火铳,不但狠狠打击了鞑靼骑兵的气焰,而且严重破坏了鞑靼骑兵的冲锋队形:鞑靼军队通常以轻骑或重骑极速冲出,以长矛和利箭开路,用快马冲锋,强行突破敌军阵形,在冷兵器时代,阵形的稳定不仅起着稳定军心的作用,而且与主帅的指挥调动有着莫大的关系,阵形一乱,对方海啸一般的就要开始了。

然而明军的火炮威力惊人,一炮出去,成百上千的弹丸四处溅s,杀伤力惊人,而且s程又远,每一炮都相当于一大群远程弓手的群s,火铳也抓紧时机,利用火炮发s的间隙,做密集s集,如此强大的火力,彻底瓦解了鞑靼军队的骑s优势。

敌我双方的人马如潮水般一层叠着一层,呼啸着扑上去,绞杀成一团,血r横飞,马蹄践踏。每一个人都做着相同的动作,提马,前冲、挥刀、劈砍,兵刃交击,杀声盈耳,不断有人跌落马下,却根本无人顾及,只有没有休止的杀戮。

极远处,明军步兵、车兵正掩护着被他们裹挟在巾间的一万多俘虏和十余万头牲畜,沿着辽河向开原方向急急前进,撤退的地形对他们非常有利,依托宽阔的辽河,他们只需护住三侧,侧重于左翼和后方,就足以保证整个队伍不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击。

在他们后方,负责掩护的骑兵且战且退,浴血中的战士不断有人倒下,撤退的队形似乎有些松散了,可是当他们撤退到河流与一片矮山形成的浅谷地带时,突然一声炮响加入了战团,又一支骑兵从矮山背后绕了出来,斜刺里杀向起朝军队的左翼。

这支骑兵只有三千多人,可是他们骑s俱精,个个骁勇,尤其是在同样精疲力竭的鞑靼军队正以为可以突破明军防线,让明军全面溃败的关键时杀出,对鞑靼骑兵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鞑靼骑兵的攻势顿时缓慢下来,追击阵形也为之大乱。

斜刺里杀出的这支人马就是三万卫的骑兵,该部将士以女真人为主,他们与鞑靼人一交手,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个个亡命般扑进敌阵,鞑靼兵马的士气顿时降到了极点,阵型松动,进退维谷,指挥混乱,不断有人倒下,鲜血飞溅,尸横遍野:

突然,鞑靼旗手也被s倒了,周围的士兵都在与扑到面前的三万卫将士搏杀着,根本无暇下马去竖起大旗,远方的士兵不知道是不是主帅已然战死,一时间全都乱了,缓慢推进的阵形变成了散乱的各自为战的后退。

这支闻讯赶来追击的鞑靼军队的将领是鞑靼上万户府的斡赤斤土哈,他骑在马上,冷眼看着自己的人马从进攻渐渐变成溃败,脸色阳沉的可怕,在他的辖区,整整一个部落,一个两万多人的大部落被整个儿的端了,太师能饶得了他么

斡赤斤土哈越想心里越寒,可是以他丰富的战阵经验,他非常清楚,一旦真正的溃败形成,没有人能在战场上立时整顿队伍,扭转颓势。除非他手中还有一支没有投入战斗的生力军,或者适时击倒敌军的帅旗,又或者他有一个天雷般的大喉咙,吼出的声音能让方圆数里战场上的士兵们都听见。

可这一切,他都办不到,所以他只能眼看着兵败如山倒,没人扶得起一座山。

“达鲁花赤,达鲁花赤大人!”

一个浑身浴血的将领盔歪甲斜地策马驰到他的面前,这人想不甲斜都不成,他身上的皮甲被人一刀钦斜刺里劈开了,里边的衣衫也被割开,侥幸没有伤及身体,他身上的鲜血大部分都是别人浅到他身上的了

“达鲁花赤大人!”

那人唤着斡赤斤土哈的官名,急匆匆道:“我军败势已现,如果明军再杀出一路伏兵的话,咱们的损失就太大了,眼下距大明卫所越来越近,明军很可能还有接应的伏兵,大人,还是下令收兵吧!”

翰赤斤土哈眸子里y沉沉的火花一闪,冷冷地发话了:“猛哥贴木儿,你竟敢在本官眼皮子底下,故意纵放明军!”

第572章议变

蒙哥贴木儿先是一怔,随即便明白了斡赤斤土哈的险恶用心,不禁勃然大怒道:“达鲁花赤此言何言贴木儿临战奋勇争先,一身浴血,何谈故意纵放明军”

斡赤斤土哈指着他的鼻子咆哮道:“本官一直怀疑,你的部落位处乌古部落之东,为何明军自东而来,却不袭击你的部落数万明军越境而入,声势浩荡,你们的部落四处游牧,眼线众多,竟然毫无察觉若非你部在乌古部之东,为其屏翼,且无警讯传来,乌古部又怎会猝不及防,一败涂地”

蒙哥贴木儿怒不可遏,气得浑身哆嗦:‘达鲁花赤,你这是血口喷人,我的族人冲在最前面,死伤最惨重,却被你说是故意纵放明军。乌古部在你的治下被人家连窝端了,你想矫过饰非,诿罪于他人吗”

斡赤斤土哈旁边一个谋士般的人物赶紧出言劝和:‘明人这一次有备而来,显然是为了报复乌古部落劫掠三万卫,与你并不相干,你族将士奋勇厮杀,不落人后,达鲁花赤也看在眼里,只是眼见功亏一篓,让那明军从容返回辽东,心有不甘,一时气愤,口不择言而已,两位大人就不要争吵了,咱们还是收拢将士们,再图后计吧”

这人是斡赤斤土哈的堂兄马哈尔特,身休比较单薄,不以武力见长,却颇有智计,平素为斡赤斤土哈出谋画策,甚得他的信任,马哈尔特出面这一斡旋,斡赤斤土哈便愤愤地道:‘鸣金收兵!再商对策,明人这个仇,我是一定要报的”

蒙哥贴木儿也不说话,只是僵硬地一抱拳,拨马驰向前去,自去收拢他的残部了。

斡赤斤土哈不满地横了他堂兄一眼道:‘马哈尔特,你怎么替他说话”

马哈尔特无奈地叹了口气道:“土哈你想对贴木儿怎么样呢,指摘他与明人私相勾结,坑害乌古部落临阵故意纵放明人逃走”

斡赤斤土哈愤怒地向空一挥鞭子,低喝道:‘若不找只替罪羊,阿鲁台太师闻讯之后岂能饶过子我”

马哈尔特拨马靠近了些,低声道:“土哈我不是阻挡你用这蒙哥贴木儿做替罪羊,只是你的性子也太急了,这里是战场,他的族人就在前面,你迫不及待地向他推诿责任,你就不怕狗急了跳墙土哈,做事不能总是直来直往啊。”

马哈尔特y恻恻地笑笑,说道:‘这件事的关键,在于上面的人信不信,在于大汗和太师信不信只要他们信了,蒙哥贴木儿不肯承认又能怎么样。你想他自己承认,那不是异想天开吗我的兄弟,先稳住了他再从乌古部伤残未死的牧民中找几个来做人证,直接送到阿鲁台太师大人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