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_金秋烈焰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4章(1 / 2)

肷隙匀褐诮猩钊氲姆6斐纱蠊婺5娜褐诙氛f涫担笔备静淮嬖谡庵执蠊婺6氛奶跫h绻弧坝仪恪倍つ咳ケ┒幕埃唤霾豢赡苡幸幌呤だm荒茉斐筛嗟奈尬轿j心谝皆豪镉?00名心怀不满的伤兵,当时也被湖南省委视为可以运用的一支暴动力量。国民党军阀历来视士兵生命如草芥,对负伤的士卒更不关心,近代的伤兵闹事是家常便饭。长沙医院里的伤兵对当局不满,湖南省委利用这种情绪秘密派人动员他们到省政府去大闹,许多人纷纷赞同。然而动员他们闹事容易,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要他们中的大多数拥护共产党并参加暴动,实际上也办不到。何况,这些伤兵既没有枪支,又不是健全人,绝无可能指望他们冲锋陷阵。

此时,在长沙市内,国民党省政府已经得知共产党要暴动的消息,于是下达了戒严令。一时城内人心惶惶,群众情绪普遍冷落,路上行人都稀疏,到处都看不到有革命暴动的激情。

此时,长沙市内的国民党军有9000人,6500支枪,而且长沙周围的铁路由于未遭彻底破坏,在几天时间内就修复通车,随时可以调兵来援。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头脑清醒的领导者都认为暴动没有希望。

9月14日,当毛泽东在浏阳东门受挫后马上致信建议省委停止长沙暴动时,省委自己就看到了形势不利,再加上知道湘东的起义部队受挫,在未接到毛泽东的信之前就于9月15日发出通知,停止原定9月16日晨在长沙暴动的计划。

第十章血战东门(11)

由于中央的命令和省委事先的决定还未取消,这一通知用个婉转的说法——“暴动延期举行”。

作为湖南省委的主持者,易礼容毫不犹豫地签署这份通知。

搞城市暴动,无异于以鸡蛋碰石头,这条道走得通吗?那么到底怎么走,起义军队伍所去何存,下一步向何处去?

无情的客观现实,已经使处在斗争第一线的领导者开始思索新的道路。

此时,中共中央的秋收暴动计划,是想在湘鄂赣粤四省同时进行。以湘赣边界为中心的秋收起义,像平地一声霹雳响起后,其他地方也出现了回声。

在湖北的蒲圻、咸宁、嘉鱼、洪湖、通城、通山、崇阳、孝感、麻城、黄安等地,起义者组织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一度占领了通山、黄安两个县城。黄麻起义虽然失败,只剩下七十几个人上山,然而这支武装力量的形成却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建立开创走出了第一步。

在广东省海丰、陆丰等地,起义者组织了赤卫军和工农革命军,建立了工农兵的苏维埃政权,并开始分配地主的土地……

在江西有星子、鄱阳、弋阳、横峰、万安等地的起义。

在江苏有宜兴、无锡、江阴、崇明等地的起义。

在河南光山、四方山等地也发动了起义。

从直接结果看,这些起义随之都遭到镇压,没有一处得到成功。然而失败是成功之母,恰恰是这些失败才为夺取日后的胜利提供了最好的借鉴。

秋收暴动的受挫,和准备夺取长沙的计划落空,中国革命之路,为老百姓寻求生存之路,到底怎么走下去?

作为中共中央领导人之一的任弼时,冒着秋天的酷暑来到长沙,心情无比沉重。他决定写一个真实的情况报告,发表到党中央主办的《中央政治通讯》上去。虽然他知道这样做会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将面临第三国际和中央相关领导人的巨大的压力。

九、

“不能再打长沙!坚决不能再打!”毛泽东的声音震得农家小屋嗡嗡作响,震得满世界嗡嗡作响。

——毛泽东此时正坐在床上抽着闷烟,其实他并没有说话,耳边是三团几名领导者的争吵声,他的声音是来自胸口脉搏的跳动,沉稳、坚定而刚劲。

经历了一场血与火洗礼的湘东大地,金秋的晚间已经有阵阵寒气袭来。

参加秋收暴动的人们那颗火热的心,也骤然间感到有些冷了。

起义的义旗刚刚举起,大家刚刚高呼出“暴动胜利万岁”、“夺取长沙”等口号,可是一周内三路部队都遭挫败,好容易组织起来的5000人的队伍只剩下1500人。无情的现实与美好的愿望的差距是这样大,使得队伍里一时没有了笑声和歌声,叹息和埋怨却到处可闻。

对于秋收起义的领导者,这时遇到的更是两难的处境——是继续进攻长沙,还是实行退却?

这时中共中央进攻长沙的决定并没有取消,要是坚持执行肯定会全军覆没。可要是退却的话,又没有一块现成的落脚点,而且还要被上级加上“逃跑”的罪名。

此刻,面对严峻的形势,已没有多少研究的时间,必须立即做出选择。

在两种意见争执中,毛泽东已毅然决定实行退却,拉起队伍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

——当时的人们不会想到,这一决定不仅使毛泽东本人在人生中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也为中国革命开创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虽然是一条用革命者的鲜血洗出的道路,但却是唯一能通向胜利之路……

这是公元1927年9月14日,已经快到深夜了,在湖南浏阳县东北靠近江西边境的上坪镇,农民陈锡虞家中,两盏油灯把这个10平方米的小屋照得通亮。

刚刚从东门败退下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三团,正在这户人家里召开连以上干部紧急会议。

随三团行动的前委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