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端阳的升职可以用坐直升飞机来形容,的确是来得快了点,可是他的功绩也是有目共睹,那次质量安全大检查荣获第一名,不仅仅只是奖励20万元那么简单,他所体现的价值在后来公司招标投标中彰显出来。
这次参加投标的是城投开发公司开发的一项市政工程,市政工程的概念,就是说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工程款是有保证的,虽然付款有些滞后,但绝不会像有些工程一样,搞到收尾时,资金难以为继,最后变成烂尾工程,工程款打了水漂,建筑公司落了个血本无归,甚至被拖累、拖垮、拖死。
既然这项工程的资金有保障,自然就让建筑公司趋之若鹜了,建筑行业的僧多粥少,将行业的竞争演绎到极致,对于这么一块难得的大蛋糕,谁都想来分一杯羹。参加工程竞标的建筑公司就更多了。经过几轮的竞争与淘汰,最后只剩下两家公司最后pk,一家是杨唐建筑工程公司,另一家则是省建公司,也就是陈老板的那家公司。杨唐以竞标价最低,施工方案最全稍占优势,省建公司则以设备齐全,实力雄厚而引起投资者的重视。应该说两家公司各有所长,各有特色,但对于开发商来说,衡量的天平还是要倾向省建公司这一端,就在城投开发公司对两家进行最后的对比时,准备给省建公司下发中标通知时,市建设局的下发的质量安全通报,帮助杨唐公司来了个惊人的逆转,通报中大力表扬了杨唐建筑工程公司在施工中,质量安全责任到位,工作做得过细,从而取得了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为全市赢得了荣誉。通报中还点名批评了省建公司的管理混乱,作为一家大公司,却得了个倒数第一名。这份通报对于杨唐公司而言,无异于是一场及时雨,就是这场及时雨,使杨唐公司成为最后的中标者,成为笑得最后一家公司。而且,杨唐建筑公司也因为击败了众多竞争对手,其信誉大大提高,其名声也在全市响亮起来。
杨德贵好不容易又拿到一项大工程,整天乐得合不拢嘴,为了确保工程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他将全部的资金都投入到工程,确保工程十分顺利的开展起来。只不过好事多磨,工程虽然做得十分顺利,可是对方的付款却总是滞后,根据合同规定:实行月中按当月施工计划工作量的50%支付,月末按当月实际完成工作量扣除上半月支付数进行结算,工程竣工后办理竣工结算的办法。可是投资公司总是不能按时付款,有时一拖就是一两个月。平时倒还好说,无非是将材料款和工资拖一下也就过去了,可是每年的端午、中秋、春节,则是必须支付材料款、民工工资的,这可是建筑单位雷打不动的老惯例。
平常,杨德贵总是在节前准备几十万资金应付这些节日,这一次城投公司也答应要付50万工程款,所有的手续办好,就等陆祺风老总签字,可是杨老板在陆总办公室等了三天,就是没能见上一面,眼看端午节就要到了,如果这50万不能到位,无论是材料商还是民工都不好打发,杨老板急得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可见不着陆总,签不上字,这着急也没有用啊。
周端阳提议:“老板,既然办公室找不到,不如上他家里去找,无论怎么样陆总总不可能不回家吧。”
杨德贵答道:“上家里找这个方案不是没想过,只是这位陆总办事很板,从不在家里办公事,我是典型的泥杆子,一身的泥土味,如果跑到他家,那泥土味熏着了他们,一定会引起反感,字签不了,反而得罪了他,以后要钱就会更难了。”
说到这里,杨德贵用眼睛盯着周端阳看了一阵,说:“要不你去试一试,据说这位陆总是个读书人,温文尔雅,他的妻子也是文化人,你这外表看起来也是一个文化人,文化人与文化人好打交道,这样——”杨德贵板拿出1000元钱递过来说:“你去理发店理个发,然后去买一套西装穿上,打扮一下看怎么样,如果合适,你就去跑一趟。”
听杨德贵这么一说,周端阳突然想起木匠做枷,自作自受的这句话,不由得苦笑了一声,不过既然是老板下了指示,他不能不听从,他并没有要老板的1000元钱,因为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他已经存了几万元,区区一套西装还是消费得起。于是,来到理发店,选择做了一个既不俗气也不时髦的头型,尔后来到西装店,选了一套蓝色打折的西服,穿在了身上,对着镜子照了一下,觉得也还顺眼,这才送给杨老板验收。
杨德贵只待周端阳喊了一声,这才意识到站在眼前的年轻人就是周端阳,不由得啧啧称赞道:“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你这一装扮起来,简直太帅了,这样——,”杨德贵从身后的柜子里拿出一条黑色的领带,递过来:“把这个系上。”走两步看看。
周端阳听话的打好领带,又在房里走了几步。
杨德贵上下看了看,又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盒子,打开说:“穿上这双皮鞋试试。”
周端阳听话的穿上皮鞋,还不错鞋子的尺码正好合适,于是,又来回走了几步。
杨老板上下看了看,说道:“没问题,这么一个年轻帅哥走进去,就是不给签字,也不会有什么反感了。”于是,递过一张纸条,说:“这是陆总的地址,见到陆总,讲话时一定要注意方式,就是他不签字,也没关系,千万不要激怒他呀。”
周端阳点了点头,这才按照纸条上的地址,找到了陆总的家。鼓足勇气,正要敲门,房门打开,里面走出一人,周端阳一看认识,连忙喊道:“黄阿姨好!这里是陆总家么?”
黄琴怡望了一阵,这才诧异道:“哦,你是周端阳,老陆还没回,你进屋等一会吧。”
原来这位黄琴怡是c城晚报的主编。几个月前c市晚报开展了关于孝心大讨论活动,有几个中学生联名发表文章指出:所谓的孝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糟粕,是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很多学生就因为在这种精神枷锁束缚下,最后走上了自杀之路,文章中举了不少例子,某某学校的某某学生,就是因为考试成绩没有达到第一名,感到愧对父母最后服毒自杀了,从而得出结论:孝虽然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曾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过去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留下的只有颓废和消极,只能退出历史舞台了。
周端阳看到这篇文章后,心情十分激动,他认为儿女对父母尽孝心,是做儿女应尽的义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怎么变成了封建社会的糟粕呢。一时气愤之下,就产生了一吐为快地冲动,于是在激情的促使下,双手在键盘上急速地跳动,滚滚思绪有如飞流直下的瀑布一泻千里,他讲了一个母亲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硬着心肠对待女儿,不仅使女儿拥有了自理能力,还让女儿怨她、恨她,及至这位母亲过世后,女儿很轻易地从悲痛中走出来,又能很好地与后母相处,后来这位女儿考上了大学,就在为学费犯愁之际,父亲拿出了一个信封,里面有母亲的一封信,还有一万元钱,读了这封信女儿才懂得了母亲的苦心,来到母亲的坟前放声大哭,只可惜无论女儿如何悲痛也无法向母亲一尽孝心了。
走笔至此,周端阳感到意犹未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已是泪流满面,他用伤痛的心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为了叙述的方便,他将故事的主人公取名叫阳舟,阳舟的父母深爱着阳舟,真心希望阳舟将来能考上大学,阳舟为了报答父母的爱,学习非常刻苦,可是当阳舟考上重点中学时,母亲已病故,父亲肩负父母亲的双重责任,也要让阳舟考上大学,后来阳舟考上了重点大学,父亲却因劳累过度患了脑溢血,昏迷不醒,必须动开颅手术。为了拯救父亲筹措医疗费,阳舟忍痛将上大学的名额卖了,给父亲动了手术,可父亲清醒后,得知儿子为救自己,放弃了上大学,情绪激动,致使病情复发而过世。
周端阳动情地写道: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无私,不求任何回报的,也许有些父母在表达爱的形式下,有些偏激、过分而存在瑕疵,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决父母爱的伟大,就像不能因太阳有黑子而否定太阳的光辉一样。
孝就是孝敬父母,为人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就应该知恩感恩。一个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百善孝为先”。而且,行孝当及时,不然就会像那位女儿和阳舟一样,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身遗憾。
走笔至此,周端阳在文章中深情地呐喊道:孝是维系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本。为什么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已在地球上消失,唯有我们中华民族仍能够生生不息,历久不衰呢,正是孝所产生神奇作用。正因为如此,孝不仅不会过时,而是与时俱进,不同的时代将赋予孝新的内涵,使孝更完美,只要人类社会延续下去,孝是永恒不变的。
周端阳在激情的驱使下,十指急点,文思泉涌,三千余字的文章一气呵成,写完之后,低头微微沉思一阵,写了个标题:《孝的永恒》。落笔之后,他甚至连检查一遍也等不得,就将文章投递到报纸上指定的电子邮箱,心情这才渐渐平静。过后也将此事忘了。
没想到几天后,周端阳接到c城晚报主编的电话,让他去晚报一趟,接待他的正是这位黄主编,不知为什么,见到这位黄琴怡主编,就好像见到了母亲,顿生久违地亲近感,于是他将自己的身世,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切身体验,详详细细尽情倾诉,黄主编不仅被他的文章打动,更被他的身世感动。于是他那篇《孝的永恒》作为孝心大讨论的压轴篇被刊登出来,而他也认识了这位黄阿姨。
周端阳双手接过黄阿姨递过来的茶,坐了下来,一见黄阿姨围着围裙,知道正忙着准备晚餐,连忙站起来说:“黄阿姨有什么事我能做的么?”
“不用,不用,坐着休息一下吧,一天在工地干活挺累的。”黄琴怡十分体贴地说。
“黄阿姨我帮你炒菜吧,我的厨艺还可以呢。”周端阳自告奋勇。
“你会炒菜?!”黄琴怡用赞赏的目光在他身上打量了一眼说:“下次来阿姨就要尝尝你的手艺了。”
“妈,你帮我看看这道题怎么做?”女儿陆梅拿着一张试卷走了出来。
“这大的孩子了,也不长眼,你没看妈妈正忙着吗?”黄琴怡爱怜地责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