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_朝鲜战争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5章(1 / 2)

给物资在岸滩上销毁,所以什么也没有留给敌人。

另外也应该记住,为了让第8集团军剩余人员通过清川江面在那里担任守卫的美第3

师,虽遭重创,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重新在朝鲜中部投入战斗。第l陆战师由朝鲜屋脊

往下夺路撤退时,至少遭到六个中国师的沉重打击,但是也在不到三十天的时间就重新投入

了战斗。

尽管如此,这次失败还是严重的,损失也是惨重的,尤其是,这次失败和损失本来是可

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减轻的。现在回过头去说,总司令在这方面或那方面失着,这个或那个

决定本不应保留,这项或那项命令根本不该下达等等,那是再容易不过了。也有人争辩说,

如果麦克阿瑟不被捆住手脚,获准摧毁鸭绿江上的桥梁并轰炸敌满洲的基地,则整个结局也

许会比现在好一些。但是,我认为追究责任没有多大益处,除非这样做能够帮助我们的国家

及其领导人在今后避免犯同类错误。

如前所述,麦克阿瑟急切地要完成受领的亦即他自己请求的任务——消灭半岛上全部敌

对的武装力量,这是很好理解的。不应把过多的责任推到他的上级和同僚身上;由于取得了

仁川登陆这一辉煌的胜利,这些人不愿意对麦克阿瑟作出的判断乃至拿军队冒险的明显做法

提出疑问。

麦克阿瑟无疑是我们最伟大的将军之一,而远不是一个普通的军界人物。

但是,麦克阿瑟身上那种很典型的人类的弱点(这说明他是一个人,而不是半仙)似乎

有时显得过于突出了。没有一个军事指挥官是不犯错误的,而且,许多指挥官也许在以往的

(bsp;这个或那个场合犯过使我们民族付出过很大代价的错误——任何无谓的牺牲都是极高的代

价,尽管如此,承担犯错误的责任,井实事求是地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仍然是一个军人的

职责。麦克阿瑟却拒绝这样做。可是任何人都清楚,我们的部队所以不顾后果地分散部署在

朝鲜全境,主要原因就在于麦克阿瑟对中国人大规模介入的越来越多的证据采取了拒不承认

的态度。

也许,麦克阿瑟明显采取的如下看法有某些道理。他认为:中国是纸老虎,中国在无线

电广播里的警告是讹诈恫吓,甚至少数志愿军的出现也是那种讹诈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

倘若一个人不是被荣誉迷住了心窍,他怎么能对详细的情报和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坚持错误的

理解呢?实际情况是:抓到了大量显然属于中共军队战斗序列中某些部队的中国俘虏;一个

美军团战斗队遭到极其沉重的打击;一个南朝鲜师几乎被歼灭。麦克阿瑟的部队兵力过于单

薄,补给过于缺乏,即使抵达鸭绿江和图们江也无法抗击已知在那里集结着的大量敌军并守

住鸭绿江、图们江一线。这个司令官怎么就看不到这些情况呢?后来有人替他辩解,如果让

他放手轰炸满洲基地,他的兵力本来是够用的。是不是这种情况,根本无法肯定。即便如

此,可他在进攻开始前就已经知道是不会准许他冒全面战争的危险去轰炸那些基地的。而

且,他本来也不难弄清范登堡的观点:如果我们这样将战争扩大到中国,迫使其空军(而且

可能还有部分苏俄空军)参战,那么,我方空军就会因战斗损失和自然消耗而削弱到需要两

年时间方能恢复的程度。

在此期间,我们在世界其他地区承担的义务也就无法履行了。

一些评论家已经忘记,某些不成文的协议使我们在朝鲜和日本的机场避免了中国人的攻

击,这样,我们才在朝鲜享有几乎是绝对的制空权。所以,我们也有自己的“特殊庇护

所”,否则,朝鲜战争的情况会悲惨得多。

事实上,朝鲜战争充分说明,幻想单靠空军“切断”敌人的补给线是十分错误的。我们

在北朝鲜战场上空几乎未遭抵抗,而且,除地面火力外,我们可以不受阻碍地攻击敌补给

线。在头一年,敌人甚至连防空火力还击也没有。

因此,我们确实摧毁了敌人许多沿途运送的装备和补给物资,而且毋庸置疑,使敌人遭

到沉重的打击,在生命财产上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可是,敌人在地面依旧很强大,而我们又

不得不同他们在那里作战,敌部队并未遭到损失,仍然控制着关键的地形地物。

那些远离战场的人总是想借助海上封锁和饱和轰炸这类省钱、省力的办法解决问题。但

是,打过仗的人都知道,海空军固然很重要,但只有地面战斗才能消灭敌武装力量——当

然,用核武器进行毁灭性的攻击则另当别论。

在北朝鲜这样荒凉的国家或者在丛林国家,“卡断”补给线这类事情根本无法做到。而

且,在敌士兵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譬如在亚洲,他们将自己的补给和武器背在身上,并且能

在夜间运动或者在白天沿空中发现不了的人行小径穿行),如果认为扔炸弹就可把敌人打

败,那是痴心妄想。即使能通过不停的轰炸迫使他们老实一段时间,要想征服他们并使他们

屈服,还得在地面上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战斗。

当然,还有这样一些人,主张在即将出现僵持局面时立即使用核武器,声称要把敌人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