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永东噼里啪啦的说了一通,涂老头摆摆手,“不能,你兄弟怎么会干那事,肯定是别人挑拨你们兄弟打架。”
涂永东气得青筋都露出来了,“爹,你这是偏心!”
涂永东一脚踹开了大门,不顾涂老头在后面跳着脚骂他,一气儿跑到小卖部,买了一瓶白酒,边走边喝。
到了家,这瓶酒已经见了底。
涂永东还是有一点酒量的,可是他今天是带着气喝的,喝得又猛,刚走到台阶上,脚步发虚,人就倒地上了。
听到外边发出的声响,杜三英吓了一跳,赶紧开了院里的灯。
杜三英在窗户里边就看到了倒在门口的丈夫,涂永东又高又壮,她一个人根本扶不起来,涂晶晶听到声音,跑出来一看,爸爸脑袋上好像流血了。
见妈妈一个人拽不动他,涂晶晶跑了出去,拍响了潘家的大门。
杜三英并没有留意女儿跑出去了,及至老潘两口子过来,她才知道是女儿去找的人。
涂永东早就烂醉如泥,他头上的上,是在脑门上,虽然不严重,潘文滨的妈妈还是找来了村里的大夫。
老潘已经帮着杜三英把涂永东抬到了炕上,大夫来了以后,给他清洗了伤口,然后包扎上,又开了点消炎的药,由潘文滨的妈妈送了出去。
杜三英一边抹眼泪,一边骂涂英东,老潘两口子不停的劝着。
好不容易劝下了杜三英,得知他们还没有吃饭,潘文滨的妈妈又回家煮了两碗面条,放了荷包蛋,给涂家送过去。
杜三英这才想起,闺女也没吃饭呢。
杜三英不再骂了,跟女儿一起吃饭,太晚了,老潘两口子见一家子没事了,也就走了。
涂永东几乎是折腾了一夜,把炕上,地上,吐得到处都是,杜三英一边给他擦,一边哭。
涂晶晶开始的时候还知道,后来,因为太困,睡着了,再醒来,已经天光大亮。
涂晶晶爬起来,自己穿上衣服,下地穿好鞋,走到门口,看到潘文滨拿着一个桃子站在她面前,潘文滨小声说:“你上我们家去吧,你爸把你叔打了。”
桃子是洗干净的,可涂晶晶还没有洗脸,坚决不肯吃,潘文滨很了解涂晶晶的脾气,带着她洗了脸,又帮她擦脸,涂晶晶一边吃桃子,一边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
叔叔和爸爸打架,爸爸是占不到便宜的,因为奶奶太会撒泼了。
这好像是一种宿命,她总是遇上不好的爷爷奶奶,这个爷爷奶奶,也是不喜欢她,看见她从来不笑。
上次,爸爸不肯借给叔叔钱,奶奶拿了一个木板,抱了一捆玉米秸,堵在他们家大门口,一边骂一边哭,街坊四邻都来劝,也没有劝走,最后,爸爸拿出三千块钱,才算了了事。
叔叔这次干的事,很不地道。
他的蘑菇自从种了出来,虽然答应只在集上卖,可是价钱,却和他们家批给小贩的价钱一样,这样一来,爸爸不得不降价,现在蘑菇的利润越来越低,实指望用这一棚香菇多赚点,却被自己弟弟耍了阴招,爷爷奶奶护着叔叔,爸爸怎么能不生气。
涂晶晶想不出让爸爸赚大钱的法子,她一直都在读书,可以说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不可能帮着爸爸成为百万富翁之类的人。
她一边吃着桃子,一边向后院走,潘文滨愣了一下,拉住她,“妹妹,别去。”他爷爷奶奶说,兄弟俩打了一架,一会儿他们家肯定要乱,让他先带着晶晶到他们家来,省得一会儿误伤了晶晶。
涂晶晶摇摇头,不肯听他的,潘文滨只好跟着她去后院。
涂永东夫妻和几个工人正在忙碌,经过一夜,损失已经可以准确的预见,涂永东咬牙切齿的叨叨着。
杜三英反倒沉默下来了,她一边干活一边劝着自己丈夫,以后,他们不管涂英东,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了,帮他们干活的村里人也如是说。
杜三英看到女儿醒了,放下手中的活计,跑两步抱起了闺女,“晶晶,饿了吧。妈给你做饭去。”
晶晶点点头,“煮鸡蛋。”
杜三英笑了,“好,给你煮鸡蛋。”要不是女儿跑到后院来看,他们这一棚香菇肯定都完了,女儿是他们家的大功臣。
涂永东接过涂晶晶,杜三英去做饭,涂永东说道:“闺女,今天爸给你做红烧鸡腿,我们吃大鸡腿。”
涂晶晶喜欢吃红烧鸡腿,涂永东过段时间就会杀一只鸡,给女儿炖鸡吃。
涂晶晶点点头,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就听见前院吵吵起来了。
涂永东赶紧抱着女儿跑向前院,只见涂老头拿着镐头,在院里看到什么砸什么,一边砸,一边骂。
涂永东放下女儿,冲了上去,涂老头的镐头一下子砸在儿子身上,涂英东倒吸一口冷气,忍着痛夺下了父亲的镐头,扔到了一旁。
院里已经围满了人,看到涂永东受了伤,街坊四邻赶紧过来扶住了他,涂永东被街坊扶着坐在了房檐下的高台上,涂老头还在跳着脚骂,顺带也把潘家捎上了,因为是潘家的儿子说的,涂英东进了院子。
涂老夫妻有涂永东这边的钥匙,随时可以出入儿子家,可涂英东没有,涂永东认为自己家出的事是弟弟干的,无疑在说,这件事,是涂老头指使的,最起码,老头子掺合了。
老头子觉得冤枉,因为小儿子说了没有,小儿子还被大儿子打了,打的起不来炕,小儿媳妇一边哭一边骂,嚷嚷着要报警,这要是警察来了,他们家可就丢人丢大了。
涂老头越想越有气,临出家门之前,看到了后墙上靠着的镐头,扛起来就走。
可真打了儿子,他又觉得不好受起来,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虽然疼小的,可也不代表他真想把老大置于死地,尤其是他们家这个老大,比起村子里其他人家的儿子,不知道要孝顺多少倍,谁不羡慕他,在大队门口的戏台晒太阳的时候,别人抽的烟都是不带嘴的,或者是旱烟,只有他,抽的是儿子给买的石林,据说,乡长抽的也是石林。
众人劝他,他也就找了一个台阶,自己下了,狠狠的骂了儿子两句,转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