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旁边的司礼太监对我们解释道:“请各位公子从面前的盘子中挑三个花牌,每个牌上面都有一个花的名字,十二个花名各不相同。请各位公子每人依花名做三首诗,写好之后会有文渊阁的众位学士选出十人进行下面的选拔。”
啥米?作诗?我有些发愣,虽说我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的也看了不少,但要我悲秋感冬的吟些别人的诗还好,自己做?nono!我还没有那么伟大的浪漫细胞。你说,要是我穿到唐宋以前多好,随便捻来一两首就够他们看的了,偏偏现在的年代类似清朝的时候,什么大诗人大文人该有的早就出现过了。我仅知道的清朝著名的诗人词人就只有龚自珍和纳兰容若,不过,我连他们的诗文也没看过……==
算了,我随手掀开三块花牌,走一步算一步吧。
只见那三个拳头大小的花牌上用正楷刻着:
梅花海棠菊花
…………………………我是码字码的巨慢得分割线………………………………
刚刚看了几位大大对上一章的留言………汗………貌似,我没说一定是这个地点、这个时间出现的皇帝吧…………咦,qq糖大大mm大大猜对了~~~
爬下明天还有更新
十七夜宴(四)
我看着这三个花牌上的字,不由得一笑:这老天都是在帮我的吗?又看看四周的人,已经有好几个人动了笔,在宣纸上书写着什么,冯紫英是个不甚通文墨的人,正在那里拿着笔发呆,配上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很是好笑。又见贾政正双目直视着我,似在斥道:“不长进的东西!还没想好吗?”
我的身子不由得一抖,忙铺好宣纸,又用一个紫堇镇纸压着,蘸饱了墨,写道: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咏红梅花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bsp;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这三首诗我写的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并不做什么更改,只是题了名字便交了太监呈上去了,看看周围,自信满满者有之,愁眉苦脸折有之。又见那忠顺亲王府的小王爷叫水燔的似乎也是有几分才华的,紧跟在我后面便呈了上去,现在正拿眼睛瞟我,一副色眯眯的样子,我忍住不理他,又见冯紫英也写好了,就凑上去问道:“冯大哥做的怎样?”
他洒脱的笑笑,说道:“还能怎样,糊弄两首罢了,我素来最讨厌这舞文弄墨的,能坚持到写完已经很不错了。不过,反正这也不碍什么,宝玉,你的怎么样?总能过了吧?“
我只是笑笑,没有说话。这时,却见那些文士已经评完了诗,正把眷写出的诗呈于皇上、太子还有皇后御览。只听见皇上对他坐下最近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说道:“想不到燔儿的文才还不错,倒是你这个做祖父的教导有方了。”
那位老者的年纪大约将进古稀,白发垂髫,脸上皱纹沟壑纵横,身穿极品官服,应该就是忠顺老亲王了吧。看着是一位和蔼的老者,如果忽略他浑浊的老眼中时不时闪过的精光的话,看来,也是一位老狐狸啊。只见他恭身行礼,笑着回道:“皇上谬赞了,到是老臣见其中有一位姓贾名宝玉的写的甚好”
皇上笑道:“姓贾吗?倒是荣公的后人了?朕倒是听说荣公有一孙是衔玉而生,莫非就是他吗?”又宣我上前晋见。
我上前施了礼,就静静的站在那里。
皇上问我:“多大年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