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寿华的双眼这时已浸满泪水,陈绍宽上前一步,紧紧握住他的手,鼓励道:“老严,一定要相信未来,相信将来抗战的胜利。那时我们将建立新的海军、新的战舰。”
“通济”舰沉没了。江阴封锁线初步形成。陈绍宽没有停留,立刻赶驻“平海”舰,指挥中央舰队警戒在封锁线上。这之后,为弥补江水冲击而形成的空隙,海军当局又加固了封锁线。责成沿江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征集民船180多艘,乘运巨石3000多立方,碎石6500百多担,以充填沉船空隙。被征集的民工看着依此为生的舱只连同石头一起沉进江底,捶胸顿足,呼天号地,有的回乡无门,不得不投水自尽。
为构筑江阴封锁线,中国海军及沿江百姓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
中国海军背负着沉重的翅膀将何以腾飞?更何况这翅膀未战已先折断几分。
没有空军的海军就不是一支完整的海军。
中国海军未战已失却主动,置身于被动挨打的死地。但责任在谁呢?战争发起前的几年间,有谁能理会他们的大声疾呼!但今日,整个战场上似乎都听到了他们悲壮的吼声。
江阴海空大血战
江阴是一块鱼骨,一块卡在日本海军喉管中的硬骨。
“3个月灭亡中国”,东京的将军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中国军队的存在。东京的海军决策者更是视中国海军为“零”。
当侵华日军企图水陆并进,威逼京城时,不但在陆上遇到了顽强的抵抗,长江也远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风平浪静、一帆风顺。
江阴遏住了日本海军第3舰队强大的编队。
江阴封锁区建成后,负责指挥防守的是海军部次长、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中将。走马上任后,陈中将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
“陆上战场,人人要有马革裹尸的雄心;海上战场,人人要有鱼腹葬身的壮志。连我在内,大家都作好献身报国的准备。”
陈季良说到做到。一个多月的海空大战中,陈秀良总是岿然立于“平海”旗舰的甲板上,任凭周围弹火纷飞,水柱掀腾,在他左右的官兵中弹伤亡,血浆溅到他的身上,他皆岿然不动,沉着指挥,绝不退避。
江阴中国海军浴血死守、绝不退缩,使日军第3舰队大为震惊。第3舰队为此疯狂叫嚣:“必须对中国海军加以惩罚报复,要突破江阴封锁区,必须首先摧毁中国防守舰队。”
随后,日本海军增派舰只70多艘、飞机300多架和战斗人员10多万人来华,加紧进行沪宁全线的攻势,以图拔掉江阴封锁区的障碍。
9月22日上午,日海军联合航空队的首批攻击机和战斗机30多架,携带重型炸禅,窜入江阴,打响了空前壮烈的海空大战。
当敌机出现在防守区上空时,中国海军各舰按预定的火力分配布署,沉着应战,以高射炮、重机枪迎头痛击。为首的一架敌机当即被击中,曳着一股浓烟,栽入江中。敌机以我“平海”旗舰为其第一重点轰炸目标。先从三面环攻,但围绕高炮火力威胁,敌高空投弹难以命中,遂改用集中一侧进攻的战法,向左舷投下大量炸弹,击中舰身中后部,舰体遭到破坏。这一天进攻“平海”的敌机先后4批,第1批最多有30架以上,4批共有80架次以上。
同时“平海”的姊妹舰“宁海”也是敌之重点轰炸目标,对它进攻的4批敌机,至少有70架次以上。敌机对这两舰投弹不下300枚,江面上,腾起的水柱有如树林一般。两舰官兵以所有对空高射火力殊死抵抗,敌机没能扩大战果,乃向其他各舰乱扔一阵炸弹而退。
当晚,陈季良召集舰长会议,为了表示鏖战到底的决心,他下令:“平海”旗舰绝不能因为避免被敌作为重点轰炸目标而降下桅顶的司令旗;各舰也不能为了机动,而向黄山和天生港之间的上游驶去。会后,各舰趁夜修理损坏,救护死伤,整顿部署,准备再接再励,抵抗到底。
9月23日,日军飞机倾巢出动,向江阴扑来,72架飞机分成两批,向中国军舰发动空前猛烈的轰炸。
下午2时,日军先以9架舰载攻击机和3架舰载战斗机攻击江阴炮台,吸引要塞火力,另以29架舰载轰炸机专攻“宁海”舰。
一开始,日机即以俯冲轰炸的战术团团围住“宁海”舰。“宁海”舰官兵拼死抵抗,大小火炮一齐开火,转眼间即将2架日机击落,但“宁海”也同时被炸弹击中,锚链舱、弹药舱等被弹片击穿,江水滚滚涌入。
舰长陈宏泰一面指挥全舰官兵组织抢堵,一面指挥战斗,又将2架飞机击落。但军舰再度中弹,舰首下沉,速度大减。
下午3时30分,敌机又一次蜂涌而至,炸弹如雨点般落在“宁海”周围。陈宏泰见形势险恶,下令“宁海”舰转舵向上游驶去。日机紧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