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第一章板仓送别(11)
毛泽东闻到了那种像水蜜桃汁似的清香。那是毛泽东小时候在韶山冲吃过的那种桃子的酸甜与清香。从此以后,那种酸甜和清香将长久地留在毛泽东的心灵深处,无论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还是夜不释卷,静坐沉思,那种酸甜和清香常常会漫上他的心头……
每一次分离,杨开慧总是面带微笑,宁静而温柔的微笑,端庄而美丽的微笑。从未见她伤心落泪过。这叫毛泽东多少有些放心。他加快了步子,一直走到拐弯的路口,禁不住再一次回首,远远地挥了挥手臂,便毅然转过身去。
高大伟岸的身影,终于消失在青山绿水之间……
多少次相见,多少次分离,而这一次,是否太匆匆,太匆匆?
仅仅住了一个晚上,甚至,只打了一个盹,就这样走了。润之,你真的就这样走了吗?这一分别,我们何时再相见?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流还住。……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恩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杨开慧怀抱着婴儿,身着白底红格子的衬衫,衬衫的一角依然掀开来,婴儿正在吮着奶……此刻,她默默地吟着毛泽东送给她的《贺新郎·挥手从兹去》中的词句,泪水潸然而下。
太阳露出了一抹嫩红,漫天的霞光将山林和大地以及房屋都抹上一片红光。
杨开慧依然痴痴地站立。她背衬着青山,朝霞将她的身影辉映出一片红色的光波,有一群白色的鸟,正从她的头顶上空掠过……
——杨开慧没有想到,毛泽东也没有想到,这是夫妻俩的最后一次相会,也是最后一次诀别。
蝶恋花,梦依依……
电子站
第二章寻找港湾(1)
一、
驻防武昌的国民党政府警卫团团长卢德铭,于7月31日,接到中共中央军委紧急命令,要该团立即开赴南昌,跟随叶挺、贺龙部队参加起义,不得有误。
而几乎就在同时,国民党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也发来一个紧急命令,要该团开往江西九江,参加“东征剿蒋”,不得有误!
这使身为共产党员的团长卢德铭,焦急万分。
警卫团正在国民党当局控制森严的中心地区驻防,目标很惹眼,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来意想不到的麻烦。这么一支大队伍,要脱离张发奎的指挥,公开走上革命道路,谈何容易!
而警卫团,又直属国民党第二方面军军长张发奎指挥,如果违抗他的命令,后果不堪设想。
今年五月,因为军阀夏斗寅叛变时,武昌告急,国民党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在武昌建立了这个警卫团,以保卫国民政府。参加这支军队的士兵,大多为安源工人和湖南、湖北、安徽诸省的工农运动的积极分子。军官则主要从北伐将领叶挺的部队调来。
由卢德铭任团长,余洒度担任第一营营长。
警卫团虽然打着国民党的旗号,实际上已由中国共产党掌握和指挥。
两道紧急命令,将警卫团猛一下推到了风口浪尖。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卢德铭必须立即作出回答,刻不容缓。
一个主意终于在卢德铭心中敲定……
他立即召集团指导员辛焕文和参谋长韩浚开紧急会议。决定以执行张发奎的命令为掩护,先乘船到九江,然后再迅速脱离张发奎,转向南昌,汇入起义部队。
于是卢德铭回复张发奎:坚决服从张总指挥命令,要求立即拨来船只,准备渡江。张发奎果然没有怀疑,迅速拨来部队所需船只。
八月一日深夜,部队从武昌集合出发,次日凌晨开船离港。随部队出发的,还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女生队。
离开武昌后,卢德铭心情沉重。因为当下形势发展风云莫测,党把这么宝贵的一个团的力量交给自己,决不能在这时丧失了。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倘若稍有闪失,都会使革命遭受损失。为了慎重起见,卢德铭让部队先派一艘侦察船在前面先行,整个部队乘两艘大船,随后各船之间保持着灯光信号联络,沿长江顺流东下。
卢德铭想,这时正在九江的张发奎将警卫团调去,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是因为嗅到了南昌起义的气味,要将这支部队引去九江缴械?还是对卢德铭的身份产生了怀疑,来一个试探,到时候一箭双雕?
但南昌起义在即,只要能将部队开出来就算成功了第一步。走一步看一步才是上策。
这时,卢德铭部发现,江面上出现五艘大木船。原来这是共产党掌握的武昌中央党校的教导团,也在同时接到两个命令,正奉命东进。当时教导团党总支书记陈毅也在其中。卢德铭让前卫船与他们用信号保持联络,因大家虽然打着青天白日旗,实际上是共产党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