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阅读_帝国的崛起与没落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部分阅读(2 / 2)

1229年春,拖雷召集忽里勒台,认可成吉思汗的遗愿,选举窝阔台为大汗。之前,拖雷监国达两年之久,说明他对于汗位或许抱有野心。不过术赤的早逝以及察合台对窝阔台的支持,使他最终放弃了争夺的打算。他的这种心思被三哥窝阔台窥见。1232年,窝阔台在北归的路上突然身染重病。同行的拖雷对大汗哥哥含泪说道:〃长生天啊!请把我代替窝阔台大汗取走吧,让他病愈,把他的病加于我吧!〃说完喝下萨满施过咒的一杯水。这杯水号称洗去了窝阔台的病,如果被母亲代替喝下的话,这种病就会转移到代替者的身上。不久拖雷果然死去。拖雷的死排除迷信的因素,更像是这种情况:窝阔台病重,

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担心死后幼弱的儿子无力制服拖雷,于是窜通萨满,炮制出这样一套〃治病〃的方案来,目的是除掉拖雷。

之后窝阔台大汗下令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公主(王汗的侄女克烈部公主)改嫁自己的儿子贵由。拖雷死后,诸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年幼,唆鲁禾帖尼作为他们的母亲是拖雷系的灵魂人物。所以窝阔台这道诏令无异于摧毁拖雷系。幸好这位聪明的克烈部公主,以〃抚养、教育年幼的孩子〃为由拒绝了。

1241年12月11日,窝阔台

大汗去世,他的遗孀脱烈哥娜(即俗称的〃乃马真后〃)未与宗亲商议,擅自主持大政直到1246年春忽里勒台选出新汗。窝阔台系作为成吉思汗指定的唯一可以继承汗位的宗系,在窝阔台死后就汗位继承发生争执:窝阔台的遗嘱是选择三子阔出的长子、年轻的失烈门为继承人,但是脱烈哥娜决心让自己的儿子贵由继任为大汗。为使儿子继位她尽量延长自己的摄政时间,为贵由当选做好准备。

首先她先清除窝阔台的宠臣,因为他们坚持大汗的遗命,拥立年轻的失烈门。先后被贬官的有:丞相镇海、理财大臣耶律楚材、阿姆河行省长官牙剌瓦赤、波斯长官阔儿吉思。乃马真后的权力得到察合台的保护。但成吉思汗的幼弟……东道诸王的领袖铁木哥并不服气,他趁长子军西征之际,试图以武力夺取汗位,幸好贵由率领部分西征军匆匆赶回,挫败了铁木哥的篡位企图。

另外一个反对贵由即位的乃是拔都。拔都作为第三代黄金家族长支的领袖,曾经领导长子军进行第二次西征。但在班师回朝的宴会上,窝阔台的儿子贵由伙同察合台的孙子不里,在公开场合辱骂总帅拔都。他们敢于公开辱骂总帅长支领袖拔都,背后必然有窝阔台和察合台的支持。可见,察合台和术赤第二代人的矛盾,遗传到第三代乃至第四代,并加进了暗藏的窝阔台和术赤的矛盾。自然,拔都代表的整个术赤系是不会支持窝阔台之子贵由成为大汗的。

bsp;第91节:转瞬即逝……蒙古帝国(29)

1246年春,窝阔台遗孀……〃摄政〃乃马真后在帝都哈喇和林附近主持召开忽里勒台。成吉思汗各支宗王、重要大臣和将领都应邀参加惟独拔都托病拒绝赴会。最后窝阔台长子贵由当选。

贵由即位后,便通过宗王法庭处死成吉思汗唯一健在的弟弟……政变未遂的铁木哥。1248年,贵由更以回封地叶密立为由,率大军西征,企图进兵钦察草原,打击对抗他的拔都。不料这一企图被拖雷聪明的遗孀识破,她迅速派遣密使急告拔都。拔都集合大军,以朝觐大汗的名义前来迎接。幸好贵由在半路突然去世,不然黄金家族内战难以避免。这场内战虽然没有打起来,但却扩大了窝阔台系和术赤系的嫌隙,同时增强了拖雷系和术赤系的密切关系,为窝阔台系被拖雷系取代埋下伏笔。

大汗贵由死后,他平庸的正妻斡兀立·海迷失摄政。四大宗支间再次围绕汗位展开角逐。首先是窝阔台系。贵由留下两个儿子忽察和脑忽,年轻任性,没有经过多少历练,只知道提前预支国家税收以挥霍和修炼萨满巫术,实难担当大汗重任。

窝阔台系人才凋零的同时,拖雷系却在唆鲁禾帖尼的苦心经营下日益兴旺。

她善待族人,犒赏军民,处事公正严明,在帝国民众的心里,拖雷家族的行为,自始至终都被认为是无可指责的。在她的精心培养下,四个儿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已经成长为帝国重要的将领,是第三代中的佼佼者。而拖雷继承下来的成吉思汗的10万军队,更是拖雷系实力的保证。

拖雷系虽然势头盖过窝阔台系,但是窝阔台系毕竟是成吉思汗亲自指定的唯一的汗位继承集团。如果要结束他们的继承权,必须取得其他两系……术赤系和察合台系的支持。察合台系虽然一直支持窝阔台系,但自从老察合台去世后,便陷入内斗,失去了往日的威信。而术赤系首领拔都虽然因为术赤出身的疑问无法力争汗位,但是作为长支长兄,又曾率〃长子军〃西征,在家族中地位显赫,他的向背是汗位选举中决定性的因素。

1249年,拔都以长支长兄的地位邀请宗王们前往自己位于阿拉喀马克的营地,参加忽里勒台。会上拔都推举蒙哥为大汗人选,而〃摄政〃斡兀立·海迷失派出的代表八剌认为,根据窝阔台的遗命,失烈门当继承汗位。蒙哥的一位异母弟反驳说:〃窝阔台大汗当时既然指定失烈门,为什么你们反而和乃马真后一起,选举了贵由做大汗?现在又能怪谁呢?〃八剌顿时语塞。之后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诸王离开会场。他们指出,这次忽里勒台远离蒙古本部,参加的人数也不够,决议不能生效。两年以后,1251年6月,拔都的弟弟别儿哥作为代表,在克鲁伦河畔再次召开忽里勒台,肯定1249年忽里勒台的决议,选举蒙哥为大汗。自此汗统从窝阔台系转到拖雷系。

蒙哥大汗的当选引起整个窝阔台系以及察合台系首领也速蒙哥的抗议,汗位巩固后,蒙哥大汗对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大肆报复。之前摄政的贵由皇后翰兀立·海迷失被剥去衣服受审,最后被缝入口袋丢进河里淹死。窝阔台指定的继承人……年轻的失烈门,暂时被聪明的忽必烈带到南中国,但还是逃脱不了蒙哥的迫害,最终落得与贵由皇后相同的命运。贵由年幼的儿子脑忽遭到流放。窝阔台的另外两个孙子……合丹和海都,为了保有窝阔台系的封地主动投诚,他们的封地被分割成许多块。窝阔台的臣属也有多人被杀。其中窝阔台的宠臣、贵由大汗的师傅、丞相镇海,察合台的继承人也速蒙哥,都被蒙哥大汗处死。察合台的一个孙子不里,因同贵由一起当众辱骂过拔都,也被送给拔都杀死。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势力,从此一蹶不振。

这次蒙哥大汗的当选,不仅反映了黄金家族内在的巨大矛盾,更显现出另外一个破坏帝国基础的趋势:蒙哥以强权击败了代表正统的窝阔台系诸王,破坏了成吉思汗用以维系帝国的忽里勒台。这种趋势逐渐发展,遂造成忽必烈违

法的即位,以及对忽里勒台的彻底践踏。

▲虹桥▲书吧▲bsp;第92节:转瞬即逝……蒙古帝国(30)

五、帝国分裂与四大汗国的建立

1。违法即位:忽必烈破坏了忽里勒台

托雷系作为黄金家族的幼支,继承了成吉思汗的禹儿惕(领地)、斡耳朵(大帐)、财产、家室、异密(领主)、那可儿(亲随)和直属军队,最后以此取代窝阔台系,成为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拖雷系既在成吉思汗的遗风中生长壮大,以至承继大统,那么一旦他们掌握权力,复兴成吉思汗的事业也是可以想见的了。

1251年,蒙哥即位,时年43岁。他为人沉默寡言、不好奢靡和狂饮暴食,头脑冷静、富于理智,处事公正严明,却不流于僵化。各个方面都接近于祖父成吉思汗。作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在拔都西征中,他曾经率军擒获狡猾凶悍、屡屡骚扰蒙军的钦察酋长八赤蛮,为西征立下赫赫战功。他也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即位之后,他恢复了久被废弛的《扎撒》和祖宗的戒律,并以坚决的冷静和决心加以执行,从而重新加强了成吉思汗建立的帝国,遏止了各封地的离心趋势。

但是由于术赤系的拔都对拖雷系有拥立之功,加上本身的武力和威望,与蒙哥实际处于同等的地位。1255年,拔都去世后,蒙哥才成为帝国唯一强大的统治者,加强对封地的控制。加上他取缔各封地首领非法享有的免税权,同时还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机构。照这个趋势来看,蒙哥可能会成为伟大的改革者和中兴君主,整个蒙古世界可能会建设成为一个正规的大国。

拔都去世后4年,蒙哥大汗也匆匆辞世,时年51岁。如果他活得更长久些,那么蒙古帝国很可能不会四分五裂,变成五个独立的统治区。1260年6月4日,忽必烈从南宋战场赶回北方,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北)

王府召集忽里勒台。但是按照传统,忽里勒台应该在蒙古圣地召开,四大宗支的代表们都应出席。但忽必烈只召集了自己的党羽。在此之前,他的幼弟阿里不哥已经以拖雷系〃斡赤斤〃的名义,在蒙古本部的哈喇和林召开了自己的忽里勒台。参加大会是阿里不哥自己的亲信,包括蒙哥大汗的重臣丞相孛鲁合、必

赤(怯薛军中掌文书的首领,窝阔台时期由耶律楚材担任)兼陕西行省左丞相阿兰答儿等,以及蒙哥大汗的儿子们,如阿速带、玉龙答失、昔里吉,还有察合台的孙子和继承人阿鲁忽。支持阿里不哥的还有陕西、四川两省的军队。阿里不哥的忽里勒台在蒙古圣地举行,又有前任大汗的主要班底支持,比忽必烈的忽里勒台更合乎蒙古的法律和传统。

既然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已逆反忽里勒台的法律,惟有采用武力的较量来解决汗位的继承。1260年底战争开始,4年后阿里不哥战败投降,后作为俘虏遭到囚禁。2年后,阿里不哥去世。

这次汗位之争是蒙古帝国传统破坏的继续。之前乃马真后违背窝阔台遗命,废弃失烈门而立贵由,接着拔都又违背成吉思汗遗命,废弃窝阔台系拥立拖雷系。不过他们还只是违背遗命,并没有挑战蒙古帝国的法律和传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夺则直接削弱甚至摧毁了忽里勒台的权威。忽里勒台成为强者登顶的空壳,兄弟相残流出的鲜血让帝国的天空变了颜色。

2。帝国结束:蒙古成了中国一地区

忽必烈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或者后世的人们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他,该把他当成成吉思汗的继承人还是蒙古大汗呢?还是看成19个中原王朝的继承者、大汉天子呢?

从蒙古人的观点来看,他通过忽里勒台成为成吉思汗的继承人、至高无上的汗。他一直坚持各大封地的服从,致力于维护大汗的权威和帝国的精神,并因此与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宗王们展开持续不断的战争。甚至到去世之前,他还在设法采用武力征服高举窝阔台系正统旗帜的海都。另外两位强大的宗王……别儿哥和旭烈兀,在很早的时候就默许了大汗的宗主权。旭烈兀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非要等到大汗的诏书来临才愿意正式登上父亲的宝座。旭烈兀和他的儿孙们似乎都把自己当作蒙古帝国的一个省长。

◇欢◇迎◇访◇问◇book。hqdoor◇

第93节:转瞬即逝……蒙古帝国(31)

另外一方面,他又被当作中原王朝的继承者、百姓的天子。忽必烈本人常以中国皇帝自居。但我们将会发现,忽必烈之前的蒙哥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蒙古大汗,丝毫没有成为中国皇帝的迹象。这一突然的转变是蒙古帝国分裂的关

键,所以有必要理清它的来龙去脉。

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到当事人忽必烈的身上。忽必烈是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的第二个儿子。在长兄蒙哥即位之前,他一直是个不太出彩的人物。作为次子,他没能参加堂兄拔都领导的长子军西征,也无法像他的幼弟阿里不哥那样拥有〃斡赤斤〃的身份,可以合法继承拖雷系的遗产。不过和其他黄金家族的成员相比,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对汉族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

这个特点源于他对佛教的信仰。据说,忽必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喜欢与高僧一起讨论佛法。1241年,燕京大庆寿寺的海云禅师,受邀到忽必烈在漠北的府邸,途中经过云中南堂寺,遇到年轻僧人子聪,两人便一起到了王府。子聪为人放荡不羁,有豪侠之风,又博学多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忽必烈与之交涉后,深为折服,留下他作为僚属。子聪本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遇到忽必烈这样的明主,自然倾心辅佐。他针对蒙古人在中国统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结合自己在刑州为官时的实际经验,为忽必烈讲述〃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的道理,特别强调〃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他的一番话如拨云见日,让忽必烈看到了解决中国事务的路径。从此子聪成为忽必烈最重要的一位谋士,辅佐忽必烈30余年,可以说是对忽必烈影响最早、最深、最久的一位汉人。这位年轻的僧人子聪有一个响亮的俗家名字……刘秉忠。

忽必烈因刘秉忠的关系对汉族文化产生兴趣,之后召来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到王府。西京怀仁赵璧与刘秉忠同年入幕。忽必烈称他〃秀才〃,让自己的妻子亲自为他做衣服以示宠爱。忽必烈还让他学习蒙古语,翻译《大学衍义》(南宋理学家真德秀作品,发挥《大学》思想,告诉封建皇帝如何治理国家),好为忽必烈讲说,马上帐中,常年不辍。赵璧又推荐了金朝状元王鹗。如此这般,忽必烈通过召见或者他人推荐,将许多儒生招致麾下。连隐居山林的大儒姚枢也被招来为忽必烈讲帝王之道,忽必烈的儿子真金甚至作为学生从姚枢授教。

不过这些都还只是纸上谈兵,充其量不过是一位王子的特别爱好罢了。但是到了1251年,一切起了变化。那一年长兄蒙哥即位,忽必烈受命负责〃漠南汉地军国庶事〃。这是忽必烈人生的一大转折。他敏锐地感受到时机的到来,不久把府邸南迁。1256年,命刘秉忠在离燕京300公里的地方兴建开平府城作为王府驻地。以负责〃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为名义,他请来许多读书人,扩大幕府集团。这批应召而来的儒生大都是金朝读书人,蒙古灭金后,他们被打入社会的底层,一身抱负得不到重视。忽必烈的适时出现,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旷世未有的明君正从开平的王府里开始复兴中原的王朝。在这位明君的带领下,

他们有望复兴儒学,推行汉法,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他们很快有了施展的机会。1251年,忽必烈派儒者张耕、刘肃等治理刑州。刑州是巴歹、乞失里黑二功臣的封地,1236年由窝阔台汗赐予。二功臣初受封时有百姓15000户,10余年后减至几百户。他们束手无策,来请忽必烈帮忙。这种户口锐减的情况在蒙古人的中原封地上非常普遍。忽必烈决定考察一下这批儒生们的真功夫:说了那么多道理,真到用的时候,能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呢?于是他派出张耕、刘肃二儒生治理刑州。结果这二人去了不到一个月,当地户口就增加了10倍。这让忽必烈非常高兴,从此对儒生们和他们推行的汉法更加信任了。第二年,他又派杨惟中、赵璧、史天泽等,前往整治饱经战乱的河南各地。过了一年又派杨惟中、商挺等去治理关中。他们在河南和关中也获得了成功。

book。hqdoor←红←桥书←吧←

第94节:转瞬即逝……蒙古帝国(32)

忽必烈任用汉人、在汉地推行汉法的成功,使他在汉地中的声望迅速提高,这让蒙哥大汗深感不安。1257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