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如果真和赵家订了亲,大娘他们更是经常要来自己家打秋风了。
真是烦死人了,怎么急于摆脱不了了啊。夏晓晴看她们进去,也不敢耽搁,和车夫说了两句,便跟着往堂屋走去。
“二妞,和大娘一起来的是啥人啊?怎么以前没见过啊?”夏大姐端着一簸箕粉条,拉住妹妹问道。刚才那夫人一进门拉着她就是一通夸奖,从上到下从头到脚,直把她夸得天上有地上无似的,让她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好一阵难受。
“姐,那是赵家请来的媒人,只是不知怎么的和大娘搞到一块去了。”夏晓晴想到那媒婆还在里面坐着,就想进去打探一番,于是说道:“大姐,你还是先回屋去吧,我过去看看,给她们上点茶水去。”
夏大姐得知刚才那妇人正是来给自己提亲的,正觉得不好意思,听妹妹如此说道,也觉得应该如此,去粮仓搁下粉条后寒噤回屋了。
厨房里开水是现成的,并不需要等着烧水。夏晓晴从橱柜里翻出家里的盖碗茶杯放进托盘里,并在茶碗里放了些茶叶,然后从打锅里舀了一瓢水出来,分别倒进茶碗里。
“爹娘,我给你们送茶水来了。”夏晓晴站在堂屋门口轻轻唤道,等爹娘开口让她进去,在外人面前面子工程是很重要滴。
“晴儿,你进来吧。”陈氏招呼着女儿进来。
没想到在外人面前,娘对自己的称呼都变了。现在这称呼虽然跟还珠里面那个一样,听着也奇怪,但也好过二妞这个小名,人要知足。
夏晓晴慢条斯理外加轻手轻脚地把茶碗放到每个人眼前,她想多在堂屋停留一下,所以需要尽量不惹人注意。
堂屋里的气氛是热烈而欢快的,倒不是夏家爹娘有多么喜欢赵家,主要是张媒婆和夏王氏配合默契,两人一唱一和,把这桩亲事说的是天花乱坠。
其实张媒婆和这夏王氏倒是第一次相识。正媒婆坐着车进了村子,便准备向人打听夏家的位置,只是连找了两家都没人在家,这时路上刚好出现了一个提着篮子的妇人,正媒婆赶紧下车打听。夏王氏一听是来找小叔家的,便自告奋勇带了路。
在路上张媒婆得知夏王氏是夏秀才的大嫂,便有心攀谈起来,她想着有夏王氏的帮忙,自己去说亲,肯定更容易了。而夏王氏也是如此,一听说张媒婆是来帮赵家说媒,心里便是大喜,大妞嫁到了镇上的富贵人家,以后少不了自己家的好处,所以说什么也要帮张媒婆把亲事说成。
这样一来,张媒婆和夏王氏两人目标倒是一致的,都想把这桩亲事说成功。
“晴儿,你做弄完了,就先出去吧,出去的时候把门带上。”陈氏看着二女儿交代道。
她已经很小心地让自己没有存在感了,还是让陈氏赶了出去,这让夏晓晴心里一阵郁闷。
夏晓晴守在堂屋门口守了大半个时辰,才看到媒婆和大娘一起走了出来。
“大娘,你们这是要走了啊?”夏晓晴急切地想知道亲事到底成没有,便主动地迎上去问道。
“得走了,张嫂子还得赶着回去给赵家回话呢。”夏王氏回道。
回话,难道是这亲事成了,爹娘答应了。夏晓晴想直接问,但又觉得不太好问出口,毕竟在这个时代,这些事是不好小孩子过问的。
“晴儿,你进来。”夏仕齐的声音从堂屋里传来。
夏晓晴看爹娘召唤,也不好再问,便招来二郎送客人出门,自己转身进了堂屋。
“爹,你叫我啥事啊?”夏晓晴看夏仕齐和陈氏坐在八仙桌前,桌上正放着两张写着毛笔字的红纸。
红纸和笔墨,难道是要写夏大姐的生辰八字,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庚帖了。看来谜底就要揭晓了,想到这夏晓晴心里一阵激动,赶紧给爹准备红纸、笔墨。
夏仕齐摊开红纸,提笔便龙飞凤舞地写了起来,没一会儿就收了笔。
“晴儿,这三张红纸你拿着,去村里找你三爷爷去,让他帮忙算算。”夏仕齐指着放在桌上的三张红纸说道。
我靠,原来爹娘真是想靠算命来定大姐的姻缘啊,原来以为只是爹娘对钱家推托之词,没想到却是真的,这也太儿戏了吧。这古代的婚姻也太不靠谱了,光靠中间人说的几句话说和,在合一下八字,这人一辈子的大事就定下了,要是遇上个不负责的媒人岂不是就毁了。
看着眼前的三张红纸,夏晓晴不仅有些担忧,这算命之事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到时如果算出是钱家,可就不好办了。
钱赵两家,相比之下夏晓晴还是更倾向于赵家多一些,不仅是因为赵家富裕,夏大姐嫁过去不用吃苦,更是因为赵家少爷的性子,经历过如此大的屈辱还能在世人面前表现出如此平和,但又不失圆滑,想来也不是一个简单人。大姐嫁给这样的人,以后生活会简单得多。
“好,我这就去。”夏晓晴把红纸收进怀里,便往外面走。
夏晓晴在村子里找了一大圈,最后终于在夏家祠堂里,找到了和族长正在下棋的夏三爷爷。
夏晓晴看两个老爷子收了棋局准备回家,就赶紧迎上前去叫住了夏三爷,并向他说明了来意。夏家族长已习惯了夏三爷经常被人叫去帮忙算命,也不觉得奇怪,便和夏三爷道了别先行离开了。
夏三爷就在祠堂的门房里,找了张椅子坐下来算了起来。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