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武德左首是一列副座,列席是三位现正身在“格尼兹龙”的朔国贵族宗长兼“摄政王府”阁僚:
身材高胖、予人极大稳重感的“内辅”(内务大臣)葛申·巴杜。
一脸精干的光头老叟“库首”(财政大臣)柏恰·邦夏卡。
还有身任“伯师”(军部后勤总长)的孟冈·波瓦多——高桥龙一郎。
其余十多位“摄政王府”的内阁臣僚,包括“外辅”(外交大臣)、“总参”(幕僚长)、“旗师”(国防大臣)、“传首”(通信大臣)等重臣,现今都身在“格尼兹龙”外工作。
媞莉亚、顾枫和喀尔塔的六名“先锋军”亲信统领,站立在三位重臣的座椅之后,等待这场近十年来首次举行的“座前比试”。
左首的大钢门打开。身穿纯白剑袍的康哲夫,与黑袍的喀尔塔并肩挽剑步入剑堂中央。
两人互相未瞧一眼。
大门合上后,剑堂内空气彷佛顿时凝滞起来。敏感的人甚至能嗅出室内所有人共同散发出的紧张体味。
喀尔塔面朝萨武德,左手挽着插在鞘内的金锷长剑,右臂横亘胸前敬礼,以朔语唿喊:“臣胧照王朝禁卫军先锋将、‘镇魂流’军剑士索戈·喀尔塔,谨奉摄政王陛下之命与中国剑士康哲夫先生作座前比试。”
“准予!”萨武德的目光转向白衣飘飘的康哲夫。“阁下为异国剑士,可免吾国礼节。”
萨武德说的仍是朔语,康哲夫一个字也听不懂。反正他根本没准备说些什么。
他拔出手中那柄属于顾枫的“龙泉剑”作为回答。
在剑刃的反映中,康哲夫最后一次凝视媞莉亚忧心如焚的眼神。
喀尔塔亦拔剑。剑刃的形状跟斩杀陈长德及达奎的那柄剑同一模样,康哲夫对刃形的每一公分都熟知不差。
鼓手狠狠擂响了直径达一公尺的大鼓。
随着撼动人心的鼓声,整座剑堂像一副硕大的机器突然开动!
藏在剑室各处的摄录镜头全部接通了电力。正面壁上三十二副萤幕同时显像,以不同角度和距离拍摄两名即将作生死对决的剑士。
位于中央是最大的十八号萤幕,从天花板正中的高角度俯视握剑对峙的康哲夫和喀尔塔。
左上角和右上角的是一号及六号萤幕,以美国职业球赛中使用的电子追踪摄影机,近距离拍摄康哲夫(一号萤幕)和喀尔塔(六号萤幕)的面部表情。
从天花板吊下来的两副仪表也同时开动。两副脉波图有节奏地流出一重又一重的心电波群。左面的显示了康哲夫的心电图,右面的则是喀尔塔的心跳状况。
心电图左边的跳字数码也开始变动。
康哲夫和喀尔塔的剑袍外表是普通布衣,实际上内里夹层藏有好几组精细的光纤导线。它们从贴在两人的胸口、背项、肘弯、腕脉、颈动脉和大腿动脉上的感应器收集信息,传送到衣袍腰带上的微型电波发信器,再透过发信仪器传达给剑堂内的强力收信器。信息经过电脑运算修正后,便在剑堂上方的数码显示器及心电图上显现出来,清楚表示两名剑士的身体状况。
数码显示器分为三组。第一组显示剑士身体血液循环的状态,即心跳速率和血压水平(包括舒张压与收缩压)。
第二组只有一行数字显示,旁边印着met三个英文字母。这是显示两名剑士的运动能量消耗状况。met即耗能当量单位,一个met相当于基础状态之下,每分钟每公斤的体重耗氧三。五毫升时所消耗的能量。这行数字每隔一秒钟便显示出两名剑士体能消耗的最新情况。
第三组数字显示则未开动。
这就是“座前比试”的真面目:康哲夫和喀尔塔在摄政王座前挥剑对决的同时,他们的身体功能状态,每一寸肌肉的动静,甚至脸上每一丝表情变化,都丝毫毕现于萨武德眼前!
分隔在发出淡蓝光华的朔月标记两旁,这一对世间罕见的男儿终于正面对峙。
康哲夫有一股异样的感觉。
多年前在黑色大陆上,他历尽无数生死悬于一发的战斗,都是在种种敌我双方皆无可挑选的处境中,不择手段地利用一切最佳的优势和杀伤力最强的武器,残酷地置对方于死地。
像这般处于绝对平等的环境下,以相等的武器和条件,与实力相当的敌人公平地生死对决,他却是第一次。
喀尔塔双手握剑,把柄首雕刻着凶猛兽脸形貌的剑柄反举在右脸侧,剑尖微向下垂遥指康哲夫腹部。这正是数月前他和达奎对决时最初摆出的诱敌架式“潜鱼”。
——正如马德里一战,喀尔塔准备一开始便使出他的两大秘剑之一:“回鸦斩”。
黄金剑锷在其中好几面监视萤幕上闪出点点星华。
喀尔塔的脸孔毕露于六号萤幕上。一张没有丝毫表情的脸——不喜不怒,不恨不惧,不焦急也不傲慢。
高桥抬头看看数码显示器。喀尔塔的身体状况极度平稳:心率每分钟61次;血压正常,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83毫米汞柱;心电图显示出心律非常规律。
在萨武德的启悟下,喀尔塔此刻已化为一具没有任何感情的挥剑机器。眼前的康哲夫甚至已不是一个人,而只是一个“目标”。
康哲夫没有摆出任何传统剑法的架式,而是一如佣兵时期在非洲的黑夜里凝神戒备,身躯如猫般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