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这份留档圣旨被请出来以后,众人看着上面的话,倒是都有了主心骨。
圣旨上明确写到若是他出了什么事情提前嗝屁了,就传位于太子,封太子生母张氏为太后。
朝中国事由包大人,季刚,王丞相和八贤王一同监国。若遇到四人意见不统一之时由太子生母张太后做最终选择。
朝中兵马必须由柱国大将国桑博,边西大元帅狄青,天波府佘太君三方同意方可调动,任意调动者视同判国。
另,四品带刀护卫展昭之妻,自幼习武,武艺不凡,另其在太子七岁之前负责太子及太后安全。
。。。。。。
前面几条,大家是边看边点头。看到最后一条的时候,众人点头的动作一顿,然后想到太子年幼必是要跟着生母居住。而生母又是个年轻寡妇,瓜田李下之时,禁军与御林军确实不方便随时在身边保护。
让展昭那江湖出身的媳妇保护太子和太后七年,皇上这想法果然妥帖呀。
等到圣旨都看完了,王丞相与其他几人都沉默了半刻,最后还是桑博出言道,“八王爷与包大人此时都不在京城,是不是应该立即派人请回京城?”
王丞相点头,“正应如此。八王爷此时身在陈州,八百里加急不日就到。只是包大人那里,”王丞相摇了摇头,估计等到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到福洲,再带人往回赶,估计也得一两个月了。
想到福州那里,马上就要到来的雨季,王丞相的心里又将这个时间往后推了推。
唉,那刘氏当真是选了个动手的好时间。
仁宗皇帝的‘遗旨’上,所选的人皆是为国为民的忠肝义胆之士。至少让人非常不喜欢的庞太师就未能在这种关键时候入选。
看着几位被先皇授与重任的同事,庞太师那个心呦,当真是又酸又疼。
他闺女没了,他也啥都没有捞动。
这让庞太师如何不心痛。
皇帝的‘遗旨’忒特么打脸了,平里说的千好万好,等到动真格的时候,竟然就分出里外亲疏远近了。
你特么那么庞我闺女,咋遗旨上就没有我的名字?
亏老子让你一顿忽悠,把老子唯一的命根子都弄到陈州去放赈了。
可怜老子的儿子走的时候两条腿还是断着的。
早知道就跟着襄阳王混了。
咦~
想到襄阳王,再看看被张妃抱在怀里的小太子,庞太师眼睛陡然发亮。
现在跟着襄阳混,好像也不晚。
庞太师的人缘并不怎么样,至少在这间大殿里,没人得意他。此时他自顾的在那里伤心,而其他人则是围着这道圣旨,认真的安排着接下来的事情。
眼前的事,就是那么三五件。
一是派人去通知八贤王和包大人并带上跟着他出去溜弯的展昭媳妇火速还朝。
二是将仁宗遗旨里面提到的人都叫过来,他们这几个人开个碰头会。
三是仁宗的后事以及刘氏党羽的剪除。
四是加强边防力量,严防邻国趁乱入侵。
五是。。。。。。
。。。。。。
京城那边的事情,暂时还传不到福州这么远。不过一早就得到消息的莫愁,却在第二天一早就开始着手打包一些当地的土特产了。
包括连江县这边的,还有离连江县不远的福州那里的特产,莫愁都让人去买了些回来。
“这回你到是心急,昨儿才到连江县,今儿就呆不住了?”洗过脸,将毛巾丢到水盆里,展昭似是明白的点了点头,“这里确实潮了些。”
昨夜入睡时,虽然不热,但被褥什么的都像水里捞出来似的。今天一早穿上衣服,也感觉衣服跟洗了没干透一般。
莫愁也没接他这话茬,带完最后一只耳环,就起身往堂屋去了。
“我今天要在连江县里逛逛,你们今天有什么安排?”见到小龙女已经过来了,莫愁一边让她坐在餐桌上,一边问展昭。
展昭也坐了下来,端起桌上的粥喝了一口,“先跟着大人再去开棺验尸,之后看看能不能查出什么线索吧。”
“生前遭罪,死了也不消停。这是那周松柏第四次开棺验尸了吧?你们今天仔细点找吧,别再折腾人家第五回了。”
展昭:“。。。。。。”他的错哦?
第110章
古代人比现代人还要迷。信;能一次次的将死人的棺材从地里挖出来;当真不是一般人能干出来的事。
所以不得不说一说那个连江县的县令李城南了。
这位真不是一般的勇士。
他就没害怕过?
也许那个周青柏成了鬼都已经被折腾的受不了。然后哪一日托梦告诉他;‘李县令;您别折腾俺老周了。俺老周当天喝多了;根本不知道咋死的。’
当然了,也可能是‘李县令;今天你们开棺弄丢了俺老周一根肋骨;您给俺找找,找到了也不着急还;等下次开棺的时候一起放进去就行。’
╮(╯▽╰)╭
莫愁自己在那里歪歪的直乐呵,时不时的还能笑出声来。展昭看了一眼吃饭都不走心的媳妇;又看一眼吃饭时从头到尾都不正眼看他一眼的龙师妹,无奈的摇头笑了笑。
“李县令能为了一个案子三次开棺验尸,这样的精神难能可贵。包大人对李县令也是赞誉有佳;想必李县令不日便会离开连江县。”在展昭看来;李城南这样的好官;升迁是必然的。
莫愁还在那里美滋滋的自己脑补;听到展昭这话,瞬间抬头。“你是说这李县令是把开棺的好手,包大人以后会将他调到身边专职干这个?大才小用了吧?”
“咳咳;咳咳~”展昭正在喝粥,听了莫愁的话直接呛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