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她的学习进展大大超过了沈教授的预期,对于这个走后门进来的小弟子,也多了几分柔和微笑。
半期之后,沈教授又给小苗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她每周去一次古玩市场,然后对印象最深的古玩写一份心得。
有观气术和鉴定符的帮助,小苗基本上没有打眼的时候,只是要她针对古玩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的话,还是太难了些,只能每次死记下特征,回去翻阅资料后再动笔。最初那几周,她每次都选不同风格时期的古玩来写,写得异常痛苦,基本上是卡着时间交上去的,往往还不能让沈教授满意。
后来还是博士生李师姐同情的给她支了个招,让她每次都找同类型但年代风格不同的古玩来写,直到这类型的古玩她熟悉得不需要思考能张嘴就来后,再换其他类型。
还别说,这样做了几次之后,她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提升,沈教授也会含笑点头递给她一个孺子可教的赞许目光。
而真正让沈教授对她印象深刻的事件,发生在期末考核之前那一周。
小苗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心态上早已发生改变,有目共睹的进步也让她多了几分自信,对于自己这个考古系硕士的身份她很喜欢,也希望能在学习期满后,继续跟着沈教授读博。
而同样的,对于小苗这个底子虽然差了点,但很有灵性的弟子,沈教授也是真心喜欢上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每次去各大古玩店捡漏的时候,都会带上小苗。
那天也是跟往常一样,沈教授领着这个小弟子去了一家新开的古玩店,那店主不认识沈教授,看到沈教授一身精致得体的衣着,就将他视为一只领着小情儿的肥羊来宰。
这家古玩店的玉器偏多,有沁色的就不下十块,标价自然不低,摆在柜台的显眼处,惹来不少顾客的好奇。
沈教授看中了一块汉代的玉佩,三色沁,不过包浆不算好,需要盘玩很长时间才能重现玉佩的风采。
老板开价能吓死人,沈教授也不急躁,一点一点的跟老板磨着,纯粹在比耐心。
小苗听了一会儿两人的讨价还价,十分无语兼无聊,请示了沈教授之后,一个人在店里瞎逛起来。
东边有一溜儿柜台,里面散乱摆放着一些残缺的玉器,个个看上去都显老旧,只是不知道真假有几分了。
小苗本来就是玉雕出身,对玉器的喜爱远远超过其他古玩,反正沈教授跟老板还有得扯,她干脆趁此机会一个一个的凭借自己的眼光来判断真假年代,这也是对自己真正眼力的最好的锻炼。
看守柜台的伙计知道小苗只是跟着来的,没啥购买力,也不费心的给她介绍,任由她慢慢看。
柜
台不长,摆放的东西虽然杂乱可实际上并不算多,一个小时左右,小苗已经看得七七八八了,里面的真假比例让小苗丧气到无语,连带对剩下的几个也不怎么待见了,只淡淡一溜儿,就打算回去继续听教授砍价,那也是一种功夫不是。
正当她要转身的时候,眼角突然一抽,顿了下,装作不经意的看了眼站旁边的伙计,见他并没有注意到自己表情的变化后松了口气,想了想,对着伙计说让他把自己看好的几块都拿出来给自己过过手。
伙计本来不想搭理小苗的,不过想着万一要是她真能买一块的话也成啊,蚊子再小也是肉不是。
因为这个柜台里面的玉器最贵的也不过两万出头,伙计并没有太过重视,齐刷刷的将小苗指的那几个都拿了出来,一溜儿摆开,让她自个儿慢
作者有话要说:入v第一章。
、另有其人
这些玉佩大部分都是双鱼佩和镂雕螭形佩;做旧的手法算不得十分高明,不过蒙一般人是绰绰有余了。
小苗看中的是一个泛黄的玄武摆件;不大,仅仅婴儿半个拳头大小;标价一万六,取的是个吉利数字。
挑挑拣拣好一会儿;花了一万五千元,买了一个双鱼佩,一个天工龙凤佩;外加这个玄武摆件。
等小苗付完帐拎着盒子回到沈教授身边时;那店老板一脸肉痛的拍桌子,十八万成交。
沈教授笑意盈盈的付了钱取了宝贝,才有闲暇心思转头看自己的小弟子。
“淘到什么了?”
小苗抿笑,将手上的盒子打开。
沈教授看了两眼,目光一沉,没说话。这三样东西倒是都是真玉,可惜全是被做旧的,实际价值也就值个千儿八百的,可小苗付的钱却高达一万五,这简直就是铁板钉钉的打了眼。
再一想自家这小弟子毕竟才接触古玩,没买到假货已经是眼光锐利了,这些做旧的手段还不是她这个新手能掌握的。
小苗可没自家导师这么多的弯弯绕绕,笑着将两块玉佩搁一边,小心翼翼的取出了那个玄武摆件。
也不多说,直接从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刻刀,轻轻巧巧的在玄武背壳和身体的连接处这么一划一挑,那个壳竟然打开了,露出肚腹中藏着的真宝贝来。
这宝贝其实也不是什么忒珍贵的东西,只是一颗龙眼大小的黑珍珠,色泽莹润,表象上佳。
就这么颗珍珠,价值已经远超一万五了,小苗不但没大眼,反而是捡了个大漏。
沈教授眉头一挑,有些好奇:“你是怎么看出这摆件里面还有东西的?”
小苗知道这也是老师在考校自己,自然是丝毫不加隐瞒的将自己的心思说了出来。
“前些日子老师让我看了几本杂项书,里面就有介绍说古人常会用一些精巧的小摆件来藏匿东西,上面还有示例说明,比如双鱼佩的肚腹,玄武貔貅金蟾的体内,甚至山石内部都可以藏匿价值不菲的小物件。古人深知越明显的地方越安全,特别是日日能见的东西,若有外人动过,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所以我就想着可不可能这个玄武摆件里面也有。本来只是好奇想看看而已,结果还真发现这个摆件是组合式的。而且这个摆件的年代并不是汉代,而是明末清初时期的,雕工虽然用的是仿汉八刀,但起隐处的线条处理跟汉代流行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