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晴解开盖在罐子上面的木板,从里面拿出一块肉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速冻,羊肉便成了鲜红的硬块,但微微按压还能挤出血水,是完美的干而不冻,是切羊肉片的最佳时候。
大概估量了家里人的食量,夏晓晴从罐子里拿了四块羊肉出来,每块差不多一斤二三两左右大小,四块就是五斤左右。其实按夏晓晴在前世的经验,每人二三两左右的羊肉便够吃了,而且还有其他配菜,其实用不着准备这么多,只是夏晓晴想到家里男孩子多,再多肉也能吃得完,便多准备了一些,反正今天也买的多,不怕不够吃。
“姐,刀磨好了吗?”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切出薄片当然需要锋利的刀子,夏晓晴之前便交代夏大姐帮忙磨刀。
“你看,我磨得光亮,都可以透得出人影了。”夏大姐举着刀给妹妹看,看着确实比之前亮了许多。
夏晓晴拿了刀就开始切,薄如纸片的羊肉便成了粉红色,陪着雪花般的脂肪,煞是好看。夏晓晴把他们卷成卷按序排在盘子里,一个挨着一个堆成一座小山。
“二姐,炭烧好了,可以拿出来了。”夏二郎在灶前看着,一看好了便马上跟二姐汇报。
“好,我来了。”夏晓晴把刀交给夏大姐,让她继续切肉,“大姐,你就按着我这样切,越薄越好。”
夏大姐来还以为把羊肉切得这样薄十分困难,没想到自己一试菜知道,这冻得半硬的肉竟比鲜肉更好切,几下便切得跟妹妹切的一样薄。
当几块羊肉都切完时,夏晓晴那边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只等羊肉上桌,便可以开始吃了。
入冬后夏家都是在炕桌上吃饭,但是因为涮羊肉需要边煮边吃,夏晓晴怕汤汁弄脏火炕,便把铜锅摆在了堂屋。
夏大姐把羊肉都端上桌,几个弟妹早早地就闻着香,做在桌子前等着了,没一会儿夏仕齐和陈氏也上了桌。
炭火温度极高,烧得汤冒出滚滚白烟,乳白色的汤面上,漂浮着红色的大枣、枸杞和青绿的大葱段。
按说涮羊肉的汤头应该是白水,但夏晓晴觉得白水缺了些味道,营养也不够,便能自行改成了羊骨高汤,殊不知反而做了错事、
“平日只在外面吃过暖锅,没想到今日在家里也能吃了。”夏仕齐自从在雪溪斋坐馆,便经常和镇上的秀才文人往来,外出应酬也变得十分平常。入冬以来他便在外面吃过好几次暖锅涮羊肉,也是极为喜爱,在家里吃自然是十分高兴。
暖锅?难道这个时代变应该有了涮羊肉火锅,夏晓晴本以为这个时代还没有涮羊肉出现,没想到父亲一口便说出了名字。对了,网上说涮羊肉是成吉思汗在出兵的路上发明的,那也就是说在元朝时就有了涮羊肉,现在是明朝,涮羊肉全国普及也是有可能的。
夏仕齐夹起一块羊肉,便涮了起来,动作颇为熟练。陈氏也夹了一块,放到锅里涮。
几个孩子看爹娘动了筷子,也跟着开动起来,模仿着爹娘的动作。
“这肉切得薄,煮起来也方便,吃着也更为酥嫩爽滑,配上这调料味道比镇上聚仙楼还好吃。”夏仕齐又夹了一筷子羊肉下去涮。
夏仕齐之前在外面吃的羊肉都是切成厚厚的一片,要煮上很久才能熟,但是煮久了羊肉就会变老,吃着也没这么顺口,以前吃的时候还不觉得,但是今天吃过自家做的,马上便看到了差距。
夏家人口多,孩子们也都是长身体的时候,胃口极好,没一会儿便消化掉一大半羊肉。
看家里人吃的高兴,夏晓晴也感到开心,劝道:“多吃点,今天羊肉买的多,还有,不够我再去切,等吃完羊肉还可以煮萝卜、白菘、豆苗和绿豆粉进去,大姐还烤了馍馍的,等会掰碎了泡羊肉汤吃,味道也极好。”
剩下的一半羊肉也很快消灭一光,夏晓晴在铜锅里加了一些汤,把蔬菜、粉丝都煮了下去。
夏家人吃了蔬菜,又用羊肉汤泡了馍,把桌上的东西吃的干干净净后,一个个肚子吃得滚圆,最后才停了手,却都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
第一百零三章迟到
想到腊月二十六要去未来岳父家做客,赵青枫一早便让家里的管家帮忙置办了礼物,这毕竟是自己第一次上门,还是不能少了礼节。
按着夏家的人头一共准备了十份礼物,每人的礼物都有所不同,基本上都是墨书和赵管家看着置办的,他们一点也没敢让赵青枫费心。
腊月二十六一早,吃过早饭后赵青枫便准备出发,只是屋外突然下起了雪,天也阴沉沉的,竟像是到了傍晚一般,赵夫人怕儿子贸然上路不安全,便要儿子晚点等天晴了再出门,只是没想到这一晚便晚到了巳时四刻。
墨书坐在门房里喝着热水,注视着窗外,看到雪越下越小,最后完全停了下来,天色也放晴了,就赶紧牵了马出来套车,又在车上准备了出门用的东西。
“二少爷,外面雪停了!车备好了,东西也装上了,趁现在外面赶紧上路吧,时间要晚了。”墨书打着帘子,朝屋里叫道。
看二少爷没反应,墨书赶紧进门,走到书桌前有唤了起来:“二少爷,外面该出门了。”
赵青枫不能出门又闲着无事,便在书房里看起了账册,这一看便入了神,把其他事忘了个一干二净,直到听到小厮提醒,才回过神来。
只是还有一笔账没算完,赵青枫摆了摆手,示意墨书在一旁候着。
墨书也知道自家少爷的脾气,不敢在他工作的时候去打扰,看着时间一分分流逝,他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好不容易等赵青枫把账算完,时间又过去了一刻钟。
看二少爷终于停了笔、闭了账册,墨书赶紧上前,说道:“二少爷,赶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