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_城·事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4章(2 / 2)

黑暗中,毛剑拍了拍叶若黎的脸蛋:“除了这次,我什么时候拖过你的后腿?”

叶若黎感动得差一点儿就把想要开餐馆的事情跟他说了,但她还是稍微讲了一点儿策略,试探地说:“要不,我也跟丽师学,下海经商?经商也许没有想像的那么难,你看丽师,不也做起来了?”

毛剑一下揽紧她:“可别异想天开了,做生意你以为是闹着玩儿的?那是需要本钱和天赋的,你还是安安分分做我老婆吧。别被这件事儿冲昏头脑,我明儿一上班,就跟我们主任,对了还有袁克说,咱不信,这么优秀的人才,还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睡吧,别胡思乱想了。”

是呀,做生意是需要本钱和天赋的,可人家高大姐,大字不识几个,原来就是一街上摆摊儿卖红薯的,现在居然有了一家干干净净温温馨馨的餐馆,一年纯利将近10万块,且不说她赚的多少,就是那份自由和自在,也让叶若黎羡慕不已,她是不如李丽师,但她总不会比高大姐差吧?本钱,她是没多少,可有多少人,不都是白手起家吗,远的不说,丽师就是其中一个。天赋是什么?她天生就是当老师的吗?好像也不是,那时,她心里也打怵,觉得自己连面对一个生人都要脸红心跳,何况要面对几十号学生,可是把她放到了那个位置上,虽然一开始很难,她几乎退缩,但现在,她不也游刃有余了吗?

叶若黎开餐馆的想法从她离开大姐餐馆那一刻就徘徊心头,挥之不去了。那天,赶上雨,她没穿雨衣,躲在墙根下避雨,裙子已经紧紧贴在了身上,看上去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大姐菜馆”几个霓红大字在她的头顶处闪耀,从外面回来的高大姐招呼她进去避会儿,吃不吃饭都没有关系,见大姐一直给她撑着雨伞,叶若黎觉得不好意思,便跟大姐进了门。这是个不大的家常菜馆,七八十平米的地方,放了大约有十来张餐桌,都是四人位的,桌上都铺着格子麻布,墙上挂着老玉米、干辣椒、蒜头什么的,农家氛围强烈,这让叶若黎感到亲切。叶若黎一身透湿,不知道往哪儿坐好。

大姐招呼着叶若黎:“洗手间在里面,你赶紧去拧一拧衣服,然后用热水洗把脸。”大姐吩咐完叶若黎,又招呼服务员:“小刘,快去煮壶姜丝可乐。”

叶若黎回到坐位上的时候,桌上的姜丝可乐冒着热气,大姐给她倒了一杯,又递了她一瓶擦脸油:“来,擦擦。”叶若黎有些受宠若惊,叶若黎坐定后,有些腼腆地朝大姐笑笑:“谢谢,大姐。”

“谢啥?看你一个人失魂落魄的,浇的跟落汤鸡似的。”大姐看着叶若黎说。

叶若黎捋了捋头发,看了看雨还是下个不停的窗外:“早晨出来的时候还是大晴的天。”大姐说七八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哪儿有准?

叶若黎正不知说什么,小刘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西红柿鸡蛋面上来:“大姐,今儿都市报上给咱们发了一篇稿件呢,我拿给您看。”小刘撂下面,喜上眉梢地说。

“啥?咱们还上报纸了?”大姐有些不相信似的。

“可不,把咱们的招牌菜姊妹窜烧都登上了,不信您看?”小刘说着把报纸递给了大姐,大姐看着,眉开眼笑地,像是在自语,也像是在跟叶若黎说:“咋把我们写的这么好啊?”大姐把报纸递给叶若黎:“我这个馆子还是第一次上报纸呢。你看看。”

叶若黎接过报纸,认真地看了起来,文章只有豆腐块那么大,但把大姐菜馆的特色介绍得简明扼要,从文章里,叶若黎了解到这个小饭馆有个十分朴素的名字:“大姐菜馆。”还知道他们的经营特色就是针对附近的居民,便民服务做的非常好,物美价廉是她们这儿最大的特色。叶若黎禁不住看了看店里的客人,多以三口之家为主,其乐融融。叶若黎看完,把报纸递给大姐,大姐开心地:“你瞧人家记者,就我这个小馆子,被她这么一写,成个宝了。”

《城·事》九(4)

叶若黎被大姐的开心所感染:“对附近居民来说,您这儿可不就是个宝?”

大姐不无自豪地:“那倒是,你想啊,这家里要是没个保姆,两口子都上班,还得带孩子,路上车又堵,回来再下厨房,可不累得半死,我呢,就是看准了这点儿,给他们服务,做点儿可口饭菜,干干净净地,价格也不贵,跟家里请个保姆的花销差不多,成全了他们,也成全了我。”大姐边翻报纸边满脸笑容地:“虽说开餐馆低,但利润可不薄。不过呢,你们文化人可都不爱干这个,不体面。”

叶若黎四处看了看:“哪里,我觉得能有一间这样的馆子,挺有成就感的。”

大姐爽朗一笑:“咳,啥成就不成就的,养家胡口,挣口饭吃。总比当时卖烤红薯时强。不怕风吹雨淋日晒了,好歹有个窝棚了,我挺知足的,一个外地人,在北京两眼一抹黑,能有个落脚之地,行了。”

大姐说的平静淡然,叶若黎听的却是心潮澎湃,禁不住问:“开餐馆一定很辛苦吧?”

大姐一副往事不堪回首的样子:“别提了,辛苦咱不怕,难办的是啥事儿都能碰上,工商税务卫生城管,哪儿你都得应付,这还不说,客人里也有调皮捣蛋的呀,碰上一个茬,你这一天就白辛苦了。”

叶若黎觉得大姐说的很生动,餐馆仿佛就是她的一个舞台,她舞动着,辛苦却是享受着,她说的那些困难,现在可能已经不是困扰她的难题了,每一个困境,她都会有自己应对的办法。

大姐意犹未尽地:“不过呢,我现在已经爱上这行了,挺有意思的。”大姐拿起报纸,又翻到那页:“特别是看了人家记者写的,就更感到有意思了。”

叶若黎被大姐的情绪感染了:“记者们只会写,不会做。就像我,只会当老师,不会干别的。”

大姐不同意,头摇得跟波浪鼓似的:“哪里?你们是不愿意做,你们要是做了,我们就关门歇业了。你看看,光这个餐馆名字,人家记者就写出了多少内容?我当时可没想那么多,就是老听别人叫我大姐,我一寻思,得,就叫大姐菜馆,好记不是?”

“这名字挺好的,很有亲和力。”叶若黎说的是心里话,很多餐馆,吃过饭,但名字却记不住了,但大姐菜馆,她不用特别记,就忘不了。

大姐爽朗地笑:“你看,这话一到你们文化人嘴里就不一样,啥亲和力不亲和力的,就是瞎猫碰上死老鼠了。我就知道,这个开餐馆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